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咽后脓肿
别名:急性化脓性咽后脓肿

咽后脓肿(retropharyngeal abscess),发生于咽后间隙中,多因咽后淋巴结感染化脓引起,分急慢性两类,急性者多见于儿童。慢性者少见,多系颈椎结核形成脓肿,又称冷脓肿。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穿刺抽脓,咽后脓肿诊断不甚困难,颈侧位X线片可见咽后壁前移和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或显示有积水面,有助于诊断。

病儿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有发热,哭闹,烦躁不安,因咽痛拒食,一般在发病后2~3日即可形成脓肿,脓肿形成后,咽后壁隆起突向咽腔,则有不同程度的咽下困难及呼吸不畅,婴幼儿哭声似鸭鸣,吮乳可逆入鼻腔或引起呛咳,较大儿童可表现语音含混不清和打鼾,病情严重者,有吸气性喘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可出现紫绀,脱水,酸中毒及全身衰竭表现,如脓肿压迫喉入口或并发喉炎,会突然发生窒息。

检查见病儿头稍向后仰并偏向患侧,以减轻疼痛及呼吸不畅,颈部活动受限,下颌角下及颈侧淋巴结肿胀,压痛,咽部粘膜充血,咽后壁膨隆,多偏于一侧,触之柔软或有波动感,脓肿前突接近同侧咽腭弓及软腭或将其向前推移,穿刺可抽出脓液。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咽后隙位于咽后壁后方,颊咽筋膜与翼筋膜之间,上达颅底下接纵隔,两侧咽旁隙相邻,为一含疏松结缔组织的潜在筋膜间隙,并由咽缝分为左右两部,婴幼儿咽后隙中富于淋巴结,这些淋巴结接受鼻腔后部,鼻咽部,咽鼓管及中耳的部分淋巴引流,故上述部位的急性炎症可循淋巴途径感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及脓肿,咽后淋巴结于3~8岁时逐渐消失,故本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部分病例可因咽后壁损伤并感染,或由邻近部位的炎症蔓延所致,致病菌与扁桃体周围脓肿相同。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需与结核性脓肿相鉴别:结核性咽后脓肿,系颈椎结核或咽后间隙淋巴结核所致的“无热”脓肿,由颈椎结核引起的脓肿位于椎前间隙,后期可溃破形成咽后间隙冷脓肿,此病多见于成人或较大的儿童,多有肺结核病史,起病缓慢,伴有慢性咳嗽,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此脓肿膨隆,多位于咽后壁中央,抽出脓液稀薄,可查到结核杆菌,颈椎CT检查或X线摄片可了解颈椎病变,此外,病人伸舌,张口均无困难,可与扁桃体周围炎及脓性颌下腺炎相鉴别;无声音嘶哑可与急性喉炎,喉水肿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咽后脓肿西医治疗

1.急性咽后脓肿一经确认,应立即切开排脓。病儿取仰卧位,将头、胸部放低,头稍后仰。用直接喉镜、麻醉喉镜或戴维氏开口器暴露咽后壁,在直视下先穿刺抽脓,再用小刀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插入血管钳扩开脓腔以畅通引流,同时用抗生素液冲洗脓腔。注意吸引器头置于切口近旁,随时吸净流出的的脓液。术后呼吸困难多随之缓解,如排脓后呼吸困难仍无好转者,可行气管切开术。以后每日撑开切口排脓一次,一般3~5次痊愈。

2.要注意全身支持疗法及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大剂量青霉素静滴。在小儿还可能发生喉痉挛,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险情况。事先一定要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以便顺利地进行抢救;如气管切开的准备、抢救药品、氧气及吸痰器等。

咽后脓肿中医治疗

1.实证咽后脓肿

(1)外邪侵袭,热毒搏结

【主症】起病急,多发于婴幼儿。痈肿初起,咽痛逐渐加重,吞咽不利,进食时疼痛加剧,患儿常拒食,吐奶或奶汁呛入鼻窍,或睡时鼾声时作,易惊醒,或如口中含物,言语不清。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口咽干燥,咳嗽痰多,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可见咽底粘膜红肿突起,触之稍硬。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利咽消肿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银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均为清热解毒之品。风热症状重者,可加用连翘、荆芥、防风以增疏风清热之力,肿甚者可加白芷以消肿止痛。

