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黄斑病

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黄斑病,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烟雾刺激会造成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最终导致失明,但其致病机理却一直不明。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老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所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的累及。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富含叶黄素,呈黄色的小区,称为黄斑。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五官科 眼科
  • 需做检查:
    三面镜  视网膜检影法  眼科检查  直接检眼镜检查法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6个月,长期复查
  • 治愈率:
    50-80%
  • 患病比例:
    0.03%--0.05%
  • 好发人群:
    好发于50-80岁的老年人,以及少数由高度近视的年轻人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注视点中央有一团暗影,呈灰色或暗红色,偶而为紫色或绿色,如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

常见的黄斑病有以下几种: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 45岁男性,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表现为眼前有暗影,视物变形,如变小、变远;视力下降,但常不低于0.5 以下,可用凸透镜片部分矫正。眼底可见黄斑有一圆形反光轮,中心凹暗红,光反射消失,可有灰白色视网膜下纤维蛋白沉着,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黄斑呈圆顶状盘状脱离区。荧光血管造影,在静脉期于黄斑部有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逐渐呈喷射状或墨迹样,扩大为强荧光斑。

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地区50岁以上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增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可能与黄斑长期慢性的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

三、黄斑囊样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由其他病变引起。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内水肿含有蜂巢样囊腔。FFA显示,水肿来自中央凹周围通透性异常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现出多数小的渗漏点,及荧光在囊腔的积聚,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而形成花瓣状。表现为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或症状不明显。眼底检查中心凹光反射消失,黄斑部视网膜反光增强呈毛玻璃状。有时检眼镜下很难判断。在三面镜下,偶见视网膜呈囊样改变。FFA可确诊。

四、黄斑和色素上皮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黄斑和RPE出现黄色物质沉着,及细胞逐渐丧失。

五、黄斑裂孔: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眼底表现为黄斑有一1/2~1/4PD大小的、边界清晰的暗红色孔,孔底可有黄色颗粒。中心视力明显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大,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

六、黄斑视网膜前膜:发生在视网膜内表面上,是由于视网膜胶质细胞、RPE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纤维化膜。可发生于多种病变。在视网膜脱离术后形成的黄斑ERM较厚,呈灰白色,影响视力。还可见于RVO、慢性CME、眼内炎症、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底疾病、眼外伤和光凝、冷凝术后。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在ERM较厚并遮挡中心凹,视力明显下降或变形时,可采用玻璃体手术剥除前膜。

七、高度近视相关性黄斑变性:主要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与黄斑长期的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外伤史及眼病史(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黄斑部病变主要以50~80岁的老年人居多,其中女性又比男性高出2-3倍,病变真正发生的原因目前并不是很清楚,但可能与视网膜受到玻璃体牵扯而产生破洞有关。引发黄斑部病变的疾病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糖尿病等等,其中以老年性黄斑变性最为常见,是造成中老年人视力障碍的最大杀手。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为单眼发病,有自愈和复发倾向。

2.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又称Rieger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本病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为单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以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为主要症状。病程半年至1年,半数二年内自行缓解,不扩大。

3.老年黄斑变性: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好发于60岁以上,常为双眼先后发病。无性别倾向,中央视力丧失很严重。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检查

1、询问患者年龄,有无外伤史及眼病史(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视力下降速度,视物变形及单双眼发病情况等。

2、散瞳检查眼底,用三面镜或直、间接检眼镜检查,注意有无玻璃体后脱离。

3、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色觉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等。

4、注意黄斑裂孔与假性黄斑裂孔的鉴别。

5、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查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黄斑病西医治疗

1、监测健眼。

2、激光光凝治疗,如慢性黄斑水肿、新生血管及荧光渗漏病灶。

3、手术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玻璃体手术的适应证包括影响视力的黄斑前膜、黄斑下出血及新生血管膜、特发性老年性黄斑裂孔Ⅱ期病变、有玻璃体牵拉的慢性黄斑水肿等。

4、借助助视器生活。

5、药物辅助治疗,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有炎症者用皮质类固醇。

黄斑裂孔:视力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很大,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或玻璃体。

黄斑视网膜前膜: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在ERM较厚并遮挡凹,视力下降或变形时,可采用玻璃体剥除前膜。

黄斑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1.不吸烟不喝酒。

2.饮食要合理,禁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据美国国家卫生院的研究显示,适量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C、E、胡萝卜素及矿物质锌,可减少病情恶化的机会。研究也显示,类胡萝卜素中的叶黄素及玉米黄素,经长期食用后可进入视网膜黄斑部,保护内部的神经细胞免于受到病变伤害及退化。

枸杞子也富含玉米黄素,如果无法自天然食物中摄取;也可补充其他可能有预防作用的食品,如黄豆类食品及含抗氧化物质的水果及多种莓类及核果。总之,多吃深绿色蔬菜类,少吃高饱和脂肪酸及高胆固醇的红肉类,可降低中老年发生黄斑变性的机会。

减少紫外线照射。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对于存在明确病因的非特发性黄斑裂孔,可通过治疗原发病以及密切随诊检查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特发性黄斑裂孔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

1、患者应当防止长时间接受辐射,尤其是长波紫外线,可能造成慢性的晶状体的损伤,会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加速病变发展。因此,患者不应当曝露于强烈的阳光、灯光及多种其他辐射线下。在外进行活动时候,可戴上墨镜或遮阳帽,以免辐射直达眼睛。

2、患者不可劳累过度,尤其是应避免用眼过多。在工作和学习时,可每两个小时休息一下眼睛,防止过度疲倦。还要注意用眼距离、姿势,以及光源是否足够。放松眼部可采取下面几种方式,如看绿色植物、观望远方、闭目养神等,还要避免长期处于昏暗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3、患者应当定期做做眼保健操之类的眼部按摩动作,通过对瞳子骨、太阳穴、睛明穴、横竹穴等进行按摩,能够使得血液循环加快,还能提高眼部免疫力。还有,患者应当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是所有疾病的护理常识,因为好心情可使得身体的气血通畅,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4.患者应该戒烟。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黄斑囊样水肿:有时检眼镜下判断。在三面镜下,偶见视网膜呈囊样改变。FFA可确诊。还可以通过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黄斑裂孔周围的囊样水肿、视网膜前膜形成,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少。如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如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