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眼内异物常见病

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是一种特殊的眼外伤,也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一类眼外伤。异物进入眼球,除了在受伤时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外,由于异物的存留增加了对眼球的化学或毒性反应、继发感染等的危害。一般来说,眼内异物需要及早诊断,适时手术,以保护眼球和保留视力。

眼内异物的种类:眼内异物分为磁性和非磁性两大类,磁性者手术时可用磁铁吸出;非磁性异物中包括其他金属、合金和非金属等不活泼的无菌异常。非磁性异物的摘出大多比较困难,异物在眼球内的位置,在眼球前段者约占20%,眼球后段者约占80%,其中有10%位于眼球壁。左眼多于右眼,双眼同时有异物存留者约1%。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铜质异物,铜质异物是有特别的毒瘤性的,可引起急性铜质沉着症和严重的炎症。需要立刻手术取出。

眼内异物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手术取出,手术方法取决于异物的位置,磁性,可否看见,是否包裹,或位于玻璃体,视网膜及其它结构内,以及眼内的并发症而决定。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可出现视力障碍、眼痛。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病因(65%):

绝大多数是钢铁磁性异物。异物损伤眼内组织,可使组织发生病理性和功能性的改变。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与眼球穿通伤相鉴别,眼球穿通伤是异物进入眼球必然先造成眼球穿通伤,所以眼球穿通伤是眼内异物诊断的重要依据和必有的表现。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眼内异物西医治疗

眼内异物的摘出(extraction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因异物有无磁性而有不同的方法,异物取出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保存视力, 一切操作都应极其慎重,力求减少组织的损伤,为恢复和保持视力创造条件。

1.前房异物的摘出

(1)前房异物的摘出:前房异物一般可自异物所在经线的角膜缘切口取出,如果是磁性异物可以借助电磁铁吸出,如果是非磁性异物,则可以用显微镊或异物镊等器械夹持取出。角膜后的异物,也可先缩瞳,于异物所在处的角膜上小心切口而吸出。

(2)后房异物的摘出:如已有外伤性的白内障,则可于异物的对侧角膜缘做圈套的切口,电磁铁在切口处或进少许将异物吸出,如晶体完全透明,则可于异物所在处的角膜缘作切口,并切开虹膜根部而吸出异物。

(3)晶体异物的摘出:如已有白内障,则在白内障摘除手术时一并摘出异物,在做囊外摘除术时,术中可先摘出异物,再娩出白内障,以免手术中异物丢失或嵌于前房角,异物和白内障摘除后,还可以植入人工晶体。

如晶体尚透明,则术中先用电磁铁(有时须用巨大电磁铁)将异物吸至距前极2~3mm处的前囊下,然后使之突然跃起,在经处穿破前囊进入前房,按前房异物摘除方法取出异物,术后再保持缩瞳数日,使形成虹膜后粘连,封闭前囊的伤口,防止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

(4)睫状体异物的摘出:睫状体前表面的异物可按后房异物摘出方法在角膜缘做切口,睫状体其他部位的异物可由最近处的巩膜上做切口吸收。

(5)自切口吸出异物,必要时可用磁棒接力法,如原有玻璃体混浊而异物不可见,则先做玻璃体切割术,待看到异物时再进入磁棒。磁棒接力法的操作方法:睫状体平坦部插入一特制的磁棒(直径0.9mm或1.5mm,长50mm的软铁棒),在手术显微镜或直间接检眼镜的引导下,接近异物,以电磁铁接触此磁棒的眼球外部分,则异物即可被吸至磁棒的前端,缓缓抽出磁棒,电磁铁前移至切口处,则异物即可被吸出。

(6)附着于眼球壁的异物的摘出

1)传统外路摘出法

由于从外路摘除异物将损伤视网膜,同时取出异物的穿道日后容易发生增殖牵拉,最终发生视网膜脱离,故目前一般不主张外路取出异物。但是对于没有相应玻璃体手术设备的医院,外路取出异物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具体外路取出球内异物的方法如下:

定位缝线:在于异物所在经线(例如210°)相应的角膜缘(即8时处)做一标记,然后在其对侧角膜缘(30°,即2时处)缝一定位缝线。

结膜切开:切开异物所在经线的球结膜,沿角膜缘切开,长达1/2圆周或稍多,并做1~2处放射状切开,向后分离球结膜及眼球筋膜。

暂时离断眼肌。

置牵引缝线:①拉直定位缝线,横过角膜,经所做的标记,直线行于巩膜表面各后;②按异物与角膜缘的距离,以垂距测定器自角膜缘测出垂距,最好以所计算出的最佳切口位置为准。

