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单纯疱疹性脑炎
别名:疱疹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脑炎又称疱疹病毒性脑炎,既可见于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见于复发性患者。本病呈散发性,在非流行性病毒脑炎中系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约占病毒性脑炎的10%~20%,病情严重、预后较差。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研究证明,在病毒感染所致脑组织损害的机制中,部分是免疫病理反应损害的结果。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急性起病,但亦有亚急性,慢性和复发病例。

1.前驱期: 表现为头晕头痛,全身痛等,随后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8~40℃,仅部分病例出现皮肤疱疹,此期一般不超过2周。

2.神经精神症状期: 其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常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包括人格改变,行为异常,答非所问,定向力障碍,幻觉,妄想,失忆,失语等,可能是病毒经三叉神经及嗅球早期侵犯颞叶,额叶,边缘系统所致。

随疾病进展,脑组织坏死灶出现,患者表现意识障碍,例如嗜睡,昏睡,谵妄,昏迷等;产生惊厥,抽搐,偏瘫及脑神经功能障碍,例如眼球偏斜,瞳孔不等大,偏盲等,伴颅内高压表现,患者颈项强直,肌张力增高,有病理反射,部分病例在早期即呈去大脑强直状态,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病毒感染(45%):

单纯疱疹的病原体为人单纯疱疹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归于人疱疹病毒科α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分为HSV-1,HSV-2两个亚型,HSV-1亚型主要侵犯腰以上部位,尤其是面部,脑组织等;而HSV-2 型主要侵犯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等,故有生殖器疱疹之称;但这种区分并非严格。

继发感染(25%):

患者被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后未能及时治愈导致的并发症之一。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研究证明,在病毒感染所致脑组织损害的机制中,部分是免疫病理反应损害的结果。

母婴感染(30%):

母体自身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而通过胎盘或者产道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生后就自身携带单纯疱疹病毒而不知。

发病机制

在儿童和青年,原发性HSV感染可导致脑炎,可以是病毒血症的后果,但也可能系疱疹病毒经鼻咽部沿嗅神经直接侵入脑部所致,动物实验研究表明,HSV-2比HSV-1对神经系统更具毒力,鉴于HSV-1主要与口唇感染有关,而HSV-2主要是引致生殖器感染,显然HSV-1更容易接近和侵入脑部,故疱疹病毒性脑炎95%以上为HSV-1感染所致;而在新生儿患者则以HSV-2常见。

成人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脑炎的特征是损害以颞叶最严重,患者多数曾有单纯疱疹病史,或血清HSV-1抗体阳性,脑炎的发生主要来自于体内HSV-1潜伏性感染的再激活,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半月节)或脊神经节的HSV沿神经轴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组织损害;或病毒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在某些条件下激活而发生脑炎,此类患者可并无病毒血症过程。

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研究证明,在病毒感染所致脑组织损害的机制中,部分是免疫病理反应损害的结果。

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脑炎系急性坏死脑炎,表现非对称的弥漫性全脑损害,形成大小不一的出血性坏死灶,损害以颞叶,额叶及边缘叶受累最重,也波及脑膜,病变可先损及一侧大脑半球,随后延及对侧,半数病例坏死仅限于一侧,大约1/3的病例仅仅限于颞叶;即使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受损,也常以一侧为重,出血性坏死灶周围弥漫性肿胀,软化,病灶中心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失,外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核内出现A型嗜酸性包涵体,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观察到,脑组织标本的神经细胞胞核内存在病毒颗粒。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1.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本病少见,主要侵犯和潜伏在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或脑细胞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极少侵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变的程度轻,预后较好。病人多有胸腰部的带状疱疹的病史,CT无出血性坏死的表现,血清及脑脊液检出该病毒抗原、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可资鉴别。

2.肠道病毒性脑炎

多见于夏秋季,可为流行性或散发性。临床表现发热、意识障碍、平衡失调、反复癫痫发作以及肢体瘫痪等。病程初期的胃肠道症状,脑脊液中的病毒分离或PCR检查阳性可帮助诊断。

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临床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意志剂的患者。

4.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表现为脑实质的、脑膜、脑干、小脑和脊髓等部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多样,重症病人可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单纯疱疹性脑炎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1)应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根据病情采取降温、抗痉、脱水等处理。

(2)颅内高压危象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必要时可作脑室引流、去骨瓣术等以紧急减压。

2.抗病毒治疗

一般来说,抗病毒治疗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可是用抗病毒治疗往往时期过晚,因为,只有病毒仅在细胞内复制的末期才导致典型症状出现。而且最理想的抗病毒治疗应该是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而完全不影响宿主细胞。可是这是目前不能实现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该慎重对待抗病毒治疗。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有下列几种:

(1)利巴韦林(ribavirin)

静脉滴注,剂量为0.5~1g/d,儿童20~30mg/kg体重,连用7~10天。

(2)阿糖腺苷(Vidarabine)

剂量为15mg/(kg?d),共10天。用时须经稀释,缓慢静脉滴注,使其浓度不超过700mg/L,滴注时间不少于12h以上。  

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造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3)阿昔洛韦

由于此药仅对感染病毒的细胞起作用,而不影响未感染细胞,已成为首选药物。剂量每次5~10mg/kg体重,静脉滴注1次/8h,14~21天为一疗程;少于10天常有复发。但也有可能有震颤、皮疹、血尿、短暂肾功能不全、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而且近来发现抗阿昔洛韦毒株已有所增多,尤其见于HSV-1型。

3.肾上腺皮质激素

用激素治疗本病为目前大多数学者所主张的,例如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解毒和稳定溶酶体系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消除脑水肿,克服脱水剂所致的反跳作用。虽然用激素治疗还存在着不少争论,但是由于本发病机制中涉及到免疫损害,因此,激素治疗还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如果确诊为单纯疱疹性脑炎,则可以早期、大量、短程使用激素。一般来说,以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为首选,一般用15~20mg,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10~14天后渐减量。

4.干扰素及其诱生剂

(1) 干扰素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临床上常用300万~500万U,1次/d,肌内注射,约4周为一疗程。

(2)干扰素诱生剂

例如聚肌胞等,促使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用于治疗本病的疗效尚不肯定。

单纯疱疹性脑炎中医治疗

清热解毒

【治法】采用芳香化浊、活血通络原则。

【方药】方剂有犀角地黄汤、白虎汤、清瘟败毒饮、银翘散等加减;成药有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患者的饮食及营养的供给:轻者给以营养丰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重者由医务人员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和热量。要充足供给水分,特别是服磺胺药者,要勤喂水,以利于药物排出,预防尿中产生磺胺结晶,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并且要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尿量,隔日隔尿送化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障碍。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预防:

1、忌与病人接吻,共用洗漱用品;

2、触摸后应洗手,不能揉眼睛;

3、避免食含精氨酸食物;

4、食用富含赖氨酸食物或直接补充赖氨酸;

5、多食用碱性食物,少食用酸性食物。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脑电图检查

常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为明显,甚至可出现颞区的尖波和棘波。

2.影像学变化

CT扫描可正常,也可见局部低密度区;MRI有助于发现脑实质内长T1长T2信号的病灶。

3.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细胞数增多,蛋白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DNA。

5.光镜下显示

脑组织病理学重要特征为出血性坏死,电镜下为核内CowdryA型包涵体,可见坏死区或其附近的少突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核内,一个细胞核内可有多哥包涵体。病原学检查是,电镜下可发现细胞内病毒颗粒;亦可有脑组织标本做PCR、原位杂交等检查病毒核酸,或进行病毒分离与培养。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并发症常昏迷,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