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由多种喉部,声带疾病引起,此外,声音嘶哑还可见于用声过度、急性咽炎、血管神经性喉头水肿、喉结核、甲状腺腺癌、癔病、全身性衰弱以及手术或外伤引起喉返神经麻痹或损伤等。也要注意病毒性感冒并发的扁桃体炎、声带肌发炎、息肉等疾病造成的声音异常。
1、语音异常
如果声音高亢,说话较多,多数是实热症,病在心、肝;如声音较弱,语音较低,听起不来较为费劲,喜沉默,反应较慢或迟钝,多数是虚寒症,病在肺、脾、肾;说话声音重浊,多是气结痰阻,病在肝、胆。
2、啼哭音异常
啼哭音异常多见于小儿,对小儿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果小儿夜晚突然哭喊,多属于惊恐,心神不守;如哭喊声音嘶哑,属于肝气郁结,或者肺肾阴虚。
3、痰鸣音
如果患者呼吸有痰鸣音,粗重而且时间较长的,是痰热;无痰鸣、呼吸细微而且短促的,是脾肺气虚。
4、鼻息音
患者鼻息浊重,鼻涕浓黄而且较多的,是食滞,病在脾胃;鼻息微弱,鼻涕淡稀而且较多的,属脾胃虚弱或者肾精不足。
5、嗓音变异
童声变为成年人的声音过程,叫变声期。变声期一般都能顺利度过,但在变声期,有的男同志甲状软骨发育较快,声带发育较慢,声带被拉的较紧,发声时声带振幅较小,频率较快,音调较高,声音就像女人似的,叫“男性女调”。在变声期有的女同志甲状软骨发育较慢,声带发育较快,或用过男性激素如丙酸睾丸酮等,发声时声带振幅较大,频率较慢,音调较低,声音像男人似的,叫“女性男调”。
①说话时声音粗糙、低沉,发音费力,早晨较为严重,常见于喉部急性炎症。说话时声音低沉、粗糙发硬或破裂,早晨较轻,午后加重,说话前常需要清静一下嗓子,常见于慢性喉炎。
②说话时声音嘶哑,呈进行性的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最后可完全失音,提示可能为喉部恶性肿瘤。专家们提出,凡40岁以上的男子(尤其是吸烟者)突然出现声哑,持续一周以上无好转时,应警惕喉癌,并及早去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③说话时声音嘶哑,开始时发低音无变化,但发高音破裂(发“毛”),用声易疲劳,不能持久。以后逐渐加重,出现沙而哑,声嘶呈间歇性逐渐发展,最后出现持续性声嘶,常见于声带小结(又称歌唱者小结、教师小结、声带颗粒)。
人到老年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音高、音强和音长都逐渐下降,且常常颤抖,形成特殊的“老人声”。这并非是病态,它是一种功能性发声障碍。但应加以注意的是,不少老年病同样可以导致老人声音发生特殊变化。譬如,患慢性支气管炎不仅影响病人的换气功能,还可损伤声带,使声音沙哑;患肺气肿时呼吸浅快,肺的“风箱作用”下降,呼出的气流速度变慢,气压降低,声音可变得格外低弱;而心功能不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呼吸系统负荷加重,声音听起来低沉急迫;脑血管疾病发作常可引起语言中枢功能障碍或舌肌麻痹,以致造成声音含混不清,直至失音。许多经验丰富的医生往往能够根据老年病人嗓音的改变“听”出病来。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上保护嗓音的妙方:
1、限制工作之外的说话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长时间聊天或打电话。
2、使用适当的音量说话,善用麦克风以应付不足之音量。
3、说话速度要慢,说话之间要常停顿吸气,一句话不要拉的太长。
4、说话音调不宜太低或过高,而且每一句话的重音不要放前缀。
5、悄悄话是不正确的说话方式。
6、长时间讲话时,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
7、尽量用腹部(即丹田)轻松发声,不要用胸部或绷紧脖子肌肉的方式讲话。
8、不抽烟、喝酒,勿吃辛辣油炸类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巧克力、冷饮等。
9、应避免用力清喉咙、咳嗽等动作。
10、充足的睡眠,就寝之前不要吃太多东西。
11、适当之运动,常保持心情愉快与放松。
12、感冒时应尽量减少说话,此时更须多喝温开水与声带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