老年收缩期高血压(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elderly)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须予以十分重视。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轻,中度增高者往往可无症状,而在健康检查时发现,重度高血压病人亦可出现头昏,眩晕,心慌,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亦可出现心力衰竭。
1、血压的变化:
一般认为老年人正常血压者24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规律同中青年正常血压者一样,血压值的高峰时间是6am~10pm,低峰时间是10pm~6am,表明老年正常血压者昼夜波动情况符合生理节奏性活动,而老年高血压者则不同,张麟等应用无创性全自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70例老年人的血压结果显示,正常血压组和轻,中型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后者呈双峰双谷状;波动范围亦不同,前者收缩压波动范围<6.7kPa(50mmHg),舒张压<5.5kPa(40mmHg),后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大于正常组的波动范围,临床实验中还可见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峰谷表现与正常完全相反,出现晨间高血压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血压的高低还受季节的影响,金池郁夫采用携带式24h动态血压仪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季节性变化,测量结果:老年组的全天,日间的平均血压冬季高于夏季,秋春季居中;壮年组则春季高于冬,夏季,这与老年组不同,平均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在壮年组以舒张压为主,老年组以收缩压为主,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即使在降压治疗中冬季的收缩压仍有增高,上述事实提示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不能忽视夜间或晨间血压的变化和季节对高血压的影响。
2、心脏的变化: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增加左心室后负荷与心脏作功,加以胶原纤维增多和淀粉样变,使心肌肥厚,心脏舒张与收缩功能受损比较明显,易诱发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病人可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易倦,严重者有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脏浊音界增大,心音强有力,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有时可闻及奔马律和两肺底部湿啰音等左心衰竭症状和体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特征所知不多,Kostis JB等曾研究467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年龄≥60岁,收缩压21.3~29.2kPa(160~219mmHg),记录12导联心电图(基础值)室性异位搏动(VPB)为5.6%,2min的Ⅱ导联心电图室性异位搏动为8.2%,在Ⅱ导联2min的心电图记录中,1.3%病人有6~10次VPB,0.7%有10次以上VPB,VPB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80岁者较<70岁者为高,发作次数也较多,男性比女性易发生VPB,平均次数也高于女性,另外,心电图呈Q/QS波形或左心室肥厚的病人VPB的发生率和次数均较高,血钾<3.5mmol/L的病人有较高的VPB发生率,结果提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可有VPB发生,尤其在男性的伴有冠心病病人,心电图的Q/QS波形及左心室肥厚与VPB发生之间有关,表明在这些病人的VPB发生,可能是冠心病与左心室肥厚起一定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动脉壁增厚,大中动脉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缩血管物质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弹性纤维断裂,钙含量增加,胶原物质沉积导致大动脉的顺应性下降,使血压上升。血管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管中层玻璃样变性,血管壁/腔比值以及管腔截面积缩小,小动脉与内膜增厚,弹力板增加以及中膜的变性使血管管腔狭窄,动脉壁增厚;大,中动脉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由于管腔狭窄,缩血管物质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弹性纤维断裂,钙含量增加,胶原物质沉积导致动脉的顺应性下降,血管内的高血压进一步增加了动脉的僵硬度,从而使收缩压较舒张压增高更明显。
从临床方面也有重要的证据表明:早期收缩压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周围血管阻力的增高,而在晚期则主要归因于大动脉的硬化,第一,在老年人中,脉压的增高和舒张压的降低代表了大动脉的硬化,第二,随着年龄的增加,舒张压不能反应血管的阻力,第三,大动脉的硬化而非小血管阻力的增加是影响正常与高血压个体的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因素,第四,如果对SHE不给予治疗,将加速大动脉硬化的发展,从而促进进一步的高血压,再加重动脉硬化这一恶性循环过程。
老年人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25%):使人体对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下降。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 在老年人中,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血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反应减弱,使人体对于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降低。
药物诱发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可用来检测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由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对立位血压反应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压力反射的传入支完整;因此敏感性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传出支的异常,颈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压力感受器受损的原因,故异常的反射促进了老年人血压的升高,且与血压的变异有一定关系。
