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膨出和麻痹(Eventration and Paralysis of the Diaphragm)系指膈肌完整,但全膈或膈的某一部分不正常的上升或高位,前者为先天性膈肌纤维发育不全所致,后者由膈神经损伤引起,据统计占常规成人胸透的1/10000。
在新生儿,幼儿及儿童,完全性膈膨出主要是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反复肺炎,胃肠道症状多不典型,查体吸气时下几个肋间过度伸展(称为Hoover征),气管心脏向对侧移位,下胸部叩诊浊音,可听到肠鸣音,腹部扁平。
在成人,左膈膨出常见的症状是咽下困难,上腹痛,反酸嗳气,平卧,头向下或饱食后胃肠道症状加重,由于胃肠道转位,向左或右侧卧位则缓解,亦可出现呼吸困难,气短或肺炎,体验生活征与儿童相似。
先天性(膈膨出)是由于膈在胚胎时发育障碍,膈肌纤维发育不全或完全不发育,并有粗大胶原纤维层缺如,在腹内压增高,胸内负压增大时,膈肌进行性膨出至胸腔内,产生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各种并发症状。
后天性(膈麻痹)常由于膈神经质损伤引起膈肌萎缩或肌纤维退化,变薄的部分由弹性纤维组织组成,常见于外伤,手术及损伤,颈胸部炎症,神经炎,肿瘤或脊椎结核等压迫损害膈神经,右膈神经分支明显,故膈膨出多见于右侧,双侧少见。
诊断
气腹术有助于本病诊断,并可与膈描显示高位的膈,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有帮助。
鉴别诊断
膈先天性缺损,膈疝等。
膈膨出和麻痹西医治疗
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者,无论膈膨出的范围如何,均不需外科治疗。在新生儿或儿童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应急症手术。因胃扭转引起消化道症状的人,也是手术的适应症。由膈神经麻痹引起的膈膨出,有逐渐恢复的可能,可暂观察并对病因进行治疗。
手术包括切除或缩小膈的薄弱部分,将膈折叠或行“十”字切开对角、重叠交叉缝合于呼吸中期的中间位,疗效较佳。
膈膨出和麻痹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注意饮食问题,也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尽量吃一些合自己胃口的食物。
1. 胰漏预防
探查发现胰尾紧贴脾门时,先游离脾周围韧带,再显露骨脾蒂,用手钝性游离胰尾,使之与脾门有间隙,靠脾门处置无损伤钳,阻断脾血管及组织,结扎切断血管,胰尾创面用大网膜覆盖或后腹膜包裹,可有效预防胰漏发生。
2. 阻止胃漏发生
在游离脾上极时,因脾胃韧带太短极易损伤胃壁,无论是否损伤,胃壁均应内翻浆膜化,如发现缺损大,可用带血管大网膜覆盖再浆膜化,既可避免因胃壁缺血引起胃漏,也可因损伤并发胃漏。
3. 减少创面渗血
巨脾病人脾周围炎粘连发生率高,强行搬脾势必造成腹膜广泛渗血感染,搬脾时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搬离脾窝,用大棉垫填塞压迫脾窝,在直视下处理脾蒂。待脾脏切除后,缝扎侧腹膜及脾窝渗血创面,再喷止血胶,然后用大网膜包肾,既可消灭脾窝残腔,防止肠管梗阻,又可起自发分流,且可吸收积液,如术后观察引流量渐减少,且颜色由红变淡,体温基本正常,可拔除膈下引流管,一般术后24 h 为宜,过早拔管易并发积液感染。
1.胸部X线检查是膈膨出的主要方法,其上升的膈肌象一条光滑完整的曲线,膈肌麻痹时可显示膈肌矛盾运动。
2.胃肠道造影和钡灌肠检查可发现升高的结肠,颠倒的胃或合并扭转。
颈胸部炎症,神经炎,肿瘤或脊椎结核,急性呼吸窘迫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