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脾阳虚常见病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过用误用寒凉药物,或肾阳虚衰所导致。

主要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由滑。脉沉迟无力。

病机分析: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故腹胀纳少;阳虚则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阳虚水湿不化,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清稀;脾阳虚不温四末,故形寒肢冷;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至肢体浮肿,渗注于下则妇女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皆为阳气亏虚、寒湿内停之症。

检查

问诊及舌脉特点: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相似证候的辨别:脾阳虚即脾气虚加上寒象,所以不难与脾气虚鉴别。但脾阳虚有许多兼证,如可出现腹泻,或脾阳虚水肿,或白带清稀。这里均要排除邪实存在才能成立脾阳虚的诊断。这里的邪实主要指湿。

辨证注意点:此证往往亦有着较长的病史,逐步发展而来,再抓住三条:①脾的病位指征,如胃口、消化能力、肌肉等表现情况;②阳虚指征;③排除邪实,主要是湿邪。

诊断

脾阳虚的鉴别诊断:  

1、脾肾阳虚,病证名。由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2、脾虚: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预防

阳虚宜食食物:  

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脾气虚 脾肾阳虚 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