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
别名: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蚊虫媒介传染的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精神障碍,流行性乙型脑炎常在夏秋季流行,起病急剧,好发于儿童,病变部位在脑实质,以广泛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病死率小于15%,约1/4的重症病人可遗留神经精神症状。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躯体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1)初期:发病在1~3天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1~2天内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轻度意识障碍,如倦怠,嗜睡等。

(2)极期:发病第4~10天,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等,神经系统体征通常1周内达高峰,可见震颤,痉挛,各种不同的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障碍,脑膜刺激症状以及自主神经障碍尿失禁或尿潴留等。

(3)后期:可遗留有迟钝,流涎,失语或口齿不清,震颤,共济失调,不同程度的瘫痪或表现单纯性意识障碍,手足徐动症,癫痫大发作或杰克逊癫痫,此时病人可伴有癫痫性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较轻,并可好转,有些病人有言语障碍,表现为不会说话,口吃或拼音不清楚等,一般6个月恢复,少数可持续较长时间。

2.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轻重,病程长短依原发病而改变,一般讲,随躯体症状恢复而日趋好转,少数可持续1~2年;或随疾病后遗症出现而呈慢性期精神症状表现。

(1)早期或急性期症状:

①意识障碍:可见各种不同程度(由混浊到昏迷)的意识障碍,此时定向力不完整,可有运动性兴奋等。

②幻觉妄想状态:病人呈无欲无力状态,思维迟钝或不连贯,表情呆板,动作少而慢,妄想多在幻觉基础上产生,以成年人多见,而且多在轻度意识障碍时出现。

③感知综合障碍:有些病人有明显的视物显大,视物显小,视物变形以及体形感知综合障碍,所有这些也是多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紧张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少数病人可出现脑衰弱综合征,以及失眠,健忘,表情呆板,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注意力涣散等症状。

(2)后期或慢性期精神症状:

①人格改变:病人变得幼稚,易冲动,好攻击人,报复他人,情绪不稳或缺乏克制能力,有的缺乏主动性及应有的情感反应,意志意向活动减弱,孤僻,死板,有的病人变得自私,易记仇,也有的病人表现为行为轻率,变得举止轻浮,性的意向增强,偷窃,说谎等,成年人多见。

②智能障碍:常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原因,在发病初期病情严重儿童多见,出现痴呆程度较重且恢复较差。

③行为异常:在儿童中多见,表现好动,冲动,喜恶作剧,破坏行为及手足徐动,痉挛性瘫痪等。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为一种嗜神经性病毒)经蚊媒介传染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二)发病机制

以脑实质的广泛性急性炎症为主,尤以大脑皮质,中脑,脑桥,基底节和延髓较重,肉眼可见软脑膜大小血管的高度扩张与充血,并由于充血,水肿与颅内压增高,可出现海马沟回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因此常导致病人死亡,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细胞的退化变性和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标准

一般可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参看传染科相关章节),并参考流行季节(多在夏秋两季)以进行诊断。

1.起病急,明确的发病季节和感染史。

2.明确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如高热,脑膜刺激征等。

3.精神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可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感知综合障碍和紧张综合征,后遗症状以人格改变,智能障碍,行为异常为主。

4.实验室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升高,补体结合试验,血清抗体试验呈阳性等。

鉴别诊断

1.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应与精神分裂症等功能性精神病相鉴别,鉴别点主要是有无躯体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程度等。

2.后遗症症状 成人以人格改变为主,儿童多见智能改变,行为改变等,精神症状均出现前,有明确的传染病感染史。

3.与其他脑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1)意识障碍的鉴别: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区分出不同脑器质性疾病所出现的意识障碍。

