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放射性皮炎常见病
别名:放射性皮肤炎

放射性皮炎(adiodermatitis)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包括X线射线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炎症性损害。随着对放射线的认识及防护手段的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警觉性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随着放射线应用于医学诊断及治疗的不断普及,以及原子能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群接触放射线的机会不断增加,因此本病有增加趋势。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放射线对皮肤的损伤有一定的潜伏期,短期接受大剂量的皮肤照射,潜伏期短,一般于数天后出现症状,表现为急性放射性皮炎,再经过数年或数十年的潜伏期后表现为晚期损伤,长期小剂量的辐射有累积作用,经过数年或数十年之后,也可出现放射性皮炎甚至癌肿。

1.急性放射性皮炎 为短期内接受大剂量放射线所致,一般分为三度。

一度:以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斑,水肿为主,伴有灼痛及瘙痒感,于3~4周内逐渐消退,出现脱屑,遗留色素沉着和暂时性或永久性毛发脱落。

二度:病变更为明显,除红斑,水肿外,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浅表溃疡,一般于1~3个月内自行愈合,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永久性毛发脱失,瘢痕形成和汗腺功能障碍等。

三度:局部红肿严重,很快出现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病变可延伸至皮下组织,骨和内脏,具有潜行边缘和干燥基底的凿缘状“放射性溃疡”可持续数年和发生恶变(图1),此种溃疡可伴剧痛,若痊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并可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发消失及毛细血管扩张等继发损害。

2.亚急性放射性皮炎 少数病例在辐射后数周至数月发生鳞屑性红斑疹,皮损类似于一度急性放射性皮炎,但其组织病理表明为细胞免疫反应,而并非直接毒性损伤。

3.慢性放射性皮炎 常于照射后数年发生,可为短期大量照射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必然结果,其他原因有反复的亚红斑分次剂量X线照射治疗痤疮,反复X线透视,境界线治疗,浅表及深部X线,镭和电子束治疗,不同射线和照射的总剂量决定反应的严重程度,以局部皮肤干燥萎缩,腺体功能减退,毛发脱失,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或减退,指甲色暗,变脆,纵裂,脱落为主,长时间可形成顽固性溃疡或皮肤癌。

4.X线红斑 单次辐射量超域值量后引起双相或三相红斑,表浅辐射常引起双相反应,而较深的穿透性辐射产生三相反应,分次辐射可明显推迟和延长辐射性红斑的发生,X线照射后数分钟至24h内开始出现一期红斑,持续2~3天,依据辐射剂量不同,二期红斑可于照射后立即出现或照射后8~9天时出现,在随后的7~8天内红斑加深并增多,受损上皮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可能在此期起到了调节作用,此期约于照射后4周减轻,此时可出现色素增加,偶尔在照射后6~7周发生三期红斑,持续2~3周,而共存的色素增加可使其不甚明显。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能够引起物质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包括X线,γ射线,境界线,电子,质子,中子等,电离辐射能引起生物组织细胞的DNA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干扰新陈代谢,甚至引起细胞死亡,或引起DNA结构差错,产生突变,此外,还可使组织内分子电离而引起继发性损伤,如电离成羟基,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以上种种可造成皮肤的急慢性炎症,溃疡,萎缩,色素紊乱或癌肿形成等,放射性皮炎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1.不同类别的辐射存在着生物效应的差异。

2.辐射总剂量和分次辐射的剂量,辐射后皮肤癌的发生至少需要20cGy的剂量,分次照射法使皮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但肿瘤组织仍在继续破坏。

3.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

4.生物因素的影响,如血液供应增加通过氧化作用而增加了敏感性,放线菌素D和甲硝唑等药物是放射致敏剂,而氯喹和甲氧沙林(8-甲氧补骨脂素)在实验研究中证实有保护作用。

(二)发病机制

电离辐射能引起生物组织细胞的DNA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干扰新陈代谢,甚至引起细胞死亡,或引起DNA结构差错,产生突变,此外,还可使组织内分子电离而引起继发性损伤,如电离成羟基,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以上种种可造成皮肤的急慢性炎症,溃疡,萎缩,色素紊乱或癌肿形成等,放射性皮炎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取决于:辐射总剂量和分次辐射的剂量,不同类别的辐射存在着生物效应的差异,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生物因素的影响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来确定诊断。

慢性放射性溃疡必须通过活检来与溃疡性癌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放射性皮炎西医治疗

