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常见病

胆道蛔虫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合并症,虫体侵入部位多在胆总管。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的原因: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当受到刺激等,可引起虫体异常活动,上窜胆道;加之蛔虫有喜碱厌酸、有钻孔习性,在胆管炎、结石及括约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虫钻胆。蛔虫进入胆道后,引起括约肌强烈痉挛收缩,出现胆绞痛,尤其部分钻入者,刺激症状更频发,在其完全进入胆道或自行退出,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胃十二指肠液和粪便镜检可发现虫卵。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临床超声检查胆道蛔虫的诊断较有价值,准确率可达95.6%,胆道蛔虫B超的影像学特征有:①胆管有轻度或中度的扩张,管壁增厚;②胆管两边可见两条回声光带,蛔虫的体腔则在胆道的中间出现条状的无回声区;③可见卷曲、回缩,甚至正在蠕动的蛔虫。

(2)X线静

脉胆道造影 胆道在造影剂注射5分钟后就会显影,45分钟后为显影最佳状态,60分钟以后造影剂会逐渐的排出而影响显影的效果,因此最好选在造影剂注射1小时内拍片,蛔虫的发现率约为50%。

(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可从十二指肠乳头内注入造影剂,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可协助诊断。

诊断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容易如下症状混淆:

当第7肋以下的肋骨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肋间神经受刺激,会产生传导性腹痛

情绪性腹痛:症状,腹痛无固定部位,也无明显压痛点,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程度可轻可重。常伴有紧张不安、失眠头痛等症状,多发生于神经质的婴幼儿。

阵发性腹痛:腹部感觉阵痛,并伴有腹泻等情形,症状又不象是痢疾。此类腹痛腹泻症状,又可称为夏季阵发性腹痛。亦常见于肠痉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在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发作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在小婴儿则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

右上腹痛一般是肝脏、胆囊、胆道、胰脏、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的疾病。右上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多为胆囊炎、胆石症。右上腹痛,很可能是由于肝脏的问题,肝脏出现炎症就会引起右上腹痛,最好最乙肝两对半检查,确实是否得了乙肝。伴有腹泻可能为肠发炎;便秘可能是粪便阻塞;呕吐则要考虑肠子阻塞或发炎;排便习惯改变或许是大肠产生病变;同时有黄疸发烧等症状,可能是胆管或肝脏病变;小便次数频繁、排尿困难、夜尿等情形,要考虑是膀胱、尿道等问题,这些伴随出现的不同症状,都有助于区分腹痛的真正原因。

 

 

预防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胆道蛔虫症来源于肠道有蛔虫的病人,而肠蛔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蛔虫病人或带虫者,感染性虫卵通过口腔吞入肠道而成为带虫者。所以只有把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彻底根除肠道蛔虫的发生。

2、肠道有蛔虫的病人,在进行驱虫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以彻底杀死,否则因蛔虫轻度中毒而运动活跃,到处乱窜,极有可能钻入胆道而发生胆道蛔虫症。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酮症酸中毒 胆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