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一、病史
1、黄疸出现时间 24小时内出现共同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其次再考虑CMV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ABO溶血症亦应除外;4~7天者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较多见;7天后呈现黄疸者则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均属可能。
2、黄疸发展迅速 新生儿溶血症最最快,其次最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发展较慢而持久。
3、粪便及尿的颜色 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4、家族史 家族有蚕豆病患者应考虑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应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提示产时感染),临产前母亲用药史等。
二、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同族免疫性溶血如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其他血型不合。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疾病因素(20%):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红细胞增多症如母儿-胎盘、双胎之间输血、宫内发育迟缓、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等,可致红细胞增多,破坏也增多。体内出血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等。
细菌感染(20%):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皆可致溶血,常见的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均可引起血。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重症感染。
药物因素(15%):可诱发红细胞膜的缺陷而发生溶血性贫血,如磺胺、呋喃坦啶、痢特灵、水杨酸盐、维生素K3、樟脑、黄连等,可使有G-6-PD缺陷的新生儿诱发溶血。孕母分娩前静点催产素和葡萄糖溶液量较多时可使胎儿处于低渗状态,导致红细胞通透性及脆性增加而致溶血。
诊断鉴别
粪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
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
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续1-2周,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
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3天,约持续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
G - 6 -PD 缺乏: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天,12周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贫血,常有发病诱因。
新生儿肝炎: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
新生儿黄疸西医治疗
1、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6mg/kg/日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3、交换输血:换血是治疗高胆最迅速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新生儿黄疸中医治疗
1、湿热熏蒸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主要药物:茵陈、栀子、大黄。常加用金钱草、郁金、泽泻、车前子以增强利湿退黄之功。伴呕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呕;伴腹胀者加厚朴、枳实理气导滞;热重者加黄芩、黄连、虎杖清热利湿。
2、寒湿阻滞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治法】益气健脾,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主要药物:茵陈、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甘草。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助阳散寒;腹胀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气消胀;大便溏泄、胃纳呆滞者,加茯苓、砂仁化湿和胃。
3、瘀积发黄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治法】活血化瘀,利胆退黄。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茵陈蒿汤。主要药物:生地黄、当归、牛膝、红花、桃仁、柴胡、枳壳、赤芍、川芎、桔梗、茵陈、栀子、大黄。
新生儿黄疸的食疗方法
方剂1:蝉蜕0.5g,绿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鲜蘑菇或番薯适量。
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方剂3:冬瓜皮、玉米叶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检查
1、血清胆红素多次测定:逐渐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若有波动或不规则地下降提示肝炎。
2、血清转氨酶:早期明显增高考是提示肝炎。
3、其他实验室检查:血清5′-核苷酸酶明显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血清甲胎蛋白>40mg/L提示肝炎;十二指肠引流液含有胆汁或胆酸可降外胆道闭锁;脂蛋白-X(LP-X)阳性者提示胆道闭锁。
4、静注131I玫瑰红37~148MBq(1~4μCi),收集3天粪便(不能混有尿液)测每分钟计数,如>10%的注入量即可排除胆道闭锁。
5、核素肝,胆扫描:静注99m锝标记的亚氨二醋酸(IDA)衍化物后扫描,肝炎患儿的肝脏显影缓慢而肠道出现放射性浓集,胆道闭锁患儿肝显影出现快,肠道不出现显影。
6、B超:可发现总胆道管囊肿,如无胆囊提示胆道闭锁。
7、肝活检:肝结构基本正常,胆小管大量增生提示胆道闭锁;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坏死,多核巨细胞易见到提示肝炎。
8、剖腹探查:争取在2个月内施行,如无胆囊宜进一步探查;如有胆囊,应进行胆囊造影,如异常则作肝门空肠吻合术(越早施行效果越好,最迟不超过3个月)。
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