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间盘及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外伤、劳损等原因导致单节或多节段胸椎及相应小关节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脱位、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
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呼吸运动中,胸椎小关节(后关节)活动范围很小,但挤压或用力不当的扭挫伤,甚至咳嗽、打喷嚏等也可引起关节错位。
典型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可闻及胸椎小关节在突然错位时的“咯嗤”声响,轻者发生关节劳损,表现错位节段局部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胸部压迫堵塞感,入夜翻身困难,以及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困难,常保持固定体位(多为前倾位),不能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疼痛更甚,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后凸隆起或凹陷等。受损胸椎节段椎旁软组织可见有触痛、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1、急性外伤
有明显的外伤史,多因持物扭转或撞击,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导致关节滑膜、韧带、神经、血管等受到嵌顿挤压、牵拉等刺激,发生紊乱,并反射地引起肌肉痉挛。
2、慢性劳损
(1) 由于胸椎间盘退变变薄,椎间隙变窄,胸椎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松弛,而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2) 长期在不协调姿势下工作、学习,使背膂部软组织经常处于过度收缩、牵拉、扭转,而发生慢性劳损。由于这些软组织的紧张,痉挛等外平衡的不协调,促使内平衡不协调,而致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3) 外伤后未经及时治疗 由于局部遭受外力因素或长期伏案工作,或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周围的韧带松驰,关节产生不稳定,使此类微动关节发生解剖位置改变,关节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通常是肋骨结节后移与其相应胸椎横突的肋凹错开,肋小头亦可后移;或关节突关节的上(下)关节面侧方移动而错开,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内压力亦相应变化,或有滑膜被嵌顿,周围结构力学平衡改变,出现相应地刺激症状、体征及功能变化。
(4)寒冷刺激 长时间在寒冷刺激,胸背受寒刺激。
1、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势病史。(骤然上举、转侧,长期伏案、扭身等)
2、临床症状及体征。
3、触诊:错位节段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叩击痛或偏歪(超过1mm)。棘突旁(约1.5cm)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紧张,甚至痉挛,触之常可感觉有条索状物,压之疼痛。
4、X线平片、CT影像: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于小关节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其X线摄片常不易显示。(但也有的认为,其病变棘突歪斜、小关节间隙不对称存在1mm宽度差异的阳性率为100%)。 X线平片、CT影像检查,可除外胸椎结核、肿瘤、骨折、类风湿等疾病。
5、分型
根据发病情况,分单纯型和复合型:单纯型以脊背疼痛为主证;复合型常兼有肋间神经痛和胸腹腔脏器的相关症状。根据病变节段,分为上胸椎(T1-5)型、中胸椎(T6-9)型和下胸椎(T10-12)型三型。本病上段胸椎损伤主要表现为头、颈、胸腔脏器和上肢的感觉异常及功能紊乱,而中下段胸脊椎主要表现为腹腔实质性器官和结肠脾曲以前的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中医治疗
1、治疗原则整脊复位。
2、常用穴位及部位华佗夹脊穴及骶棘肌。
3、常用手法滚法、按压法、指揉法。
4、操作方法
(1)按压复位法:患者取俯卧位,胸前垫一软枕(有心脏病患者忌用此法!),医生立于其右侧。先在患侧背部远端施滚法逐渐向主动部位靠近,如此在骶棘肌上下往返滚法约3~5分钟。继以上体位,再以指揉法施于局部痛点夹脊穴,这样使骶棘肌得以放松。最后以一手拇指按放在压痛处,另一手则以全掌加压于另一手的拇指;此时令患者做深呼吸,待患者在吸气末,医生突然地顺势向下按压。此时,往往能听到复位的弹响。若能整复,患者顿觉诸症消除。
(2)挺胸伸脊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
同上法先在患侧施以滚法、指揉法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然后嘱患者双手交叉抱在后脑部,医生的双手扶握患者的双侧肘关节,医生的一足屈曲以膝部向前顶住病变的棘突部,脚踩在蹬上,一切就绪后再嘱患者深吸气,就在这吸气的瞬间医生双手向后用力,膝向前顶,共同完成挺胸伸脊的动作。若听到“咯”声弹响,则复位成功(不要强求弹响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1、平常注意动作协调,注意保暖,避免伏案过于劳累。经常作扩胸锻炼,单杠悬吊、背部撞击对于本病的预防有益。
2、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3、避免不良睡姿。
1、避免久坐、久站、弯腰驼背、过劳。
2、保持良好的坐姿、睡姿,改正不良姿势。
3、多参加体育运动。
1、CT检查。
2、MRI核磁共振检查。
3、X线检查,优先检查
胸椎小关节紊乱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背肌剧烈疼痛,偶尔向肋间隙、胸前区及腰腹部相应部位放射性疼痛,患者不能仰卧,伴有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或者呛咳。慢性损伤多出现背部酸胀疼痛及沉重感、久坐久站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