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社交敏感性障碍常见病

社交敏感性障碍,是一种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压抑、避免与他人接触的倾向,总体上属于内向性的偏差行为。社交障碍的学生表现得很羞怯,经常以一种过度的敏感迅速逃避可能接触的人际情境,以免自己受到任何潜在的批评和由此造成的屈辱和不安。他们恐惧面对社交情境,恐惧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恐惧被人拒绝、受人冷落,恐惧亲密的接触。给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难于结交新朋友,无法与人共享亲密与关怀;难于与人作有效的沟通,因而妨碍自己意见的表达与自身权益的维护;容易引起他人的误会,妨碍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估,因为社交障碍学生总是给人一个不友善、不信任、不坦诚、缺少热情的印象,使得他人很难了解他的真实能力;由此又形成或加强了自己的沮丧、孤僻、自卑的个性。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也有遗传与体质上的原因。社交退缩儿童比较温顺、胆小,对新事物缺乏探索精神。早期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对日后的人际交往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孩子或体弱多病,或有某些缺陷障碍,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从而失去社交技能练习的机会,恶性循环,导致退缩。父母离异,家庭稳定性下降,人际氛围紧张;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拒绝、限制多,期望要求高;或者对子女过分保护与放纵,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不被同伴接受,容易体验挫折;父母本身社交接触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交往机会等,都与儿童社交退缩的形成发展有关。孩子入学后,教师的否定评价、公开的申斥和羞辱、连续的惩罚,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也会增强儿童的社交退缩倾向。

检查

1.反复出现拒绝上学的现象。

2.中途辍学。

3.与朋友不和。

4.自我评价过低。

5.酗酒和乱服药物。

6.对学校等活动场所的不适应。

7.长大后,社交焦虑障碍的延续。

可根据以上特点进行判断和诊察。

诊断

社交敏感性障碍的鉴别诊断:

1、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男孩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神经系统软体征也较多。某些疾病,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并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孤独症最早的发病率报道为2-4/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孩明显多于女该,男:女的为4:1.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调查。

2、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精神障碍,(Selective Mutism,SM)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儿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学校“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中国人性格较为内向,儿童在开始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不说话,往往易被性格内向和害羞等理由而忽略,造成患儿不能及时发现和医治。多在3~5岁起病,女孩比较多见。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随着社会压力增加、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流动性加大、家庭问题和家庭矛盾增多,引发SM的因素增多,国内SM患儿不但存在,还有增多趋势。

预防

研究发现,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与遗传、母子关系、孩子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家庭的文化与教育背景等有密切关系。

首先、

要为这类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如果家长能在孩子社会交际处于萌芽阶段时,不失时机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体验,就可以预防孩子出现社交性退缩。倘若孩子对社交已有了畏惧情绪,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与同伴交往,而不能迁就他,把孩子禁锢在家里。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后就开始有交往的愿望,这也预示着他们交往心理的萌芽。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仅仅和成年人特别是单单与父母交往,已经不能满足此阶段交往的社会需求了。此时,就要让孩子尽早参与集体生活。如果将孩子及时送入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满足他们交往的愿望,可以使孩子的交际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第二、

要经常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样。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许多研究发现,如果家长热情而态度鲜明地要求孩子遵守社会礼节所要求的各种规则,他们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规矩、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孩子;相反,那些不大向孩子提要求、纵容孩子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是攻击性强、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他们对别人提出的要求常采取对抗的态度。有的研究还表明,对孩子过于保护的母亲培养出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和成人打交道时表现得非常善于交际,但他们在周围同伴中常显得不安和拘束。因此,对孩子过分保护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教育方法。

有研究者做了这样的实验,让一名善于交际的孩子充当模特,向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的孩子演示各种社会技能,如对别人微笑、分享行为、发起积极的身体接触、给以口头赞许等,结果,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模特所演示的各种行为。研究者还发现,榜样与儿童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当榜样的孩子起先也是内向、退缩的孩子);对榜样演示的行为当场作出评价,提醒孩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也会增强榜样演示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看电视、孩子跟别人一起玩等机会,发现这种榜样,向孩子作解释。

第三、

经常性的训练非常必要。有些社会交往技能是必须“教给”的,如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作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经常向孩子讲述这些,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要好得多。

比口头讲述更好的一种方法是角色扮演。上面提到的让孩子“扮演”孔融的角色就是一例。国外有人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对一些社会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让儿童在一个由木偶组成的情境中扮演角色,让他解释参与到一场冲突中去的心情展开讨论。结果发现,儿童接受训练的时间越长,他们作出的攻击性的解释就越少;而且,由于他们开始能够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他们在同伴中的表现也有明显改进。

第四、

家长应该注意多表扬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如合作与分享行为,而不鼓励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如攻击性和独自游戏、目中无人等。我国古代著名的“孔融让梨”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家里吃好吃的东西时,可以让孩子充当分东西的角色;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鼓励孩子想到别人,把玩具分给别人,等等。

第五、

向儿童精神保健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专家们会帮助我们弄清那些症状是社交焦虑障碍所致、还是起因于其他条件和状况。寻找在治疗和训练社交焦虑障碍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方面取得业绩、并且能够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的专家。或者寻找曾协助具有同样治疗经验的精神卫生专家实施过治疗的内科医生。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社交恐惧 恐惧 场所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