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查症状
肛门会阴区潮湿不洁常见病

老年大便失禁或称肛门失禁是指每天至少2次或2次以上不随意控制的排便和排气。它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具有多种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种临床症状老年人的发生率约为1%老年住院病人较多见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大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轻度的大便失禁常不被患者和医生所重视确切的发病率报告不多。体检可见肛门会阴区潮湿不洁

院前疾病咨询

极速问诊 问诊用药 极速电话 家庭医生 电话医生

病因

大便失禁的病因繁多,1种或多种病因均能引起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按失禁的程度、性质、直肠感觉和病因等分类,也可以中医辨证分型,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其病因分类如下:

1、大便性状的改变:

(1)肠易激综合征

(2)炎症性肠病

(3)感染性腹泻

(4)滥用泻剂。

(5)吸收不良综合征

(6)短肠综合征

(7)放射性肠炎

2、肠容量或顺应性异常:

(1)炎症性肠病

(2)直肠容量缺损

(3)直肠缺血

(4)胶原血管性疾病。

(5)直肠肿瘤。

(6)直肠外压迫。

3、直肠感觉异常:

(1)神经系病变。

(2)溢出性失禁。

4、括约肌或盆底功能异常:

(1)括约肌解剖学缺损。

(2)盆底肌丧失神经支配

(3)先天性异常。

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粪块嵌塞、直肠感觉异常、肛门括约肌压力降低、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痴呆、医源性的等等。

检查

仔细的询问和体检可识别大多数大便失禁的病因。治疗前放射学和生理学检查能够确认诊断,有关的胃肠功能异常和检测肛门括约肌的缺损情况可提供客观的基础资料。

1、问诊

50%大便失禁患者不会主动诉说有症状,除非详细询问询问病史是一门艺术。患者就诊时,医生有责任鼓励病人详细叙述病史和引导或直接询问有关情况。

(1)病史:了解有无手术、产伤、外伤史,病程及治疗经过等。

(2)症状:包括:①排便的自控能力,有无便意,每天大便次数自我护理条件;②肛肠外症状,如排尿异常,脊柱情况,智力神智和精神状况等。

2、局部检查

肛门检查可了解有无局部因素导致的大便失禁。

(1)视诊:注意有无粪便污染、溃疡、湿疹皮肤瘢痕、黏膜脱出、肛门扩张等情况。

(2)指诊:注意肛门括约肌收缩力肛门直肠环张力等。

(3)内镜:观察直肠黏膜颜色,有无溃疡、炎症、出血肿瘤、狭窄和肛瘘等等。

3、实验室检查

肛门直肠的功能具有包括任何时候允许排便与维持自控能力的多种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因此,某种特殊检查可检验这种机制的一个方面,临床评价必须根据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评价盆底和括约肌功能的常用诊断性实验包括:

(1)肛管直肠测压:包括肛门内括约肌控制的静息压,外括约肌随意收缩时最大压力,舒张时刺激的知觉阈值。在大便失禁时肛门静息压和最大压力均下降。

(2)肌电图:是反映盆底肌肉及括约肌的生理活动了解神经和肌肉损伤部位与程度的客观依据。

(3)排粪造影:可记录排粪时的动态变化,通过直肠角改变,能推测耻骨直肠肌的状态和损伤程度。

(4)生理盐水灌肠试验:通过坐位时向直肠内注入1500ml的生理盐水,记录漏出量和最大保留量了解排便的自控能力。大便失禁时保留量下降或为零。

(5)肛管超声图:可准确判断肛门括约肌缺损部位和不对称性测量内括约肌的厚度。

诊断

鉴别:临床须与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肛瘘等相鉴别。

诊断:仔细的询问和体检可识别大多数大便失禁的病因。治疗前放射学和生理学检查能够确认诊断,有关的胃肠功能异常和检测肛门括约肌的缺损情况可提供客观的基础资料。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常对预防本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可能患有的疾病

常见症状

肛门瘙痒 肛门湿疹瘙痒 肛周皮肤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