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常见病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疏松黏着在皮肤表面,是灰泥角化病的临床诊断表现。灰泥角化病(stucco keratosis)又称手足背(verruca dorsi manus et pedis)1958年首先由Kocsard报告。本病损害类似脂溢性角化病,但较小,呈丘疹状。发生于四肢未端,主要在下肢,尤其是跟腱附近,也可见于前臂、掌跖。其直径约3至10毫米。附着不牢固,因此很易刮除,数目多少不等,少则两个,多则数百个。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子,特别是冬季干燥时期,病变较明显。组织学上,本病表现如角化过度型脂溢性角化病。治疗方面,一般用滑润剂,软化皮肤,使角化鳞屑脱落即可。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还不明,可能与热或化学损伤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病常多见于澳大利亚,可能与曝光量多有关。类似皮损亦见于沥青和焦油工作者。

检查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疏松黏着在皮肤表面,易于除去。皮损直径1~5mm,数目数个至数十个。好发于下肢,特别是跟腱附近。亦见于足背、前臂和手背,从不侵犯掌跖、躯干和头部。  

组织病理:表皮呈乳头瘤病和疏松角化亢进,似教堂尖顶状,可见轻度棘层肥厚,但无角化不全及假性角囊肿。颗粒层增厚,肿瘤基底部平坦。可见血管周围轻微炎症反应。

诊断

皮肤干燥呈腊黄色:全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较高雪氏病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犹太人发病较多,其发病率高达1/25000。目前至少有五种类型。  

皮肤干燥:是指因季节变化,缺水和贫血等原因,使得皮肤变厚、变粗糙。秋冬季节,人体的皮脂、水分分泌会逐渐减少,皮肤明显变得干燥,称为干性皮肤,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水分大量减少,皮肤表层会显得更粗燥,会常看见他们的手脚四肢、小腿处会有干裂、发痒的情形,在无法忍受干痒,会不断的去抓痒,造成皮肤有伤口,引起发炎或流脓。   

本病因损害易被刮除而不出血,故可与脂溢性角化病鉴别。 

预防

治疗可用润滑剂使皮损软化脱落,12%乳酸铵洗剂,0.1%维A酸乳膏或20%尿素霜外用,亦很有效。一般用润滑剂软化皮肤,使角化鳞屑脱落即可。必要时可用激光或电灼治疗。本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热或化学损伤有关。组织学上,本病表现如角化过度型脂溢性角化病。故预防方法应针对病因学进行,在进行化学实验或者从事高温工作者,应注意进行自我保护,如佩戴安全手套,可以避免化学品的直接损伤。其次对于已经患有本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诱发严重并发症。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寒冷刺激下皮损表面出现皱缩 皮损可呈角样突起 皮损皮黄到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