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改变(20%):老年人的胰岛素抵抗和肾脏的退行性变化等都参与了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改变 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0岁时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为410pg/ml,是10岁时的2倍,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很可能是分泌增强的结果,立位与握拳等运动时,老年人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年轻人,虽然老年人心率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较年轻人差,但在运动时去甲肾上腺素增高的水平相似,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程度高于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病人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高于血压正常者。
老年人心脏对β1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差,而对β2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无改变,β1受体拮抗药对老年人的作用较对年轻人差,主要原因在于受体后机制,在某些血管床和肾脏,β2受体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也有降低,随年龄的增加,βl,β2受体的反应性没有明显变化,老年人的血管舒张对于乙酰胆碱反应性较差,总之,随年龄的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的改变主要在于心脏的β1受体,胆碱能受体,血管的βl受体以及β2受体,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与血压增高无关。
肾脏 随年龄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降低,近来研究发现:GFR的降低并不一定是老年的进程,在老年人中,肾功能的改变并不能解释高血压的发生原因。
胰岛素抵抗 正常体重,不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与正常人的血浆基础胰岛素和C肽水平相近,但对摄入葡萄糖和混合饮食的反应明显增强,高血压患者中胰岛素促进的葡萄糖摄取功能降低且胰岛素代谢清除率低,但在肝脏产生葡萄糖方面无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肥胖的病人明显有胰岛素抵抗,老年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脂肪细胞内钙水平增高,钙通道阻滞药尼群地平可使细胞内钙水平和胰岛素反应性正常化,因此在老年人中,胰岛素反应性和(或)代谢的改变与高血压有一定关联性。
内皮功能受损 通过注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物质乙酰胆碱,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内皮功能受损,但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不详。
肥胖 随年龄的逐渐增加,体内肌肉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体重指数的增加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有弱相关性。
运动虽然在老年人中,随着运动周围血管阻力和平均动脉压增加,但在平均年龄为71.5岁的老年人中经过耐力训练后,收缩压平均下降了14mmHg,多项研究发现:经过较大量的运动训练后,收缩压明显下降,因此,随年龄增加,运动的减少可使收缩压水平增高。
诊断标准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首先为收缩期高血压的确立,其次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人血压测定应注意事项:
1、应测3次不同天的血压:因老年人的血压波动度大,尤其是收缩压,如仅靠1次测量的结果,不可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应在3个不同天,选择相似环境,同一时间进行测量,最好由同一医师进行检查。
2、体位对血压的影响:老年人的血压随体位改变可有相当大的变化,直立时血压常降低,当坐位收缩压>21.3kPa(160mmHg)时,立位血压可下降2.7kPa(20mmHg)的发生率高达30%,故应同时测量病人坐位和立位时的血压,治疗的决定应以几次坐位血压的平均值为准。
3、应排除“假性高血压”:由于老年人肱动脉有严重硬化时,水银柱式血压计的袖带气囊难以压迫阻断血流,因而所测得的血压读数偏高,有报道在老年人直接法与间接法所测血压读数相差可达4kPa(30mmHg)以上,如发现病人有较高的收缩压,但无靶器官受累的任何迹象,则应注意排除“假性高血压”,此时可将袖带充气使压力高达病人收缩压以上2.7kPa(20mmHg)处,如该时仍能明显触及僵硬的桡动脉,表示有假性高血压的可能,即Osler试验阳性,应进一步作动脉内直接法测量血压。
根据上述要求测得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或12.6kPa(95mmHg),可确立为收缩期高血压。
鉴别诊断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收缩期高血压相鉴别:高动力循环状态或高心排出量状态也可出现心率增快,周围血流灌注增多和收缩压增高现象,较常见的如生理情况下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所引起收缩压升高,在休息后可恢复正常;疾病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体动静脉瘘等,根据病史,查体,实验室结果(如T3,T4)等,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西医治疗
1.降压目标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除了降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延缓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靶器官的损害。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要以平稳、安全为重,从小剂量开始,注意目标血压值不要太低,防止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标准可放宽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降压速度要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用药前后测量坐立位血压。201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降压目标:
(1)年龄低于80岁的老年人,收缩压控制在140~150mmHg,如患者一般情况好,能耐受,收缩压可进一步降低到140mmHg以下
(2)年龄大于80岁,如果一般情况和精神状态较好,收缩压可控制在140~150mmHg。
(3)对于虚弱的老年人,是否需降压治疗由临床医生根据其对治疗效果的监测来决定。
