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耳屎多常见病

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等症状。小儿的耵聍腺分泌比较旺盛,再加上小儿的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驰,咀嚼东西时关节的力量也不够,平时耵聍则不容易排出来,会越积越多。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耵聆腺分泌特别旺盛,耳屎又排不出来,逐渐风干并聚集硬块,特别是“油耳”的人群。

小儿的耵聍腺分泌比较旺盛,再加上小儿的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驰,咀嚼东西时关节的力量也不够,平时耵聍则不容易排出来,会越积越多。

检查

正常人的耵聍大多呈淡黄色片状,附在外耳道的壁上。由于外耳道与下颌关节相接近,吃东西或说话时,耳道内的片状耵聍便会慢慢松动而不知不觉被排出耳外。

耳屎将外耳道全部阻塞,就会影响听力。耳屎容易吸水膨胀,在游泳、洗头发以后,可因水份流入外耳道而使耳屎迅速膨胀,以致突然发生耳痛和听力降低。如果耳屎位置较深,还会压迫鼓膜引起耳鸣、耳通和头晕等不适。

诊断

应与下面情况相鉴别:

1.耵聍不排出来,会越积越多,时间越久越硬,成为棕褐色的硬块,紧紧堵塞在耳道内,这就是“耵聍栓塞”。

2.耳屎颜色较深,黄褐色,很粘稠,有时堆在外耳道口,俗称为“油耳屎”,这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

3.外耳道胆脂瘤是因外耳道慢性炎症致表皮脱落聚集成团。特点是表皮不断脱落,表皮栓不断增大,压迫骨性外耳道使其扩大,或压迫鼓膜引起耳聋,表皮栓遇水膨胀或继发急性炎症,可引起剧烈疼痛。

预防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3.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耳闷 耳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