(2)火热困结,化腐成脓

【主症】咽痛剧烈,痛引耳窍,吞咽困难,痰涎雍盛,或张口困难,或见颌下、颈项肿胀疼痛、或咽喉阻塞,呼吸困难,甚者可出现窒息。伴壮热,头痛,烦躁不安,口干,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检查可见咽底红肿高突,或突起高处可见脓点,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取脓液,颌下可触及臖核。

【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消痈散结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重用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归尾、乳香、没药、赤芍活血散瘀;白芷、防风畅行营卫以疏风散热;天花粉、贝母清热散结以排脓;皂角刺、穿山甲以解毒透络,消肿溃脓;佐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若大便秘结,胃腑热盛者,加栀子、黄芩、黄连等泻火解毒,大黄、枳实、厚朴、玄明粉以通腑泻下;红肿热盛者,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以助清热解毒之力;若热入营血,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者,可予犀角地黄汤或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以清营凉血解毒;若痰涎雍盛,声如拽锯,呼吸困难者,应按急喉风处理,必要时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保证呼吸通畅。

2.虚证咽后脓肿

(1)肺肾阴虚,痨虫侵袭

【主症】多见于成人,其起病缓慢或隐匿,临床症状呈逐渐加剧。咽喉不利,语声不扬,咽干口渴,疼痛较轻,吞咽时疼痛增剧,颈项转动不利,颈外常有痰核肿大突起。伴身体消瘦,咳嗽,咯痰不利,痰中带血,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嫩红,脉细数。检查可见咽底粘膜淡红,正中肿胀隆起,若自行破溃者,可见稀脓溢出,溃口难敛,甚而成痿。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杀虫解毒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百合、麦冬润肺生津;二地、玄参补肾阴清虚热;当归、芍药养血润燥;贝母、桔梗、甘草清肺化痰止咳;加以百部杀虫解毒。若肺阴虚甚者,可加玉竹、沙参、麦冬滋阴润肺;咯血者,可加白芨养血止血;潮热盗汗者,加青蒿、鳖甲以退虚热;脓肿溃破,创口久而不愈者,加黄芪、皂角刺、穿山甲以托里排脓,祛腐生肌。

(2)痨虫耗伤,肺脾气虚

【主症】咽喉不适,阻塞感不显,疼痛轻微,吞咽不利。伴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面色晄白,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检查可见咽底粘膜色淡白,咽底正中隆起,脓肿经久不溃。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托里排脓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山药、炒白术益气健脾,固表止汗;茯苓、薏苡仁、莲子肉、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砂仁醒脾和中;桔梗载药上行;炙甘草益气和中;重用黄芪以补气健脾;百部、功劳叶杀虫除痨;辅以穿山甲、皂角刺透络排脓。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咽后脓肿在用手指触扪检查须慎重轻柔,在作穿刺或切开排脓也应有充分应急准备,如吸引器,直达喉镜等,以免脓肿突然破裂,脓液流入呼吸道而致窒息甚或死亡。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患儿头常前俯并偏向患侧,唾液外溢,患侧颈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对疑有咽后脓肿患儿检查咽部时要小心,防止脓肿突然破裂使大量脓液流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死亡,故检查时应采用头低平卧位,但颈椎结核者不宜头后仰过度,并准备吸引器以防万一,检查可见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充血,脓肿较大时将患侧咽腭弓及软腭推移向前,脓肿触之柔软,有波动感,但操作务必轻柔。颈椎结核引起的冷脓肿可位于中央部,局部粘膜无明显充血,颈椎X线摄片可显示椎前有隆起软组织阴影,有时可见液平面及颈椎骨质破坏征象,血沉增快。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小儿咽后脓肿为急性病症,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脓肿向下延展可引起喉梗阻或纵隔感染;向外侧扩散侵入咽旁间隙,可侵蚀颈部大血管而发生致命的大出血,脓肿突然破裂,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危险,因此,检查咽部时应轻轻触摸,并做好准备,一旦脓肿破裂,立即取头低位,用压舌板撑开使之张口,以便脓液流出或用吸引器吸出。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