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内分泌性高血压常见病

多种内分泌疾病,由于其相应激素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分泌过度增多,使血压升高,这种由内分泌激素增高引起的高血压,称内分泌性高血压。常见疾病有皮质醇增多症,嗜咯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症等,也是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或阻止病情进展。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高血压的特点:

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病因,除了年龄增高、动脉僵硬度增加之外,甲状腺功能异常也是ISH的一个重要病因。

既往研究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通过增快心率、降低系统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而导致收缩压增高,由此引发的高血压是一种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动力性高血压。此类患者易发生房颤、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以容量改变为主,它的血压形态可能不同于甲亢。有学者回顾了以往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发现甲减患者仅有40%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更多的仍是收缩压升高。对临床诊断为甲减[促甲状腺激素(TSH)>5mU/ml]而从未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发现平均TSH>25mU/ml的甲减患者有以下特点。

1.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减组有更多超重或肥胖患者。

2.血压状态分布:以24h平均动脉压>135/85mmHg或诊室血压>140/90mmHg为标准,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占20.2%;白大衣高血压和隐性高血压者分别占23.2%和8.1%;血压正常者占48.5%。

3.血压增高类型:收缩压的升高幅度大于舒张压的升高,且24小时收缩压波动性增大。

4.心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率下降幅度不大。

5.病变程度对血压的影响:轻至中度甲减患者以收缩压增高为主,重度甲减以混合型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为主。

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收缩压升高的机制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①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浓度的影响,血管阻力及僵硬度增加;②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较高;③升压素水平增高;④甲状腺激素的缺乏与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有关。

小结与正常人相比,甲减患者24小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增大、24小时收缩压呈高波动性。夜间与白昼的收缩压差异减少,提示夜间患者有较高的收缩压负荷(非杓型),而24小时舒张压与正常组相比没有差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症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低血钾为特征,少数患者血钾正常,I临床上常因此忽视了对本症的进一步检查。由于电解质代谢障碍,本症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症状。血压大多为轻、中度升高,约1/3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尿醛固酮增多。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增大有较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放射性核素、C'r、、MRI可确立病变性质和部位。选择性双侧肾上腺静脉血激素测定,对诊断确有困难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如果本症是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肿所致,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如果是肾上腺皮质增生,也可作肾上腺大部切除术,但效果相对较差,一般仍需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选择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和长效钙拮抗剂。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体内其他部位嗜铬组织,肿瘤间歇或持续释放过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

在发作期间可测定血或尿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苦杏仁酸(VMA),如有显著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超声、放射性核素、CT或磁共振可作定位诊断。

嗜铬细胞瘤大多为良性,约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手术切除效果好。手术前或恶性病变已有多处转移无法手术者,选择a和0受体阻滞剂联合降压治疗。 

皮质醇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Qmhing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过多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者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80%患者有高血压,同时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表现。

24小时尿中17一羟和17一酮类固醇增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有助于诊断。颅内蝶鞍X线检查,’肾上腺CT,放射性核素肾上腺扫描可确定病变部位。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射和药物方法根治病变本身,降压治疗可采用利尿剂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通常继发于一些内分泌疾病,常见的有Cushing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

因此,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或阻止病情进展。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0mmHg。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内分泌性高血压西医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治疗方法与原发性者完全不同。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可作手术切除,效果好。约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切除后可有多处转移灶,用131I-MIBG可有一定疗效。ACE抑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压外,还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大多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单一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癌症也许应作切除治疗,如无转移,疗效也很好。对增生病例,可作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但效果差,一般需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醛固酮节抗剂,可使血压降低,血钾升高,症状减轻。

内分泌性高血压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1.忌烟酒、少摄入食盐是最起码的,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食盐摄入量成正比关系。

2.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因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食会加重高血压。

3.科学的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有劳有逸,饮食有节,低盐少脂,戒烟限酒。

4.保持良好心境: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心境。

5.忌排大便用力,避开易使人大悲大喜的激动场面。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专业指导

1.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可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而发生高血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则能兴奋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2.止痛药物:如消炎痛、保泰松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趋向收缩而致高血压。