无特效疗法,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1.局部治疗

(1)一度皮损:可外用扑粉,炉甘石洗剂,锌霜。亦可用复方维生素B12溶液(生理盐水500ml加维生素B12 500μg×50支)湿敷。

(2)二、三度皮损:可用0.1%甲紫(龙胆紫)外涂,2%~3%的甘草水或地榆煎液,醋酸铅溶液及维生素B12溶液湿敷。

(3)有溃疡形成者:抗生素软膏,33%蜂蜜鱼肝油软膏、鱼肝油白蜡软膏(鱼肝油88g,白蜡12g)。分泌物多者可用复方硫酸铜稀释10倍湿敷。中药可用蛋黄油。形成溃疡者可先撒生皮粉后敷甘乳膏。

(4)对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恢复期皮损干燥易出现皲裂者可复方维生素B12霜(维生素B12 1mg、特制油100g、雪花膏基质适量)每晚1次连用3~7天。

(5)对癌变前皮损可用氟尿嘧啶(5-FU)软膏。

2.全身疗法 有剧痛者可内服镇静止痛药。炎症剧烈者可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若伴有细菌感染者可内服抗生素。如有白细胞下降明显、出血者可予输血、输人血白蛋白或其他内科疗法。

3.其他疗法 对慢性溃疡可用氦氖激光照射,每次15~30min,15次为一疗程,对于面积较大溃疡可行手术植皮。对有癌变倾向者需作病理检查,必要时应作手术切除。

放射性皮炎中医治疗

1. 急性放射性皮炎:对第一、二度者可参照急性皮炎、湿疹的中药治疗。

2.慢性放射性皮炎:中药可用蛋黄油(蛋黄炸油,黄柏、银花、雄黄、黄芩、地骨皮各等份),调抹患处2~3次/日,共治疗30例,全部治愈,轻者1日,重者3日即可治愈。

3.外敷法:处方:黄柏60g,黄芩60g,罂粟壳30g,五味子30g,地榆30g,虎杖60g,冰片少量,植物油500g。

预后

长时间可形成顽固性溃疡或皮肤癌。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饮食原则

1、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养成每天排大便的习惯。

2、饮食要清淡;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佳,如多食菠菜、韭菜、番茄等蔬果及大豆、核桃、花生等壳类食物。

3、多吃含维生素C、B1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的增加谷物杂粮等食物。

4、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椒等。

5、不吃鱼虾蛋禽等“发”性高蛋白食品。

6、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

7、应该注意少吃甜食。

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绿豆冰糖汤:绿豆,海带,鱼腥草。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2、薏苡仁萝卜缨粥:薏苡仁、萝卜缨、马齿苋各30克。将上三味洗净,萝卜缨和马齿苋切碎,加水适量,煮粥。

3、大枣猪油汤:大枣100克,生猪油60克。将大枣生猪油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熟食用。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预防本病的发生应注意:

①放疗时避免过大剂量。

②详细观察放疗后的皮肤改变,如已发生皮炎,应停照,并定期随访观察。

③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防护措施。

④定期体检,发现有病变倾向者应及时休息,对病情较重者应考虑调换工作。若发现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手部出现赘生物,应密切随访观察,以防癌变。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组织病理:

1.急性放射性皮炎 病变累及表皮和真皮,较严重者可累及皮下组织,表皮出现中度至明显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基底细胞核固缩和液化变性,有丝分裂罕见或缺乏,表皮突扁平或消失,真皮可见明显水肿和各种炎性细胞弥漫性散在分布,血管明显扩张,静脉血栓和微小出血常见。

2.慢性放射性皮炎 表皮萎缩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浅层纤维性硬化,有大,形状特异,有时多核的成纤维细胞,浅层血管宽长,血管周围有纤维性红染的纤维素沉积,深层血管内膜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噬黑素细胞。

3.X线红斑 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上部血管扩张伴一定程度的内皮细胞肿胀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亦可出现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轻微的非特异性血管周围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为主,红斑初起时,表皮,毛发和皮脂腺内增殖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可受抑制,而细胞分化,角化和脱落未受辐射的影响,故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表皮变薄,辐射后2~3周,充满黑素的色基在真皮明显增多,但可伴黑素细胞数量的增加,最后,病变消退,上皮恢复增生,其他异常改变逆转。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急性放射性皮炎三度,具有潜行边缘和干燥基底的凿缘状“放射性溃疡”可持续数年和发生恶变。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