(4)对于所有老年人,舒张压控制小于90mmHg,如有糖尿病,进一步降至85mmHg以下。对老年人来说,舒张压在80~85mmHg之间较安全且能被病人耐受。
2.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善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降低体重、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盐和酒精摄入量、戒烟等。
3.药物治疗
(1)各种降压药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五种药物都可。低肾素,老年ISH多用利尿剂或长效CCBs,伴心力衰竭及肾病(如糖尿病肾病)者宜用ACEI或ARB,对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
(2)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能较单用一种药物更大幅度地降低血压,降压幅度大约是单用一种药物时的2倍,即降低8%~15%。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药物治疗并不能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而单一药物剂量的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的加大,往往使患者难于耐受,此时最佳的选择便是联合用药。
(3)老年人中常有药代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随年龄的增加,体内脂肪量增加,而水分、血浆容量、肌肉总量降低,导致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降低。由于肝肾功能常有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出率降低。因此,在使用下列药物时应考虑减量,如噻嗪类利尿剂、氨苯蝶啶、维拉帕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水溶性β受体阻滞药、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4)老年人肝脏对钙拮抗药的清除率低。老年人α受体阻滞药和拉贝洛尔的药代动力学无降低,而β受体的敏感性降低,但α受体功能正常。在降压的速度方面,不宜快速降低血压。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脑循环和其他循环系统的功能需要在较高循环压力情况下维持正常,虽然对降压治疗可以进行自身调节和适应,但常需要数天才能适应。因此,即使在需要快速降压的老年人中,开始降压幅度也不宜超过25%。
(5)除了降压治疗外,老年人一般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较多,需注重多重干预,个体化治疗。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中医治疗
1、肝阳上亢型
【主症】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用方。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等症状则要停用。
2、肝肾阴虚型
【主症】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
【方药】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3、阴阳两虚型
【主症】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
【方药】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4、痰浊中阻型
【主症】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5、淤血阻滞型
【主症】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淤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则要停用。
6、冲任失调型
【主症】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
【方药】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状则要停用。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高血压饮食要点:
1、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
2、食盐摄取每天应该限制在3克以下。浮肿明显时,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但长期低盐或者缺盐,可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所以不能无盐。
3、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宁素勿荤,宁淡勿浓,宁饥勿饱,生活上做到调情志,益肾精,慎饮食。
1、对老年人要注意消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避免情绪激动,戒烟,少饮酒,保持体重接近正常范围有益于健康。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3、一旦发现老年性高血压应坚持正规的服药治疗,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
1、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血脂,血糖,尿酸,肌酐;血清钾,钠等及全血细胞计数,以了解有无伴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尿液检查
可了解有无继发性收缩期高血压得原发病和靶器官受损的证据。
3、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可及时发现收缩期高血压病人有无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和伴发心肌缺血的表现,有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
4、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对了解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左室结构和舒张充盈有较高的价值,Saige A等应用常规M型,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1201例老年临界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8.7~21.20kPa;舒张压<12.0kPa)病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左室收缩功能良好,左室壁厚度轻度增加和多普勒测定的舒张充盈受损,表明临界收缩期高血压对左室结构和舒张充盈亦有轻度影响,因此,及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及早发现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5、胸片
常规检查了解心脏大小及肺部情况,有无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易并发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