辅助定位:运用前述的辅助定位方法,以证实异物的位置,通常先选用磁性试验,如为阳性,则可不必再用其他方法;如为阳性可再用反向透照定位法或电磁定位未能等,检眼镜可见的异物可用巩膜抵压位法,透照定位法和透热定位法等,以上各法均为阴性时,最后可用方格定位法,后极部及附近的异物,可用巩膜固有标志定位法,但也须再用其他方法加以证实方可。

巩膜半切开:切口呈经线行,长短依异物的大小而定,大而厚的异物可切一T型的切口。

透热或冷凝:在切口的两侧作透热或冷凝,以防止视网膜脱离,并可减少术中出血。

预置缝线:依切口的大小预置一单结缝线或褥式缝线。

切透眼球壁:以极锐利的刀片,切透所余的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

吸出异物:以电磁铁(或恒磁铁)自切口吸出异物。

完成手术:结扎预置的缝线,吻合离断的眼肌,缝合球结膜的切口。

2)经玻璃体摘出的方法:位于睫状体平坦部后的异物,特别是后极部的异物,应该经玻璃体摘出之,方法是:按玻璃体切除术在平坦部做好3个切口,缝上灌注头(如果进行微创玻璃体手术则无需缝和灌注头),进入导光纤维内照明器,在手术显微镜下,借助接触镜或全视野镜看清异物,进行剥离,使异物离开视网膜而至玻璃体内,为避免出血,必要时可先在异物周围进行视网膜电凝和激光,然后由第3个口进入接力磁棒,如前法摘出异物,如原有玻璃体混浊或外伤性白内障而异物不可见时,可先作玻璃体切除或晶体切除,以使异物能清楚看到,异物摘出后,在器械进出玻璃体的通路处进行玻璃体切除,以免日后发生机化增殖,此法因异物摘出时不穿过视网膜,故能减少视网膜的损伤,减少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⑺视乳头异物的摘出

1)磁棒接力摘出法

2)两步摘出法:第1步用手持电磁铁或巨大电磁反复多次试吸,使异特脱离视盘而进入玻璃体内,第2步再按玻璃体内漂浮摘出方法摘出之,此法亦可用于后极部视网膜表面异物的摘出,特别是受伤不久,异物尚未牢固地固定在视网膜上时,先使异物脱离视网膜,再将异物吸出。

2.非磁性异物的摘出

(1)前房及后房非磁性异物的摘出:虹膜异物可自角膜缘切口,以小平镊小夹出,后房异物需做虹膜切除,使异物暴露后夹出之,位于角膜后层的异物。如嵌入角膜较多,则可在角膜前层做一角膜瓣掀起此瓣暴露异物;如大部分在前房,嵌入角膜较少,则可用针吸法,即自角膜缘的半切开处,进入一注射针头,以斜面接近异物而吸出之。

(2)晶体非磁性异物的摘出:如已有外伤性白内障,则可于白内障手术的同时摘出异物,术中可在截囊后先摘除异物,然后娩出晶体。十分必要时,也可做囊内摘除,可连同异物一并摘出。如晶体尚透明,则不急于手术,而严密观察,无金属沉着症,则不必手术。

(3)睫状体非磁性异物的摘出:由于异物相应的巩膜上做切口,细心寻找异物而摘除之,如异物较小的需用电磁定位器或方格定位等辅助定位方法。

(4)玻璃体内漂浮的非磁性异物的摘出:检眼镜能见者,术前选择体位,找出适当体位,即异物距视网膜较远,比较靠前部,易于观察,易于到达的体位,最好能以斜照法看到。术中按经体位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切口进入爪式异物钳,小心捕捉异物,如斜照法不可见,则术中可在手术显微镜(加各种接触镜)观察下进行手术。如因玻璃体混浊,无法直接看到异物时,则先做玻璃体切割术,然后摘出异物,也可第一次仅做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待看到异物时第二次手术摘除异物。

(5)接近视网膜的非磁性异物的摘出

非磁性异物不适合从外路取出,应该经玻璃体途径取出异物。

经玻璃体的摘出方法:与经玻璃体摘出磁性异物的方法相似,按玻璃体切除的方法,自平坦部进入导光纤维和分离器,将异物自视网膜上剥离,然后再进入异物钳夹出之。

3.眼内异物取出后疗法

(1)预防感染,控制炎症,止血,止痛。

(2)由角膜缘或睫状体平坦部切口者,术后静卧1~2天,检查眼前部及眼底,如前房已形成,或眼底无异常,即可下床活动。

(3)经玻璃体途径的手术,如果手术中注入了惰性气体或硅油,则需要俯卧位,手术未注射填充物的则静卧,伴有前房出血者需要半卧位。没有活动性出血可以在术后下床活动。

(4)术后注意观察玻璃体积血、前房积血、玻璃体机化物形成、视网膜脱离等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发生则按各病常规处理。

