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wart)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其病各首见与《内经》。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干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中医学称之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悔气疮,俗称“瘊子”或“坚头肉”。
皮疹为粟粒至高梁米大小的扁平丘疹,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肝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抓搔而发生自身接种。偶感轻度搔痒。
扁平疣呈米粒及芝麻大扁平隆起的损害,表面光滑,色浅褐或正常皮色。
传染性软疣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中心有小白点,逐渐增至如绿豆大,境界明显,质硬,中心凹陷似脐窝,呈灰白,乳白,微红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损害数目不定,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不想融合,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
寻常疣初起为米粒大小,微黄色角化性丘疹,中央可见一针头小红点,逐渐增至绿豆大小,圆形或多角形乳头状隆起,境界明显,质硬,表面粗糙呈刺状,灰白,污染或污褐色,初发常为1个,长期不变或不断增多,邻近者互相融合,有时可自身接种。
现代医学认为,疣为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均由乳头瘤病毒引起,三者都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属痘类病毒)引起,表皮细胞内含有软化疣小体和发生变性是其特征。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35%):疣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外伤或皮肤破损对HPV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疣的病程与机体免疫有重要的关系。疣在相对健康人群长期不消退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或产生免疫耐受有关。
阴血不足(25%):中医学认为,本病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邓可确诊,但应与增殖型肛门结核,生殖器癌,生殖器鲍文样丘疹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传染性软疣与尖锐湿疣鉴别要点是:
①传染性软疣主要为乳白色丘疹,表面光滑,中央呈脐凹状,可挤出软疣小体;尖锐湿疣丘疹型表面欠光滑,棕色和黑褐色,无脐凹状特征,也不能挤出软疣小体等物。
②传染性软疣醋酸试验阴性,尖锐湿疣醋酸试验为阳性。
③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征,见前述。
疣西医治疗
(一)内服病毒灵0.2g,一日三次。
(二)左旋咪唑,50mg,一日三次,每周中连服三次,隔11天再进行一次。
(三)聚肌胞注射液,2ml,肌肉注射,一日三次,或维生素B12,100~500ug肌肉注射,一日三次。
(四)擦皮术:用药物涂患处,再用擦皮机在皮损处磨擦,一日三次,五次为一疗程。
疣中医治疗
治疣汤(桃仁、红花、熟地、归尾、赤芍,川芎、白术、首乌、甘草,板兰根、夏枯草,每日剂,6~8剂一疗程)。
消疣冲剂(苡米仁、板兰根、甘草、党参、黄芪、加入白糖、制成冲剂、15g一包,每日包)。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外洗调养法
用中药木贼草、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克,煎水外洗,每日1次。
饮食调养法
用马齿苋和米等煮粥食用。
薏米粥、薏米茶,或用板蓝根10克,荆芥6克,水煎代茶。
对传染性软疣及时有效的治疗在预防自身接种和相互传染是有益处的,有报告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传染性软疣是一种自FE性疾病,典型的单个症状多在2个月内消退,如果不治疗整个病程通常可持续6—9个月,也有持续数年者,治疗传染性软疣既方便又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治疗或外用尖锐湿疣药物疗法。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其他实验室检查可做γ-干扰素、干扰素检查。
有的症状细菌感染后可出现红肿,化脓,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但有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瘙痒感,若有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