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脑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系血吸虫卵经血液循环沉积于脑组织引起病变的一种脑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病。脑血吸虫病患者约为血吸虫病患者总数的1.74~4.29%。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在感染血吸虫数周至数年后发生。

一、急性型

在感染数周后发病,主要为中毒反应与变态反应引起的脑水肿,急性脑炎或脑脊髓炎、突发高热、头痛、精神异常、痉挛发作、瘫痪、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等,还可伴有咳嗽、咯血、腹泻、荨麻诊、肝脾肿大、脑脊液压力,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均增高。

二、慢性型

多在感染后数年发病,主要由于血吸虫虫卵沉积于脑组织内引起的症状,临床常见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1.癫痫型,多数慢性型患者属此型,血吸虫虫卵沉积于大脑皮质所致,癫痫发作的类型最常见者为部分性运动性发作(局限性癫痫)及贾克逊型发作,其次为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及部分性复合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本型部分患者可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2.脑血管病型:急性起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还可伴有部分性运动型癫痫发作,可能系血吸虫虫卵栓塞脑血管所致,需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鉴别。

3.颅内占位病变型:系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及弥漫性脑水肿所致,缓慢起病,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偏瘫,失语,共济失调,常伴有部分性运动型癫痫发作,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含量均增高,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占优势。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血吸虫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和其它血管内,产生的虫卵可经体循环,颅内静脉窦或椎静脉系统侵入颅内或椎管内,虫卵在脑或脊髓内沉积,可引起:

①特异的炎性病变,主要发生在病灶区的软脑膜和其下的皮质和白质内,可表现为虫卵肉芽肿,假结核结节和疤痕结节等形式,并有浆细胞浸润,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网形成。

②非特异性病变,表现为胶质细胞增生,脑(或脊髓)软化或水肿,小血管炎性变化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白细胞增加也不明显,CT检查可证明为脑局部肿块,有部分病例误诊为脑瘤。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诊断主要根据①有血吸虫感染的证据;②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血吸虫感染后出现,但经抗血吸虫化疗后消失。脑脊液浓缩后作环卵沉淀试验或ELISA检测抗体,如阳性反应者,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

肉芽肿型脑血吸虫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常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因此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胶质瘤

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环状及花边状强化,延迟重复扫描90 s后病灶强化度逐渐降低并消退,为丰富的肿瘤血管供血所致,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占位效应明显,血清免疫学检查为阴性,有助于鉴别。

2转移瘤

病变多位于皮质下区,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环状或不规则强化灶,中心可有坏死囊变,无融合倾向,占位效应明显,临床上有原发瘤病史,而脑血吸虫肉芽肿为多个强化小结节聚集,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周围伴有不均匀小斑片状强化,较易鉴别。

3结核瘤

可发生在脑实质任何部位,为结核杆菌沉积在脑内所致,易发生钙化,常为多发厚壁环形或结节状强化灶,多个聚集,有融合倾向的结核性肉芽肿呈串珠状或梅花样强化,可见“微环征”和“靶征”, 灶周水肿较轻,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有基底池强化及程度不同脑积水[27],临床上有脑外结核史与结核中毒症状,且血清免疫学检查阴性与之鉴别。

4脑囊虫病

同为脑内寄生虫病,常为多发散在的小囊泡及小结节强化,可伴有头节,水肿及占位效应轻,主要位于脑白质区,也可发生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脑血吸虫肉芽肿为多发聚集的大小不等结节,灶周水肿明显,血清囊虫或血吸虫免疫学试验阳性,有利于区分。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脑血吸虫病西医治疗

以手术切除肉芽肿或脓肿为主,术后辅以药物治疗。药物有:   

1.二性霉素B:对隐球菌、球孢子菌、念珠菌等效果较好。剂量从0.25mg/kg开始,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逐渐增至1mg/kg,使在3个月内总剂量达2~4g。滴注速度应缓慢,避光。由于本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常同时鞘内给药。方法:取二性霉素B0.25mg溶于等渗盐水1ml内,然后用5~10ml脑脊液再稀释后缓慢、分次注入鞘内。一般鞘内给药1次最大剂量为1mg,每周注射2次。应用本药前给予地塞米松和非乃根等,可减轻药物反应。   

