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均小型狭窄常见病

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平面均狭窄时,称均小型狭窄。可分为3 种类型:

①骨盆形态仍保持女性型骨盆的形状,仅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1~3cm。均小骨盆多见于发育差身材矮小的妇女。

②单纯性扁平骨盆,但三个平面的前后径均缩短。

类人猿型骨盆,三个平面的横径均小。为骨产道异常难产的一种症状。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骨盆形状正常,但各径线可较正常值缩短2cm以上,因此,它的各个平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多见于矮小妇女。

检查

1.病史 若有以下病史,如维生素D 缺乏病、骨质软化病、小儿麻痹症、脊柱及髋关节结核、严重的胸廓或脊柱变形、骨盆骨折以及曾有剖宫产、阴道手术助产、反复发生臀位或横位的经产妇、死产、新生儿产伤等,应仔细检查有无骨盆异常。

2.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身材矮小,低于145cm 的产妇,患骨盆均小型狭窄的可能性较大。体格粗壮,颈部较短,骨骼有男性化趋向者,不但因其骨质偏厚影响骨盆腔大小,也易伴有漏斗型狭窄。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骨盆畸形,故应仔细检查有无影响骨盆形态的下肢或脊柱疾病,有无维生素D 缺乏病或骨盆骨折的后遗症等。

(2)骨盆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 A.骶耻外径<18cm,提示入口面前后径狭窄,往往为扁平骨盆。B.坐骨结节间径<7.5cm,应考虑出口横径狭窄,往往伴中骨盆狭窄。C.坐骨结节间径+后矢状径<15cm 或耻骨弓角度呈锐角且耻骨弓低者,也提示出口狭窄。D.米氏菱形不对称,各边不等长者,可能为偏斜骨盆。E.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较正常值小2cm 或更多者,提示为均小骨盆狭窄。

②骨盆内测量:骨盆外测量时如怀疑有骨盆狭窄,应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进行骨盆内测量。内测量须经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戴消毒手套中指、示指经阴道检查进行测量。

 

诊断

A.对角径:是从耻骨联合下缘到骶岬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对角径减去1.5cm 即等于骨盆入口面前后径,即真结合径。

B.坐骨棘间径:又称中骨盆横径,此径不易测量,可采用以下方法:

a.用德利(De-Lee)中骨盆测量器测量,但因此器末端难以固定,故不易检查准确;b.有人提出在内诊时手指触及一侧坐骨棘后向另一侧横扫,以手指数估计其长度,但也不够准确。无法确切了解坐骨棘间径时可采取临床估计方法:

a.可考虑以髂后上棘间径亦即米氏菱形横径,加1cm 作为坐骨棘间径。

b.更简便方法是将坐骨棘突出程度划分为3 级以表示坐骨棘之长短。

Ⅰ级:坐骨棘较平坦,相对坐骨棘间径较长;Ⅱ级:坐骨棘中等突出,坐骨棘间径也为中等长度;Ⅲ级:坐骨棘尖锐突出,坐骨棘间径短小。c.参考坐骨结节间径的长度。

C.中骨盆前后径:先确定骶尾关节,然后用内诊指尖循此关节向上,越过骶骨第5 节约1cm,此处即第4 与第5 骶椎交界处为测量的后据点,前据点仍为耻骨联合下缘。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为12.2cm。

D.中骨盆后矢状径:此径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坐骨切迹底部宽度代表之,能容3 横指为正常,若≤2 横指表示中骨盆后矢状径明显缩短。切迹之宽窄以肛查指诊较为准确,阴道检查不易触及,特别是初产妇。

E.耻联后角:此角应>156o,检查时如感觉耻联后角较宽大表示系女型骨盆,如较小则为猿型或男型骨盆

 

预防

一般认为对骨盆入口面的狭窄,应尽可能试产;而对中骨盆或(及)出口面的狭窄要多考虑剖宫产,而试产应慎重。明确狭窄骨盆类别和程度,了解胎位、胎儿大小、胎心率、宫缩强弱、宫口扩张程度、破膜与否,结合年龄、产次、既往分娩史进行综合判断,决定分娩方式。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扁平骨盆 中骨盆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