(2)和甲型脑炎鉴别:在临床上还应与甲型脑炎相鉴别,甲型脑炎帕金森综合征较多见且较严重,并可有短暂的恶化,乙型脑炎时帕金森综合征较轻,震颤,自主神经症状,瞳孔障碍等症状较少,好转的趋势也较明显,另外人格的变化,乙型脑炎和甲型脑炎有所不同,乙型脑炎一般为非进行性的,而且较轻,以上的差别主要由于在甲型脑炎中黑质的病变较乙型脑炎严重且呈进行性,此外,乙型脑炎后遗症中,严重智能障碍较为多见,张口反射,强握反射等原始动作也常见,瘫痪,舞蹈症在乙型脑炎中更多见,而甲型脑炎后遗智能障碍程度较轻,多为中度或轻度。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1)支持疗法:高热量、多维生素的营养性流质食物,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   

(2)对症治疗:重症病例早期可发生颅压增高。在防治颅压增高上首先要防止痰堵造成换气不佳的缺氧,故应多让病人侧睡,防止昏迷时舌根后坠。若已出现痰堵,可考虑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当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引起呼吸衰竭时,应立即给以脱水剂。如病人有缺氧表现,则应早期给氧,如病人出现呼吸表浅或节律不齐时,应采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交替使用)。   

(3)抗病毒治疗:   

在疾病早期可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病毒唑或双密达莫治疗退热明显,有较好疗效。   

病毒唑,口服:成人每次100mg~200mg,老人每次100mg~150mg,每日3次,小儿每日10mg/kg~15mg/kg,分3次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及小儿每日10mg/kg~15mg/kg,老人每日10mg/kg,分2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双密达莫:口服25~50mg/次,3次/天。   

2.精神症状的治疗 对精神兴奋及幻觉妄想的病人,可给以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等。必要时可给以肌内注射。如精神症状较轻可选用安眠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因颅压增高易发生惊厥,故应给以适量镇静剂以防止发生惊厥。如果遇抽搐患者则应尽快地用镇静剂予以控制。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   

3.后遗症状的治疗 可进行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等。对运动障碍的病人,应早期给以被动的和主动的运动训练。对人格变化及智能障碍病人,须进行特殊教育及训练。   

(二)预后   

轻的病例在意识混浊或昏迷持续数天后意识开始好转,经2~3周即清醒。严重病例可由昏迷而死亡。即使恢复,也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人格的变化或严重的智能障碍。其他精神症状可以残留1~2年。

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以促进恢复。   

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中医治疗

1、耳穴治疗:取穴:脑、肝、三焦、皮质下、心、脾。用毫针浅刺,行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   

2、头皮针疗法:取穴: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晕听区。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平时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2的食品,同时选用含磷脂高的食物以健脑,如蛋黄、鱼、虾、核桃、花生等,还要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如鸡蛋、动物的肝、肾、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 饮食上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细胞死亡速度。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乙脑的流行季节是夏秋季节,预防的关键是在此季节到来前抓好灭蚊工作,这是预防乙脑和控制本病流行的一项根本措施,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因为猪是乙脑传播的主要中间宿主,因此还要加强对动物宿主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乙脑发病率就可减少因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降低乙脑发病率,保护人民健康,卫生部印发了《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卫疾控发[2004]75号),是预防本病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是预防原发病。有效地降低乙脑发病率就可减少因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乙脑的流行季节是夏秋季节,预防的关键是在此季节到来前抓好灭蚊工作。   

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我国使用的是地鼠肾组织培养制成的灭活疫苗,经流行季节试验,保护率可达60%~90%。   

因为猪是乙脑传播的主要中间宿主,近年来应用疫苗免疫幼猪,以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符合传染科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同流行性乙型脑炎相关检查结果。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支气管肺炎 多见于重型患者,在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昏迷患者,易发生肺炎。呼吸道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时可引起肺不张。

2.口腔感染 不注意口腔卫生及不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可发生口腔溃疡。

3.其他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败血症和肠炎,大肠杆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等。

4.褥疮 较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如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易在枕骨后及腰骶椎部位发生褥疮。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