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扭伤亦称骶髂关节半脱位,多因姿势不正,肌力失调骤然扭转而致,也有少数无明显外伤史者。骶髂关节由凸凹不平相互交错的耳形关节面组成,前后有长短不等的韧带予以稳定,躯干的重力经骶髂关节传达至两下腰。当孕妇受内分泌改变的影响,或因长期卧床,腰麻或全麻后均能引起骶髂关节松弛,影响骶髂关节的稳定,当受到外力时引起骶髂关节扭伤或错位,但由于骶髂关节坚强而稳定,不易引起扭伤或错位。当姿势不正,肌力失调,韧带松弛时, 扭转的外力可使凸凹不平的骶髂关节面排列紊乱,间隙加宽,在关节腔负压的情况下将滑膜吸入关节间隙嵌顿,引起剧烈疼痛,根据扭伤的方向不同可引起骶髂关节前脱位或后脱位。
骶髂关节扭伤后突感伤侧骶髂部剧烈疼痛,动转不灵,面色苍白甚而休克,同侧下肢不敢负重,躯干向前及病侧倾斜,约20%~60%的患者合并同侧下肢放射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和大腿根部前内侧。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内收肌紧张,骶髂旋转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受限,髂后上棘较对侧升高或降低,压痛在髂后上棘。
骶髂关节由凸凹不平相互交错的耳形关节面组成,前后有长短不等的韧带予以稳定,躯干的重力经骶髂关节传达至两下腰,当孕妇受内分泌改变的影响,或因长期卧床,腰麻或全麻后均能引起骶髂关节松弛,影响骶髂关节的稳定,当受到外力时引起骶髂关节扭伤或错位。
外力因素(30%):由于骶髂关节坚强而稳定,不易引起扭伤或错位,当姿势不正,肌力失调,韧带松弛时, 扭转的外力可使凸凹不平的骶髂关节面排列紊乱,间隙加宽,在关节腔负压的情况下将滑膜吸入关节间隙嵌顿,引起剧烈疼痛,根据扭伤的方向不同可引起骶髂关节前脱位或后脱位。
骶髂关节前脱位是当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拉紧股四头肌和髂股韧带向前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后旋转的外力可使髂骨向前移位。
骶髂关节后脱位当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腘绳肌紧张向后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则骶骨与髂骨发生方向相反的扭转,可引起髂骨后旋移位。
诊断:
根据外伤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考X线片,可明确诊断,如经牵引手法听到骶髂关节响声后疼痛立即消失者可明确诊断,但需与腰骶关节扭伤和纤维环破裂症鉴别。
鉴别诊断:
本病多因体位姿势不正,肌肉平衡失调,骤然扭转而致病,主要表同为突感伤侧骶髂部剧烈疼痛,动转不灵,有些患者可合并有放射痛。
临床上有些疾病与此有相似的症状,需进行鉴别诊断,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腰骶关节扭伤,纤维环破裂症。
骶髂关节扭伤西医治疗
手法复位:本症经手法整复可立见功效。一般先采用“离而复合的牵引手法”使关节内嵌顿的滑膜解脱,缓冲肌肉紧张。对髂骨向前旋转移位者,使患髋过伸拉紧股四头肌及髂骨韧带,使髂骨向前旋转复位。
功能练习:整复后以宽胶布作环形固定,休息三周后开始功能练习,以免复发。
预后
正确的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治疗,本病一般预后极好。
骶髂关节扭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本病一般由外伤引起,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坐姿,站姿等以预防本病的发生。骶髂关节扭伤容易合并放射痛,约20%~60%的患者合并同侧下肢放射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和大腿根部前内侧,如果诊断明确并得到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一般可以诊断,辅助检查常采用X线检查:
1、体格检查:
检查时可发现:立体姿势,站立时躯干向健侧倾斜,以健肢负重,患腰足尖着地,手扶患髋以减少活动及疼痛;坐位姿势,坐位时以健则坐骨结节负重,双手支登以减轻负重;上床姿势,患者先坐于床旁,然后以双手扶住患肢以防止患侧骶髂关节疼。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内收肌紧张,骶髂旋转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受限,髂后上棘较对侧升高或降低,压痛在髂后上棘。
2、X线检查:
X线正位片显两髂后上棘高低不等,斜位片可见骶髂关节间隙加宽,凸凹关系紊乱。
1.腰椎退变
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因脊柱动静力平衡失调,常合并严重腰椎退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病,应在治疗骶髂关节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腰椎疾病。
2.尿道综合征
中老年女性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常因影响盆腔副交感神经而并发尿道综合征,可在治疗骶髂关节问题的同时采用振法操作于下腹部、擦八髎等操作来解除副交感神经的受干扰状态,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3.骶髂关节骨关节炎
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可因长期关节力学失衡,局部关节软骨过高集中载荷而引起滑膜炎或骨关节炎,即使骶髂关节面恢复正常空间关系,仍会在下肢负重时出现疼痛。可在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局部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对于滑膜炎症者,则可采用骶髂关节封闭术。
骶髂关节扭伤容易合并放射痛,约20%~60%的患者合并同侧下肢放射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和大腿根部前内侧,如果诊断明确并得到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很少有其它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