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性荨麻疹也称皮肤划痕症荨麻疹,是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生理反应增强,于皮肤上产生风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主诉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处局部起风团瘙痒,由于搔抓而风团产生更多。本病可与其他类型荨麻疹同时存在。在临床上又分为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两种类型。单纯性皮肤划痕症是指用指甲或其他钝性物体轻划皮肤后,即可出现一条条红色且略高于皮肤的痕迹,无其他不适,过十几分钟便消失了,多属于生理性体质反应。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多见于过敏体质的年轻人,皮肤经划后可出现条条红斑,其边缘伴有红晕,并有瘙痒症状。这两种情况有时可在同一人身上出现。近来发现人工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可以检查碳13呼气试验确定是否感染这个菌,有感染就要同时治疗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
病人的皮肤对外界的机械性刺激很敏感,皮肤上通常无风团,若搔抓或用钝器划皮肤后,在刺激部位很快出现条状风团和瘙痒,不久消退。在受压或紧束处皮肤也可出现风团。
本病可与其他类型荨麻疹同时存在。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长期存在。
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年轻人。其发生原因多由于皮肤受外界物理性刺激后发生变态反应,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类的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使血浆、组织液渗透到真皮层而致。患这种皮肤划痕症的人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皮肤发痒,但不像一般常见的荨麻疹那样出现全身的风疹块,而是当皮肤用指甲或其他钝物划过后,局部先出现一道道的红斑风团,随即风团水肿高出皮肤,并在红斑风团的边缘出现红晕现象,有些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在口唇被牙齿咬过后还会出现口唇肿胀的症状。
各种急慢性感染因素也可引起本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寄生虫感染。许多药物以及内科疾病也能引起荨麻疹。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也可患本病。
鉴别诊断
根据搔抓或用钝器划皮肤后,在该处出现条状风团,不难诊断。应与血管性水肿,虫咬皮炎相鉴别。
人工性荨麻疹西医治疗
单纯治疗人工性荨麻疹一般无需治疗。对于症状性皮肤划痕病,首先应尽可能找到并去除致病因素,如正用青霉素的病人应立即停用青霉素;伴有细菌感染者应抗感 染治疗;伴有足癣等真菌感染者可抗真菌治疗等。其次可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安太乐等,有一定疗效。另外可辅助用些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 素C、钙剂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皮肤划痕症的患者患有其他感染性疾患时,不宜采用青霉素治疗。
西医治疗可参照荨麻疹,抗组胺药可选用羟嗪(安泰乐)等类药物。有感染等原发病时应给予治疗。
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 1次/日(早);雷尼替丁胶囊150 mg, 2次/日;酮替芬片1 mg,1次/日(晚)。一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有效治愈率达80%多 。
人工性荨麻疹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①风热证:皮肤在搔抓、受压后出现条状风团,局部有灼热感,瘙痒,咽痛,舌红苔黄,脉弦。治宜疏风清热,解表止痒。方用银翘散(银花、连翘、生地、炒牛蒡子、大青叶、丹皮、荆芥、防风、蝉衣、甘草)加减。
②血虚证:病程迁延至数月或数年不愈,划处瘙痒,风团色淡,舌红苔白,脉沉细。治宜滋阴固本,祛风止痒,方用玉屏风散(生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炒白芍、连翘、赤小豆、益母草、五味子)加减。
2、外用中药:外用三黄洗剂。
①消疹汤治疗【方药】生黄芪20~40g,白术、何首乌各15g,防风、连翘、苦参、白蒺藜各10g,赤小豆30g,麻黄5g,蝉衣6g,甘草3g。【用法】1剂/d水煎服,5d为1个疗程。【疗效】共治皮肤划痕症138例,经治2个疗程痊愈48例,显效58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49.2%。
②驴胶补血冲剂治疗【治法】1包(20g)/次,20d为1个疗程,外用肤轻松软膏。【疗效】共治人工荨麻疹42例,痊愈38例,好转3例,无效1例。
皮肤划痕症一般不作治疗,其较重而需治疗者可参照荨麻疹的治疗。平时经常用生地黄、地肤子、黄芩、槐花米等其中l一4味药,煎汤代茶饮服,可减轻症状,减少和预防荨麻疹和皮肤划痕症的发作。
1、桃叶可以作入浴剂
桃叶的汤汁可以抑制荨麻疹的搔痒,有防治发生荨麻疹的功效。取生的桃叶阴干,捣碎放入纱布袋中,置于浴缸内。将水煮沸注入浴缸,待冷却至适当温度后,身体慢慢浸泡在浴缸,效果很好。
2、枇杷叶的煎煮法也有功效
枇杷叶的煎煮法也有治疗痱子和荨麻疹的功效。取三枚叶片,用手掐碎,放入500克水中煮沸。待煮汁冷却,用此清洗患部。也可以将枇杷叶放入纱布袋中,放入浴池水中片刻,用作入浴剂。六、发疹严重时应禁食的东西汉方认为会使血液污浊的食物,皆会使荨麻疹恶化。像不新鲜虾、蟹、蟑鱼、蚵鱼贝类,或者竹笋、糯米、巧克力、咖啡、香辛料、砂糖等,在出疹时皆应禁止食用,而容易有荨麻疹的人要时常注意食用这些食品。此外造成荨麻疹的食物更应禁食。
1、禁食辛辣、海味、酒类。
2、避免搔抓、摩擦、挤压。
3、进行过敏原筛查,远离过敏原。
检查:
本病一般无需特殊检查,通过临床症状即可诊断,若想进一步检查病因,可进行过敏原的筛查。
患本病的人可能会对部分药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