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脑炎(california encephalitis)是由抗原性相关的加利福尼亚病毒群引起的,经蚊虫媒介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
潜伏期5~10天,轻者以发热,头痛,咽痛及胃肠道症状起病,13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7天内可消退,重者在24~48h出现惊厥,昏迷甚至中枢性呼吸衰竭,可有视神经盘水肿,但颅内压持续升高者较少见,病死率<1%,一般无神经和精神后遗症。
(一)发病原因
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和拉克罗斯,詹姆斯敦峡谷及雪靴野兔等病毒均为布尼亚病毒属,均可引起脑炎。
(二)发病机制
被受感染节肢动物叮咬之后,病毒在局部组织及局部淋巴结复制,病毒血症的发生与持续取决于神经系统外局部组织内病毒复制的阶段,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病毒的速度以及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故而出现临床表现较大差异。
肉眼所见大脑充血水种,并有广泛的神经细胞变性,脑组织多处有出血灶,显微镜检查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套”,有的胶质细胞增生和多形核白细胞堆积形成结节,病灶主要见于大脑基底节,脑干灰质和白质,也可侵犯小脑和脊髓。
确诊依赖于血清学检查,取双份血清,采用对流电泳,电凝抑制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高,也可用抗体捕获ELISA法检测。
本病需要与西方马脑炎,单纯疱疹性脑炎,乙脑等鉴别。
加利福尼亚脑炎西医治疗
无特效疗法,主要是支持、对症治疗。严重脑炎者抢救与乙脑相同。
病死率不到1%,防蚊、灭蚊为主要预防措施。现无疫苗应用。
加利福尼亚脑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日常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防蚊,灭蚊为主要预防措施,现无疫苗应用。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有时可达30×109/L。
采用对流电泳,电凝抑制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高,也可用抗体捕获ELISA法检测。
并发呼吸衰竭,视神经盘水肿,颅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