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奔马律心音常见病

正常成人心脏跳动有两个心音,称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奔马律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为奔马律。

根据奔马律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和重叠性奔马律,其中以舒张早期奔马律最为常见,它出现在第二心音后0.12-0.18秒内;舒张晚期奔马律发生较晚,出现在收缩期开始之前,即第一心音前0.1秒,故也称收缩期奔马律;当同时存在舒张早期奔马律和舒张晚期奔马律时,加上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起来就象平行发生的四个音响,又称“四音律”,“火车头奔马律”。一般认为舒张早期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震动。所以奔马律的出现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震动。所以奔马律的出现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

奔马律(gallop rhythm):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额外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奔马律。根据出现时间的不同,奔马律又可分为3种。

舒张早期奔马律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反映左心室功能低下,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心肌功能严重障碍。奔马律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之一。经治疗后,随心功能的好转,奔马律可消失。临床上奔马律的消失,可作为病情好转的标志之一。

舒张晚期奔马律的出现反映心室收缩期后负荷过重,室壁顺应性降低,多见于后负荷过重引起心室肥厚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

当同时存在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奔马律时,听诊呈"ke-len-da-la"4个音响,如同火车头行驶中机轮发出的声响,称为四音律(quadruple rhythm),又称"火车头"奔马律。当心率加快(>120次/分)时,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奔马律的额外心音重叠在一起,称为重叠性奔马律(三音律)。当心率减慢时,又恢复成四音律。常见于心肌病、左心或右心衰竭伴心动过速患者。

检查

一、动态心电图(Holter):又称长程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全日的动态心电活动的信息。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不仅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病人的活动日记,还可以明确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声心动图检查:俗称心脏B超。超声心动图利用雷达扫描技术和声波反射的特性,在荧光屏上显示超声波通过心各层结构时发生的反射,形成灰阶图像,借以观察心、大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搏动状态,了解房室收缩、舒张与瓣膜的关闭和开放活动的规律,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

诊断

是心脏病症状的一种,需与其他症状一起联合诊断。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Austin-Flint 杂音、左房部液瘤二尖瓣较大的赘生物或血栓、缩窄性心包炎、Hurler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Lutembacher综合征、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流量大的室间隔缺损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扩张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预防

1、正确对待,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3、睡前不宜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睡前不宜看令人兴奋、激动的比赛或节目。  

4、睡前不宜进行谈话,不宜晚睡。  

5、宜适当地做些锻炼,如养鱼、种花、散步、练太极拳、保健操、练气功等。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病人才应长期休息。  

6、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在气候变化大、季节交替的时候要采取措施,预防感冒。  

7、注意安排合理饮食,戒烟,少饮酒。  

8、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不要因为便秘而发生意外。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传导阻滞 动脉导管未闭 房室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