(5)经视网膜切口摘出异物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不能做较重的体力劳动,避免震动和剧烈的活动。

眼内异物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的摄取。

可以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荠菜、芥菜、苦瓜、胡萝卜、香榧子、无花果、动物肝脏、青鱼、白鱼、蚌肉、螺蛳。 日常的饮食中,一些蔬菜对眼睛以致其他生理机能的保养都有很大的益处。 如菠菜、番茄、红萝卜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眼内异物大多和外伤有关,因此预防外伤的发生是预防眼内异物的关键。 尤其工厂工人的防护措施需要严格执行。眼内异物无论其性质如何,都可能带细菌进入眼内,而且眼内容物又是细菌容易繁殖的场所,一旦怀疑眼内异物,应立即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发生化脓性眼内炎,并迅速做确诊眼内异物的检查和定位,及时缝合伤口并尽快摘出眼内异物,尤其铜质异物可以导致化脓性眼内炎,因此必须尽早取出。术后定期检查,特别是在伤后两周,注意有无交感性眼炎的发生。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用裂隙灯仔细进行眼部检查,寻找异物穿道,包括角膜、结膜、巩膜伤口。

采用眼部B超检查是否眼内有异物,必要时进行前房角的检查包括用房角镜检查和UBM或者前段OCT检查,必要时进行眼眶CT检查。而怀疑于磁性异物者,不能进行MRI的检查。

眼内异物定位(localization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有以下几种方法。

1.检眼镜定位法(ophthalmoscopic localization)

(1)对比定位法:在检眼镜下,以视盘的直径(平均为1.5mm)作为测量尺度,量出异物距黄斑中心凹几个乳头直径,周边部的异物,则测量其与锯齿缘的距离,然后确定异物所在经线,以时钟方向表示之,周边部的异物须用间接检眼镜或裂隙灯三面镜进行定位。

(2)视野计定位法:借助于手持式小型视野计,以直接检眼镜测出异物所在的经线和纬线,再计算出其位置,经度不需特殊计算,只把所查出的异物所在的经线换成时钟方向即可,经线与时钟方向的关系(左右眼相同)是:自3点开始,逆时钟方向旋转,即3点为0°;12点为90°;9点为180°;6点为720°。

(3)漂浮异物的定位

1)测定异物与眼球壁间的距离:间接检眼镜可利用立体视而判断异物与眼球壁间的距离大小,用直接检眼镜可以测定其距离的毫米数,方法是分别观察异物附近的视网膜和异物表面,均选用能看清时的最低凹镜或最高凸透镜,由看清两者时所用的镜片度数之差,计算出其间的距离,可按每3D之差相当于1mm的挖值来计算。

2)了解异物活动度的幅度:当看清异物后,让眼球转向一侧,然后急速转回原位,以观察异物活动的范围。

3)了解何种体位时异物最接近眼球壁:分别采取坐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头低位,并结合眼球的上、下、左、右转动,按前述测量距离方法一一测出异物与眼球壁的距离,比较各个体位时异物的位置,找出异物与眼球壁的距离最远和最近的体位。

(4)磁性试验:凡用检眼镜能直径看到的异物都可进行磁性试验,以了解异物有无磁性及磁性的大小,并了解异物是否固定及固定的程度。试验时,先看清异物,以手持电磁铁的磁头尖端指向异物,由距眼10cm处开始,由远而近反复开关,以观察异物随电磁铁的开关而同步活动的情况。磁头接触眼球,异物仍不动者,可视力阴性,此时亦可换用巨大电磁铁进行试验,阴性结果说明异物为非磁性或虽为磁性但牢固地固定在眼球壁上,不易摘出,一般需按非磁性异物的摘出方法进行手术。

2.X线定位法(X-ray localization):X线定位法是眼内异物定位的主要方法,定位结果准确可靠,而且不受眼的屈光介质混浊的影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1)直接定位法:即由X线正位及侧位片上直接测量出异物位置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角膜缘标记:在角膜缘放置金属标记,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角膜缘缝上一金属环,但最好是带有指示杆的定位器,后者为一塑料制的角巩膜接触镜,在相当于角膜缘处有一内径为11mm的金属环;在其前方的正中有一长20mm,直径2mm的金属指示杆,将此定痊器用缝合法或吸附法固定在眼球表面。

摄正位片的方法:患者俯卧,头稍上仰,使听眦线与检查台面(或片匣)呈45°角,眼球向下注视,球管由上方向下垂直投照,使X线中心线与眼球矢状轴相一致,调整球管高度,使靶一片和眼一片距之比为10∶1,按头颅正位条件投照,所拍片比实物大,二者之比例为1.1∶1。

