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粘连性中耳炎
别名:纤维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adhesive otitis media)又称慢性卡他或纤维性中耳炎。粘连多位于中鼓室后份,鼓膜变厚,与鼓岬粘连,听骨可单个或完全被粘连在前庭窗周围,纤维组织将镫骨和砧骨长脚一起包埋在前庭窗上,前庭窗可部分或完全被封闭。组织学检查黏膜上皮下为坚实的纤维组织,其内可有钙化或新骨形成,但比鼓室硬化少得多,两者病理很难区别。听骨亦可部分吸收,听骨链中断。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是既往中耳炎症的结果。常于儿童时期发病。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粘连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1)病人既往多有中耳炎病史。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耳鸣。

(2)鼓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萎缩、增厚、浑浊,表面凹凸不平、光锥消失,动度受限。有时鼓膜萎缩变薄、内陷粘连、瘢痕形成及见钙化斑,有时和鼓岬粘着一起好像鼓膜大穿孔样。原有鼓膜穿孔者,新生的鼓膜菲薄,呈半透明状。鼓气耳镜检查示鼓膜活动度减弱或消失。

(3)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重者有时可出现混合性聋。声阻抗测试的鼓室导抗图呈现低峰型(As型)或鼓室负压型(c型),镫骨肌反射消失,以上提示鼓膜。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细菌感染(40%)

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以上的两种中耳炎迁延不愈足以损伤中耳黏膜时,可引起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新的纤维组织,或积液机化,这一过程可导致鼓室内壁黏膜与鼓膜粘连,甚至听骨链粘连固定。一般认为患急性中耳炎时只采用抗生素治疗而忽视了鼓室引流及恢复咽鼓管功能,是引起鼓室粘连的主要因素。

鼓室纤维增生(20%)

粘连多位于中鼓室后部,鼓膜变厚,与鼓岬粘连,听骨可单个或完全被粘连在卵圆窗周围,纤维组织将镫骨和砧骨长脚一起包埋在卵圆窗上,卵圆窗可部分或完全被封闭。粘连性中耳炎分为三期:①急性咽鼓管炎,咽鼓管阻塞,鼓室形成负压,渗出液体。②渗出物机化,发生粘连,中耳乳突小房黏膜水肿,渗出物内含有胆固醇结晶,乳突小房充满结缔组织。③乳突小房含气吸收,小房骨质吸收,咽鼓管早期水肿阻塞,后期可重新消肿通畅。

遗传因素(3%)

临床病例统计发现该病的诱发有家族遗传史。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粘连性中耳炎的诊断:

1.听力减退,呈传导性聋,多伴耳鸣。

2.鼓膜完整,浑浊、内陷、钙斑、增厚或萎缩;鼓膜与鼓岬不规则粘连,活动度差。如鼓膜萎缩变薄,呈袋形内陷时,可清楚见到鼓室内结构,易误诊为鼓膜穿孔。

3.咽鼓管功能多有障碍。声阻抗检查见鼓室压力曲线为B型。镫骨肌反射消失。

要鉴别外耳道炎及疖肿、急性鼓膜炎:

(一)外耳道炎及疖肿,外耳道口及耳道内弥漫性肿胀,有渗出浆性分泌物,晚期局限成疖肿有脓,分泌物没有粘液,耳聋不重是其特点。按压耳屏剧痛,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二)急性鼓膜炎,常并发于流行性感冒和耳带状疱疹,鼓膜充血形成大炮,有剧烈耳痛,但无穿孔及流脓现象,听力损失不重,血象白细胞不增多。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粘连性中耳炎西医治疗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3、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

粘连性中耳炎中医治疗

1、风邪滞窍

【主症】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

【治法】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

【方药】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川芎、柴胡、香附。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杏仁、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荆芥、防风、甘草;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

【主症】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

【治法】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

【方药】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柴胡、当归、陈皮、辛夷、茯苓、泽泻、石菖蒲、车前子、葛根、木通;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

【主症】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

【治法】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

 

【方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全蝎、地龙、黄精、葛根、丝瓜络、路路通。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粘连性中耳炎食疗方

1.田螺内塞入冰片0.5克,取其分泌液滴入耳内。

2.青鱼胆焙干6克,枯矾6克,黄连3克,冰片2克,共研极细末,每日吹入耳内一次。

3.鲜柚叶,捣烂取汁,滴入耳内。4.组成:槐花、菊花、绿茶各3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主治粘连性中耳炎听力减退。

粘连性中耳炎患者饮食宜忌

清淡的新鲜的橘子、香蕉、苹果等水果,多吃一些西兰花、茼蒿等绿色蔬菜。

最好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和辣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积极防治感冒。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耳镜检查:大多患者鼓膜完整,但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增厚、瘢痕、混浊或钙化斑形成等症状。有时可见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明显的袋形内陷,锤骨柄和锤骨短突变得突出。整个鼓膜的活动度减弱或不活动,鼓膜表面可出现局部泡状向外膨出,个别患者可有鼓室内的积液。

听力学检查:纯音测试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一般为平坦型下降,多不超过60dB。病变若累及两窗或内耳则呈现混合性听力下降。声导抗检查鼓室图为B型,镫骨肌反射消失。

咽鼓管功能检查:咽鼓管呈现不同程度的阻塞,咽鼓管吹张后患者症状通常改善不明显。

颞骨影像学检查:乳突X线拍片或CT扫描可显示乳突气化不良,中耳、乳突含气腔消失,呈现低密度阴影,一般不伴有骨质破坏。

鼻咽和鼻腔检查:应用鼻内镜或纤维鼻咽镜可了解鼻咽、鼻腔疾患的病变情况。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中耳的化脓性炎症,可引起各种并发症,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侵蚀破坏骨质,绝大多数系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急性发作所致,以男性青壮年多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混合感染为常见,按并发症的部位可分为颅外,颞骨内和颅内3类,颅外和颞骨内并发症常见的有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面瘫等;颅内并发症常见的有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3类并发症中以颅内并发症最为危重,诊断和处理不当,死亡率高,是耳鼻喉科急重症之一。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