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黄斑全层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经此孔到达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而造成的。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形成过程中,后巩膜葡萄肿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及巩膜扩张所起的作用比黄斑的切线牵引力更为重要,在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中,后巩膜向后增大,视网膜相对延伸不足,从而产生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矢力,后巩膜葡萄肿内脉络膜视网膜的萎缩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缺失造成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黏附力减弱,从而造成广泛的视网膜脱离。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黄斑裂孔形态:裂孔直径一般小于0.5PD,最小的如针尖,使用OCT检查或在手术显微镜下证实其存在,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孔的前方有一盖膜黏附于脱离的玻璃体后界膜上,由于膜的收缩,盖膜较裂孔为小,但因混浊,反而易见,它与黄斑囊样变性内层被撕下形成的内板层膜的区别在于后者为透明膜,因皱缩而形成小的漂浮物,很难发现,只在显微镜下方可看到。

2.视网膜脱离的范围:黄斑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早期局限于后极部,随着病程的延长,脱离向下方和颞侧发展,以至全脱离,有3.2%~11.5%的病例脱离长时间地局限在黄斑附近,并不扩展至周边部,脱离的范围与病程长短,裂孔大小,玻璃体液化的程度及是否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多种因素有关。此外,玻璃体液化及牵拉是促进视网膜脱离扩展的重要因素,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改变一般以后极部为主,发生在视盘,黄斑周围,形成星状固定皱褶,较少发展到远周边部。

3.玻璃体改变:非外伤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大部分并发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后脱离,有时可见裂孔盖片附着其上,不完全的后脱离常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由周边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继发黄斑裂孔者,黄斑裂孔系由黄斑囊样变性演变而成,可称为继发性黄斑裂孔以与原发性黄斑裂孔相区别,因在手术治疗上两者有所不同。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1.发病原因:多与高度近视和眼外伤有关。

2.发病机制: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其原因可能有玻璃体后皮质或黄斑前膜对黄斑部的切线牵引力,后巩膜葡萄肿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萎缩等,其中,由黄斑区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ERM)收缩而引起的切线牵引力可能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引起手术后黄斑裂孔重新开放的主要原因。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ERM主要由玻璃体皮质和各种细胞组成,其中主要是星状胶质细胞。胶质细胞通过紧密连接及胞质囊泡交换代谢物质来调控新的胶原使胶原间产生活性连接,新形成的玻璃体胶原聚集在玻璃体内使玻璃体后皮质逐渐收缩,并进一步形成ERM。ERM收缩产生对黄斑切线牵引力是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常伴有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渐进性伸展,黄斑区域视网膜,脉络膜极度变薄,脉络膜毛细血管减少或丧失,引起视网膜组织萎缩和囊样改变,囊样变性破裂继而形成黄斑裂孔。前后方向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可引起黄斑组织的缺损,中心凹前玻璃体的局部收缩也常发生,此为裂孔发生的另一个因素,黄斑裂孔周围ERM中的肌成纤维细胞收缩是产生切线牵引力的另一可能机制。此外,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也可能对黄斑产生前后方向的牵引力,在玻璃体后脱离过程中,部分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区周围的视网膜粘连,随着眼球的转动,飘动的玻璃体皮质对黄斑部产生前后方向及切线方向的牵引力,高度近视眼玻璃体腔扩大,玻璃体液化明显,眼球转动时玻璃体反向运动,对黄斑区产生牵引。

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形成过程中,后巩膜葡萄肿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及巩膜扩张所起的作用比黄斑的切线牵引力更为重要,在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中,后巩膜向后增大,视网膜相对延伸不足,从而产生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矢力,后巩膜葡萄肿内脉络膜视网膜的萎缩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缺失造成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黏附力减弱,从而造成广泛的视网膜脱离。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OCT检查结果及眼底表现,诊断不难,但需与一些疾病相鉴别,这关系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视功能的保护。

与黄斑脱离的鉴别有以下几点。

1.由于视网膜破裂时周围组织发生卷曲,真性裂孔都有一清晰的边界,即使极小的裂孔也是如此。

2.裂孔处组织缺损,裂隙光带在缺损处完全中断(Allen-watzke sign)。

3.通过裂孔可以看到暗红色的反光,脱离较低时可看到脉络膜的结构,囊样变性基础上发生的小穿孔及高度近视眼后极脉络膜萎缩区内的裂孔是最难以辨认的。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西医治疗

(一)治疗

1.手术时机: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研究表明,裂孔形成后,实施手术治疗的早晚对术后视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2.术式选择:目前,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有争议,但是选择内路手术多于外路手术。目前主流手术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也有报道应用后巩膜加固术中联合玻璃体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黄斑部巩膜扣带术手术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加上术后视功能恢复、长期疗效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故临床上尚未作为常规术式应用。

(二)预后

即使手术,视力恢复情况往往并不理想。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日常预防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若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程度不高,O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裂孔及玻璃体的情况,包括玻璃体液化腔隙,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之间的残余粘连,黄斑区神经上皮层缺失,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之间出现低反射区,视网膜内表面强反射光带(提示视网膜前膜的存在)等。

临床上,根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分为3种类型:Ⅰ型,视网膜脱离局限于黄斑周边区;Ⅱ型,视网膜脱离扩展到赤道部但未达视网膜锯齿缘;Ⅲ型,视网膜脱离至少有1个象限已达锯齿缘。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并发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液化和牵拉是脱离扩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