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乳糖耐受不良常见病

当未分解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存在的细菌发酵成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并产生一些气体如甲烷、H2、CO2等,这些产物大部分可被结肠重吸收,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肠鸣腹胀腹痛、排气、不舒服、腹泻等症状,有的人还会发生嗳气恶心等。这些症状称为乳糖耐受不良。乳糖耐受不良症状个体差异很大。严重的乳糖耐受不良多于摄入一定量乳糖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新生儿小肠粘膜乳糖酶缺乏是主要病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发病率与年龄和种族有关,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机体疾病康复可后恢复正常。

4、对于小儿来说,秋季多发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会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持续饮奶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5、大剂量服用头胞类、内酰胺类抗菌素后也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检查

尿半乳糖检测 --饮奶之后尿液中的尿半乳糖全部来自所饮牛奶,所以检测尿半乳糖可以检测人体对乳糖的分解水平,从而判断对乳糖是否耐受。

肠道真菌病检测 --肠道真菌病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可由假丝酵母菌等引起,也可由鹅口疮或皮肤黏膜假丝酵母菌所引起。

胃肠道CT检查 --胃肠道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胃肠道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十二指肠钡餐造影 --造影法可显示十二指肠的形态,对观察十二指肠的器质性病变,尤其对梗阻性黄疸及壶腹部周围病变的诊断有价值。

小肠造影 --通过X线检查对小肠进行造影检查。

诊断

临床常与新生儿呕吐鉴别。 

新生儿呕吐是指胃内容物和一部分小肠内容物在消化道内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动作,是消化道机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典型的呕吐动作有三个步骤:①蠕动自胃体开始向下传导停留于胃角切迹处,在该处产生强烈的收缩,胃内容物不能向下推进;②会厌关闭软腭上提,使咽部与气管和鼻腔的通道隔开;③贲门开放,食管松弛膈肌固定在深吸气的位置,腹肌突然收缩,胃内容物被挤压通过食管排出新生儿的呕吐动作不如成人或儿童典型。为生后即吐,喂奶后呕吐加重为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泡沫粘液样,含血液者则为咖啡色液体多于生后1~2天内,将吞入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吐尽后,呕吐即消失如无其它并发症,小儿一般情况正常,不伴有发绀呛咳轻者不需特殊处理,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1~2次即可痊愈。   

先天性多有家族性。新生儿哺乳后1至2小时即出现以腹泻为主的症状,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痉挛性腹泻,严重的伴有呕吐、失水、酸中毒。大便为水样、泡沫状,呈酸性,含有乳糖。体征:体重不增、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腹部膨隆等。  

继发性除了有消化道症状外,还有全身衰弱、无力、出汗、心悸恶寒头晕头痛,有时还有心前区疼痛、肌肉收缩。成年人长期患此病会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以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肠不适症状,如腹胀、肠鸣、气多、腹痛、腹泻等。

 

预防

1.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即使乳糖酶缺乏个体,也可耐受少量乳类(120ml至240ml),不会出现不耐受症状。限制一天中摄入乳糖总量,一般乳糖限量为12克。少量多次食用也可减轻乳糖不耐受反应,一次食用量不超过250ml为宜。只要每次饮牛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量,就可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2.不宜空腹饮奶。有乳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饮奶。在进食其它食物的同时饮用牛奶,例如乳制品与肉类和含脂肪的食物同时食用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3.先用发酵乳(特别是酸奶)代替鲜乳。发酵乳中的乳糖已有20%至30%被降解,易于消化吸收。食用酸奶还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食用也非常方便。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呕吐 肠胀气 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