2.制霉菌素:对隐球菌、念珠菌等效果较好。剂量:成人200~400万U/d,儿童12.5~25万U/次,分2~4次口服。  

3.克霉唑(三苯甲咪唑):对念珠菌、球孢子菌等有效。剂量:成人每天50~60mg/kg,儿童每天20~60mg/kg,分3次口服。   

4.曲古霉素:对隐球菌、芽生菌、念珠菌有效。剂量:20~40万U/d,分3~4次口服。   

5.5-氟胞苷:作用同二性霉素B,但它能通过血脑屏障,对肝、肾均有损害。剂量:每天100~200mg/kg,一般应用6~8周。   

6.抗生素:大剂量青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对放线菌感染有效。   

7.Ketoconazole: 对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有效。剂量:200~1200mg/d。   

上述药物应用的期限视病情而定,并应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涂片检查和培养结果决定是否停药。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调整全身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引起真菌感染的原因,这样才易于提高治疗效果。

脑血吸虫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脑血吸虫病食疗方(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1)苡仁赤豆粥: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白糖调味服用,适用于腹水消退后常服。

(2)参芪糯米粉:党参、黄芪、白术各50克,研粉过筛;炒熟的糯米粉1000克,与药粉混匀。每次50克,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2次。适用于腹水消退后服用。

2.脑血吸虫病患者饮食原则

注意患病后,饮食宜以富有营养为原则,凡生冷、油炸、酸辣、烟酒、油腻之品,皆不宜食用。有腹水者还应忌盐。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一、控制传染源

1.普查与普治病人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查出的血吸虫病,普遍进行治疗,即可及时治疗病人保护劳动力,又可迅速控制传染源,兼收防治结合之效,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防治,病人显著减少,有的地区消灭了血吸虫病,整个流行区感染度普遍下降,普查主要是采取综合查病的方法,根据病史,皮内试验,体检,环卵沉淀试验,虫卵孵化,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确定需治疗病人,近年来在疫区进行普查普治,对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中建立普查普治病人卡,并详细登记,正确统计与观察本病的消长情况。

2.普查,普治病牛 普治病牛是控制传染源的又一重要措施,而且对发展畜牧业有重要意义,在普查的基础上,确定治疗对象,病牛的治疗用硝硫氰胺,以2%水混悬液1次静脉注射疗法,剂量为水牛1.5mg/kg体重,黄牛为 2mg/kg,1次治愈率为98%以上。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查螺,灭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灭螺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和生布的环境,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物灭螺。

2.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

3.水源管理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

不接触疫水,雨后与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湖沼地区收割,捕捞,作战训练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确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条件许可,可穿桐油布鞋,长统胶鞋,塑料防护裤等,也可将1%氯硝硫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以稀盐酸中和,防护效果可维持法年以上,防护药涂擦防具有良好功效,与疫水接触前皮肤涂擦15%邻苯二甲酸丁二酯,原液涂布1次能维持8小时有效,乳剂涂布1次,防护效果维持4小时,用2%氯硝硫胺的酯肪酸制成的防蚴笔(2%氯硝硫胺和10%松节油制成)具有强大杀灭尾蚴作用,涂擦暴露皮肤,防护效果持续10小时以上。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1、脑脊液或脑组织活检中查到血吸虫虫卵。

2、血清学试验,血和脑脊液嗜酸粒细胞增多。

3、脑CT及磁共振成象能显示病变部位,数量。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癫痫持续状态是常见的并发症。因虫卵在脑内沉积所致,见于严重感染或急性期治疗不彻底的患者。

临床表现为抽搐、头痛、偏瘫等。脑组织内的虫卵可直接来自寄生在颅内静脉窦的成虫,虫卵也可由体循环转运而致。一般虫卵多在皮层及皮层下沉积形成肉芽肿。此类小结节可散在分布,引起脑膜炎,也可堆集在一起形成大的肉芽肿,压迫脑组织。临床分为癫痫型、脑瘤型、卒中型及脊髓型。

①癫痫型,最多见,有报告占67。4%,以限局性运动性发作为主,发作后常伴Todd氏麻痹,也可有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及感觉性发作。

②脑瘤型,占27。2%,由脑内较大的虫卵性肉芽肿引起占位症状,如肢体瘫痪等,常伴颅内压增高。

③脑卒中型,由血吸虫虫卵急性栓塞脑血管所致,起病急,有昏迷,偏瘫等症状。

④脊髓型,偶而在椎管内,极少在脊髓内形成血吸虫虫卵性肉芽压迫脊髓,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肿瘤,经手术证实后确诊。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