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空肠憩室常见病

空肠憩室比回肠多见,常在Treitz韧带附近,可单发,但常为多发。如为多发,在下部肠道其数目逐渐减少,体积也较小,有时仅为很小的突出,但在回肠末段又不少见。约30%合并有十二指肠或结肠憩室,先天性憩室还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大多数憩室位于肠系膜侧,在两叶肠系膜之间,或靠近肠系膜,也有在肠系膜对侧。空肠憩室较少见,又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空肠憩室常为获得性,与腹内压增加有关。通常伴有小肠运动的改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内脏病和神经病变,可导致小肠平滑肌萎缩和纤维化,从而使肠壁囊性扩张,从薄弱的肌层疝入黏膜下层。内脏神经病变引起小肠动力失调,致肠腔内高压,在大血管进入肌层薄弱处疝入而产生憩室,有时造成麻痹性肠梗阻。Krishnamurthy(1983)曾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患者空、回肠肌层内肌细胞数量减少且退行变或纤维性变,有的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和触突也呈退行性改变,故提出本病可能是系统性肌硬化症在小肠的表现。

检查

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凡为60~80岁体弱老者,长时间存在消化功能紊乱表现,经常有胃肠胀气、胃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或合并腹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上消化道气钡造影示小肠系膜侧有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的袋状阴影,或较大的憩室腔内显示气体、液体和钡剂的3层平面等特征影像,可明确诊断。对消化道出血疑为本病者,核素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等可协助诊断。

1.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小肠造影有较高的确诊率。将检查导管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经导管注入50%(W/V)混悬液300~400ml,钡剂到达回盲部后,注入适量空气和肌注解痉药。分段轻柔按压各组小肠,需采用多种体位进行操作,使钡剂能充盈各种不同方向开口的憩室。显影的憩室在小肠系膜侧呈圆形或卵圆形袋状阴影,边缘整齐光滑,以宽窄不等的开口通向肠腔。较大的憩室腔内可显示气体、液体和钡剂的3层平面,如遇开口宽大的憩室可见造影剂在憩室和肠腔之间自由进出,此为本症特有的X线表现。

2.核素显像诊断

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可采用99mTc红细胞显像诊断。经静脉注射99mTc标记红细胞550~740MBq,立即用γ照相机或SPECT系统以1帧/5分钟速度采集影像至30分钟,然后1小时、2小时再采集腹部前后位和侧位影像。必要时6小时后作延迟显像。当肠壁活动出血量在0.1ml/分钟时,标记红细胞随血液流入肠腔形成异常放射性聚集现象。本法能进行出血定位和连续动态观察。24~36小时内多次显像时其阳性诊断率可达75%~97%。经本法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定在空肠上段者可提示本症的诊断。

3.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技术优良的血管造影检查对大量出血病例很有价值。出血速度>0.5ml/分钟,渗到肠腔内对比剂清晰显示出血部位,甚至直接显示病变的性质。

4.纤维小肠镜检查

有作者推荐进行纤维小肠镜检查可对小肠内疾病进行直视观察,有较高的确诊率,该项技术的掌握专业性较强,有待更一步推广使用。

诊断

本病发生憩室黏膜出血、憩室穿孔、气腹和小肠壁气囊肿肠梗阻时,应与消化性溃疡出血及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等相鉴别。

 

预防

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该到正规医院的消化科检查、治疗等。尽管憩室病的发病率很高,但常无并发症。发生憩室炎或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中有10%~20%预后不良。大多数急性憩室炎或憩室出血的发作呈自限性且经内科治疗有效,但预后与年龄有关,在年龄很大的老年人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相当高。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