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病变可完全痊愈,鼓膜穿孔可完全愈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长期未愈,病程发展超过6-8周,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
1.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急性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及耳流脓症状,耳流脓后耳痛症状常常缓解。
2.慢性中耳炎主要表现长期、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减退。
鼻咽部感染(25%):
咽鼓管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后,鼻咽部分泌物可因擤鼻,吞咽及呕吐等进入鼓室,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见的途径,小儿发病率高的原因。
外耳道感染(20%):
外耳道感染比较少见,如战时火器震伤,挖耳损伤,拳击和跳水引起鼓膜破裂后感染,严重的外耳道炎,久之鼓膜糜烂溃破亦可引起鼓室感染。
血行感染(15%):
血行感染最少见,急性重度传染病和脓毒血症,细菌经动脉直接进入鼓室,亦可由静脉血栓感染而进入鼓室。
1、易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和肺炎等,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发炎。
2、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相对短而直,比较水平,分泌物易于经此管道进入鼓室。
3、小儿多仰卧吮乳,特别是人工喂乳时,呕吐物和多余的乳汁甚易流入鼓室。
4、小儿多患增殖体肥大和管周淋巴结炎,易阻塞咽鼓管口,妨碍引流而致发炎。
5、小儿处于萌牙期,经常食欲不振,局部肿胀,局部肿胀,抵抗力减弱,易于感染其他疾病。
6、先天性唇裂,腭裂致腭咽功能不良,易引起咽鼓管感染,而鼓室内粘膜下胚性组织多,抗感染力弱,增殖体,鼻息肉等手术,由于出血和填塞物过久,亦易引起鼓室感染。
根据病史及查体所见可作出诊断。
1,。需要鉴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胆脂瘤型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2、需要与外耳道炎及疖肿鉴别:
外耳道炎表现为:外耳道口及耳道内弥漫性肿胀,有渗出浆性分泌物,晚期局限成疖肿有脓,牵拉或按压耳屏剧痛,耳后淋巴结常肿大,不累及鼓膜及中耳腔。。
3、与急性鼓膜炎鉴别 常并发于流行性感冒和耳带状疱疹,鼓膜表面充血形成大疱,有剧烈耳痛, 大疱破裂仅累及鼓膜表层,不出现鼓膜穿孔。
化脓性中耳炎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 消除病因。
1.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急性中耳炎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以避免鼓膜穿孔。抗生素使用10天左右。
2.局部用药:穿孔前可用苯酚滴耳液滴耳;鼓膜穿孔后用3%双氧水清洗脓液,滴抗生素滴耳液。
3.全身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应用减充血剂滴鼻改善鼻塞症状,止咳药物控制咳嗽,止痛及退热剂等。
4.手术治疗
急性中耳炎出现并发症时可行单纯乳突切开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变分型可选择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术式。
化脓性中耳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冬春季儿童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上呼吸道感染时及时治疗,尤其出现鼻塞、咳嗽症状及时对症治疗。
4.正确的擤鼻方法。
5.禁止在不洁水中游泳或跳水,尤其鼓膜置管者不要耳道进水。
1.冬春季儿童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上呼吸道感染时及时治疗,尤其出现鼻塞、咳嗽症状及时对症治疗。
4.正确的擤鼻方法。
5.禁止在不洁水中游泳或跳水,尤其鼓膜置管者不要耳道进水。
耳镜检查
1.急性中耳炎: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 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继续发展可导致鼓膜穿孔,穿孔一般开始甚小,可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称为灯塔征,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 穿孔较大时可见明显的鼓膜穿孔。
耳部触诊
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听力检查
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血液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鼓室粘膜肉芽增生或可见胆脂瘤上皮。
影像学检查:
有并发症可疑时需行颞骨CT检查明确中耳乳突具体病变情况及骨质破坏情况。
1.颅外并发症: 急性乳突炎、迷路炎、周围性面瘫。耳后骨膜下脓肿。
2.颅内并发症:脑膜炎、硬膜外脓肿、脑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