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荨麻疹是指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红斑,可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机制不明三种。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较为常见。如果没有红斑仅有瘙痒和刺痛感也可属于这一类疾病。
通常在暴露后30分钟内在接触位置出现症状和体征,从非特应性的瘙痒、刺痛和烧灼,到典型的风团表现。
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接触致病物后,15~30分钟内在接触局部发生瘙痒、红斑、风团等荨麻疹现象。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出疹可局限于接触部位,亦可全身泛发。可伴有血管性水肿和过敏反应综合征。
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一般没有系统的症状,主要是由各种过敏原引起的症状,如哮喘、鼻炎、胃肠道和口喉功能障碍等。
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与非免疫性的区别在于:
1、一般第一次接触不会产生风团,须经多次接触才发病;
2、有过敏体质者,如哮喘、花粉症(枯草热)、湿疹患者,比较容易发生;
3、一旦发病,除接触部位发生痒、红、风团外,还会发生鼻炎、结膜炎、哮喘、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4、除手部等接触部位外,吸入及口部接触亦可引起反应;
5、引起反应者多为蛋白质、药物或化学物质等。在接触后数分钟至1~2h内发生痒、烧灼、红斑、风团甚至水疱外,尚可发生流涕、流泪、气喘、腹痛、腹泻、呕吐甚至窒息、休克等全身反应,又称过敏接触性荨麻疹综合征。
接触性荨麻疹的病因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病因不明者。
1、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无需致敏,已知与血管活性介质的释放有关,可使所有接触者发病。如二甲亚砜、氧化钴溶液、苯佐卡因、某些防腐剂、调味品、昆虫毒素等。此反应能为非甾体类消炎药抑制,但不能为抗组胺药所抑制。
2、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是Ⅰ型变态反应,有抗原特异性IgE存在,因此特应性个体更容易发生这类反应。可与血管性水肿、哮喘、鼻炎、结合膜炎、胃肠道或口喉障碍有关。致病源可为某些食物、纺织品、动物皮屑、化妆品、工业化学品、药物等。
3、病因不明的接触性荨麻疹既有免疫性又有非免疫性的表现,如美发剂中的过硫化铵引起者。
首先要问清接触史和病情变化情况,从患者的职业或生活环境的接触物中,可以找出致病物的线索。
用有致敏物质的斑贴敷于正常皮肤,15~30分钟后发生风团,数小时可以消退即可确定。
接触性荨麻疹西医治疗
尽量回避或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物。
(1)内用药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必要是需要使用肾上腺素,类固醇激素对血清性荨麻疹也有较好的疗效。
(2)、局部用药
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接触性荨麻疹中医治疗
(1)风寒型,以遇冷刺激发作明显,可以桂枝汤加减。
(2)风热型,以遇热刺激发作明显,可以消风散加减。
(3)肺卫不固型,体质偏虚,或伴有过敏性鼻炎,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还可针灸疗法,如针刺、放血、穴位注射等。
避免接触致敏源,健康饮食,以清淡为主,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
接触性荨麻疹是指皮肤接触到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和红斑,受外界因素影响后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患者应学会预防接触性荨麻疹的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1、少吃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少吃刺激性食物。
2、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
3、过敏体质患者应尽量少接触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
4、避免可以引起接触性荨麻疹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感冒清、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
5、积极治疗寄生虫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等疾病。
6、接触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应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7、目前无法对大多数涉及的变应原进行脱敏,可以通过改善职业卫生以及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来回避,必要时需要更换职业。
可采用致敏物做斑贴试验,通常用于检查迟延型反应致敏原的闭合斑贴试验往往不适用,对致病物常呈假阴性反应。这是因为大多数接触性荨麻疹引起快速敏感反应,但经过致病物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则皮肤不再作出反应,新疹块的形成不能维持长久之故。接触性荨麻疹是速发型皮肤反应,必须在皮试后30~60分钟内观察、判定。
有条件可以进行特应性IgE血液试验,但在乳胶过敏病例中,特应性IgE血液试验不敏感,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诊断。
1、过敏接触性荨麻疹综合征。
2、过敏性休克,见于严重并发症,如对橡胶过敏的患者如果粘膜部位反复接触了橡胶(如给脊柱裂的患者插导尿管)后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