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回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凡全身血液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的肠壁缺血,均可引发本病。此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左半结肠较为常见。尤以结肠脾曲多见。这是由于每次结肠脾曲是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末梢吻合部供血,对抗缺血的能力最弱,易于发生供血不足。

这类疾病随人口老龄化,已不少见。其中以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特别肠系膜上动脉者多于肠系膜静脉。因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手术治疗。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根据肠系膜血管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和发生的缓急.临床表现各有差别。一般阻塞发生过程越急,范围越广.表现越严重。动脉阻塞的病状又较静脉阻塞急而严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一般发病急骤,早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的腹部绞痛,恶心呕吐频繁,腹泻。腹部平坦、柔软,可有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或正常。其特点是严重的症状与轻微的体征不相称。全身改变也不明显,但如血管闭塞范围广泛,也可较早出现休克。随着肠坏死和腹膜炎的发展,腹胀渐趋明显,肠鸣音消失,出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或出现血便,腹腔穿刺抽出液也为血性。血象多表现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在病程早期便可明显升高,常达20×109L以上。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常先有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征象。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以致病人不敢进食而日渐消瘦,和伴有慢性腹泻等肠道吸收不良的症状。当血栓形成突然引起急性完全性血管阻塞时,则表现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似。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发展较慢,多有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前驱症状。数日至数周后可突然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但呕血和便血更为多见,腹胀和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少。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常有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增高。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5%):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多来自心脏,如心肌梗塞后的壁栓,心瓣膜病、心房纤颤、心内膜炎等。也可来自主动脉壁上粥样斑块;栓塞可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出口处,更多见于远侧较窄处,常见部位在中结肠动脉出口以下。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6%):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大多在动脉硬化性阻塞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常涉及整个肠系膜上动脉。也有较局限者。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5%):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可继发于腹腔感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血流淤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和外伤或手术造成血管损伤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腹部x线平片显示受累小肠、结肠轻度或中度扩张胀气,晚期由于肠腔和腹腔内大量积液,平片显示腹部普遍密度增高。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早期可有助于鉴别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或痉挛,并可同时给予血管扩张剂等治疗。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

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行取栓术。血栓形成则可行血栓内膜切除或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如果已有肠坏死,应作肠切除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需施行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全部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肠系膜,否则术后静脉直栓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术后并应继续行抗凝治疗。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临床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一旦发生广泛的肠梗塞坏死,预后凶险,死亡率很高。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每周两块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素,能防止血管变硬,同时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积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饮绿茶少喝酒。绿茶中的儿茶酚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不提倡饮酒护血管。大量饮酒升高血压、血甘油三酯,导致心房颤动、酒精性心肌病、脂肪肝、肝硬化,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醋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均衡饮食,多吃蔬果,警惕“四高”食物。

持续运动不偷懒。英国研究发现,长期、持续的运动,能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甚至还能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很多心脑血管专家都是坚持锻炼的高手,比如胡大一教授坚持“日行万步”12年,在西藏阿里高原地区时也不间断。慢跑、快走等缓和的锻炼,适合大多数患者。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通常血液化验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没有帮助,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可用来判定存在肠坏死,但往往是疾病晚期的表现。50% ~75%的病人腹平片检查正常,仅有5%的病人表现特殊的肠缺血征象:肠腔出现指压征提示肠黏膜缺血,肠壁气肿或门静脉游离气体是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导致的肠梗死的特征性表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但对于怀疑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应选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CT检查可以使90%的病人获得诊断,但对于早期门静脉内小的血栓的诊断准确性降低。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可以显示位于大的静脉内的血栓,或肠系上膜静脉显影延迟。磁共振成像对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检查过程较为复杂,普及性差。随着技术的进步,磁共振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中可能将占有一席之地。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可以有浆液血性腹水,这时诊断性腹腔穿刺可能会对诊断有所帮助。腹腔镜检查中的气腹操作可能增加腹腔内压,减少肠系膜血流量,应避免使用。由于结肠和十二指肠很少被累及,故纤维结肠镜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的价值有限。内镜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但由于在检查中造成肠管扩张,最好用于无急性症状的病人。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凡全身血液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的肠壁缺血,均可引发本病此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左半结肠较为常见。尤以结肠脾曲多见。这是由于结肠脾曲是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末梢吻合部供血,对抗缺血的能力最弱,易于发生供血不足。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