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肾脏体积与人的年龄、性别和人体的身高、体重相互比较的,相对偏小或明显缩小的一种异常现象。长时间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单位,尤其肾小球受损,使整个肾脏出现体积缩小。
肾脏缩小肾脏缩小应考虑为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或末期肾病的肾萎缩及肾血管疾病。肾萎缩可见于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及有胶原和钙质沉着或某些急性病变,如:急性肾小球性疾病、糖尿病性肾硬变、肾移植排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皮质坏死、Alport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高血压性肾硬化。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实质解剖的破坏见于任何肿块性病变(如:囊肿、肿瘤、脓肿和血肿),局灶性肾盂肾炎,实质瘢痕(如肾梗死或萎缩性肾盂肾炎),婴儿型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或损伤等病变。肾血管性疾病所致肾萎缩可由以下几种疾病所致:动脉内膜疾患、外伤、恶性病变或心脏疾病所致的栓塞。
肾萎缩是一个病理解剖学名词,也就是说肾脏萎缩,体积明显减小,也称终末期肾脏。这时肾小球肾小管(即肾单位)已绝大部分或全部破坏,肾脏已失去生理功能。
肾萎缩一般会出现左肾萎缩、右肾萎缩及双肾萎缩症状。一般来说引起肾萎缩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得知肾萎缩后需考虑为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其次考虑为末期肾脏疾病,即肾衰竭、尿毒症或某些急性病症。如:急性肾小球性疾病、糖尿病性肾硬变、肾移植排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皮质坏死、Alport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高血压性肾硬化。
双侧肾脏或一侧肾脏缩小多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这也是肾萎缩的一个常见原因。
双肾缩小一般来说慢性肾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尤其是肾衰竭、尿毒症时,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脏损伤严重,肾脏实质受到伤害,肾脏会缩小。所以提醒肾萎缩病人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肾脏疾病隐匿性很强,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即肾脏损伤严重时临床症状才相应产生。肾萎缩确诊后一定要积极的查找原因,以便排查病情。
肾萎缩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贫血等。继续恶化将发生尿毒症。肾萎缩病人还会脸腿浮肿,出现了皮肤瘙痒的症状,并且还肯能伴有脚部浮肿,有的患者还会腰疼得厉害,不能长期久坐。肾萎缩是由于长期肾脏出现问题,劳累过度引起,患了肾萎缩,腿脚有肿的现象,血压也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高。身体也会渐渐消瘦下去。
肾萎缩患者还可能会有血尿,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讯号。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则称为血尿。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肾间质受损:肾间质受损时低钾血症肾病的症状体征之一。低钾血症肾病(hypokalemicnephropathy)是持久性低钾血症引起的慢性间质肾炎或肾脏病,又称失钾性肾病(kalium-losingnephropathy)。低钾血症肾病的表现主要是小管功能损害,以浓缩功能减退为主,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甚至出现肾性尿崩症,对加压素反应不佳,尿中伴有少量蛋白尿和管型,早期失钾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肾间质受损后,因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本病易并发肾盂肾炎,出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除肾病症状以外,患者全身表现主要有低血钾症状,如四肢肌无力、肠麻痹软瘫、腱反射减弱、心律失常等。
小管萎缩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节段性瘢痕,伴或不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泡沫细胞形成和粘连。局灶性是指只有部分肾小球被累及(受累肾小球<50%);节段性是指肾小球的部分小叶被累及;球性硬化是指整个肾小球阶段性的玻璃样变化或瘢痕形成。病理特点多伴有肾小管萎缩病变,肾间质纤维化。
1、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可适量地食用牛奶、肉类,它们含有必需氨基酸较多,以供应身体所需。
2、脂肪则应考虑食用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如植物性油。限制水分、盐分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造成水肿。
3、避免食用含钾太多的食物,如香蕉、干燥的水果、牛肉、猪肉、沙丁鱼、豆酱、生菜、小麦等。
4、多吃深绿色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