摄侧位片的方法:患者侧卧,头侧放,患侧贴近台面(或片匣),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两眼向水平方向注视,球管由上方向下垂投照,使X线中心线与角膜平面一致,并使靶一片距离与眼一片距离之比为10∶1,按头颅侧位条件投照,所拍照看与实物之比为1.1∶1。

读片方法:在正位片上可测出异物所在的经线和异物在矢状轴的距离,在侧位片上,可测量出异物与角膜缘平面的垂直距离,正位片和侧位片都可以用眼内异物测量器进行测量,此测量器也是按1.1∶1绘制的,所以测量时不必换算放大率。

记录方法:测量出上述3个数据之后,可以标绘在眼内异物定位记录图上,则异物在眼球内的空间位置以及异物与眼球壁的关系,就可一目了然。

校正方法:在摄片时可能出现眼球的偏斜,特别是摄正位片时,眼球偏斜可形成异物经线和异物与矢状轴距离之误差,为校正此误差,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供采用,有条件时亦可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的方法。

1)垂直位校正法:除摄正位片外,再摄一垂直位片,方法与摄正位片相似,让患者俯卧,头心量后仰,听眦线与台面呈30°角,眼向正前方平视,球管由上向下垂直投照,中心线与角膜缘平面一致,亦按靶一片距离与眼一片距离之比为10∶1安排。如有困难也可按5∶1或4∶1安排,则测量时可用眼内异物定位器中间的坚标尺进行测量。测出异物在矢状面的鼻侧或颞侧若干毫米处,再从原来的测位片上量出的异物在眼球水平切面的上方或下方若干毫米处,然后以计算法或绘图法进行校正,亦可利用眼内异物定位记录图进行校正。

2)指示杆校正法:如摄正位片时眼球有偏斜,则指示杆的投影必不成一圆点而为一椭圆形或长形,则按指示杆投影延长的长度(L)与侧位片上异物与矢状轴的距离(P),计算出应校正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L×P/20,计算出d后,自定位环的中心,向指示标杆投影延长的对侧移动d的距离,即新的中心,以此中心作为坐标的原点进行测理,所量出的异物经线和异物与矢状轴的距离,即为校正后的正确的距离。

3)电子计算机定位校正计算法: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程序运算,只需在有偏斜的照片上量出所需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即打印出异物的经线位置,异物与角膜缘平面的垂距,异物与矢状轴的距离,异物与眼球外表面的距离,最佳切口位置等5个数据,如用B/A超声测出眼轴长,则可绘出眼球动态模型,并将异物标绘在眼球图上。

(2)几何学定位法

第1片:与直接定位法的侧位片一样,仍放置带有指示杆的接触镜式定位器,但使患眼尽量贴近片匣(眼一片距离仅4cm左右),球管尽管升高,靶一眼距离达100cm;第2片:快速换片(或不换片面采用两次曝光法),保持患者头和眼完全不动,向患者足侧移动球管,移动距离为靶一眼距离的一半,即50cm,倾斜球管,瞄准眼球(球管倾斜角度应为26°34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眼内异物并发症的发现:眼内异物存留较久,常出现某些并发症,此时可根据并发症而进行诊断,再以其他方法加以证实,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眼球铁锈症(siderous bulbi)

铁异物存留数日至数月可发生铁锈沉着,首先出现在异物的周围,以后则扩散和传播到眼球内各组织,呈现棕黄色的细微颗粒样的沉着,角膜多在基质层,以周边产部较多,虹膜呈棕色,时间久有虹膜萎缩,后粘连,瞳孔中等度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晶体先在前囊下出现棕色颗粒或形成圆形,椭圆形斑点,以后皮质混浊,呈弥漫的棕黄色,玻璃体液化混浊呈棕褐色,视网膜易受其侵犯而发生变性萎缩,表现为视力减退和视野缩小。

2、眼铜锈症(ocular chalcosis)

铜异常进入眼内数小时,即可在房水中查到铜含量的增加,但临床上出现铜锈症的表现则常在伤后数月或更久,异物的含铜量愈高铜锈症愈重,含铜85%以上者,其损害严重,纯铜可引起急性无菌性化脓,异物被机化组织包裹时,铜锈症则相对较轻,虹膜表现的细小铜异物常不发生铜锈症,角膜的铜锈症以周边部的后弹力层最为明显,临床上常呈现Keyser-Fleischer环的典型表现。

3、虹膜睫状体炎

长期反应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单眼虹膜睫状体炎或全葡萄膜炎,应详细询问外伤史,并进行其他检查以证实或排除眼内异物的存在。

4、白内障

青壮年不明原因的白内障,有时可为晶体内异物或穿过晶体的异物所致。

5、其他并发症

不明原因的玻璃体浑浊伴有机化膜或条索,单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单眼原因不明的继发性青光眼等,也应考虑眼内异物存留的可能性,而进行相应的检查。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