3.避孕药:可使血管收缩,并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而造成高血压。

4.降压药: 如常用的甲基多巴、胍乙啶等,服用降压药物优降宁时,如果进食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干酪、动物肝脏、巧克力等,血压反而会大大升高;而突然停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心得安、甲基多巴等,也可引起同样严重后果。

5.其他药物,还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他林及中药甘草等。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高血压的检查

(1)血清甲状腺激素谱:血清FT4与FT3不受血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的影响,能够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总T3和总T4。GD甲亢者血清FT3、FT4显著升高。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除固有的实验误差外,还因地区、患者年龄以及测定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2)血清TSH:甲状腺功能改变时,TSH的波动较甲状腺激素更迅速而显著,故血中TSH是反映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的敏感指标。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血清TSH在甲亢诊断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无论是典型甲亢,还是亚临床甲亢,血清TSH均显著降低。但垂体性甲亢及某些非内分泌系统肿瘤所致甲亢TSH明显升高。

(3)甲状腺摄碘率(RAIU):典型GD甲亢者RAIU增高,伴峰值前移,且不被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所抑制。但甲状腺炎所致甲亢,RAIU往往降低,碘甲亢及药物性甲亢亦见RAIU低于正常。因此,所有甲亢患者均应常规接受RAIU检查。

(4)甲状腺特异性抗体:80%~100%的Graves病初发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尤其是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为阳性。50%-90%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或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为阳性,但滴度不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高。

(5)甲状腺影像学检查:B超及核素扫描可确定甲状腺位置、大小及有无结节,对异位甲状腺的诊断有重要价值。GD甲状腺一般表现为弥漫性肿大,无明显结节。MRI和CT检查不作为常规,仅仅在甲状腺肿大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出现相应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以及怀疑有恶变且发生局部转移时考虑选择。

皮质醇增多症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大量皮质醇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但促进淋巴细胞凋亡,使得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再分布,这两种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绝对值和白细胞分类中的百分率均减少。

(2)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红细胞增多、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增强、血液中Ⅷ因子及VWF浓度升高,易形成血栓等因素有关。

(3)尿17-OH,17-KS、游离皮质醇(UFC)测定:24小时UFC测定被广泛用于Cushing综合征的筛查。正常情况下,人体约有10%的皮质醇处于非结合状态,具有生物活性。正常游离皮质醇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大部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而通过肾脏的排泄量较恒定。当血中过量的皮质醇使循环皮质醇结合蛋白处于饱和状态时,尿中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即增加。RIA测定24小时UFC可反映机体的皮质醇分泌状态,其升高程度与Cushing综合征病情平行。正常上限波动范围为220~330nmol/24h(80~120μg/24h)。当排泄量超过304nmol/24h(110μg/24h)即可判断为升高。可通过测定尿肌酐排泄率来判断标本是否收集完全,从而排除假阴性结果。

(4)血、唾液皮质醇的测定及其昼夜节律变化:采血测定皮质醇浓度是确诊Cushing综合征的较简便方法,正常人基础值正常,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正常。由于皮质醇呈脉冲式分泌,而且皮质醇水平极易受情绪、静脉穿刺是否顺利等因素影响,所以单次血皮质醇的测定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价值有限。唾液中皮质醇的浓度与血游离皮质醇平行,且不受唾液分泌量的影响,故测定午夜0∶00(谷)和早上8∶00(峰)唾液中皮质醇浓度也可以用于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午夜唾液皮质醇浓度增高,结合24小时UFC排泄增加,其诊断Cushing综合征敏感性可达100%。

(5)血ACTH测定:肾上腺皮质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其血ACTH水平均低于正常低限,因肾上腺肿瘤自主分泌的大量皮质醇,严重地抑制了垂体ACTH的分泌。ACTH依赖性的Cushing病及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6)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

1)标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正常人在应用标准地塞米松抑制的第二天,尿17-OHCS下降至6.9μmol/24h(2.5mg/24h)或以下,UFC下降至27nmol/24h(10μg/24h)以下。Cushing综合征者此项检查不被抑制。

2)午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午夜地塞米松1mg抑制后测定血皮质醇水平被抑制到140nmol/L(5μg/d1)以下,则可排除Cushing综合征。

(7)CRH兴奋试验:垂体性Cushing病患者在静脉推注羊CRH1-41 100IU或1IU/Kg体重后血ACTH 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上升,上升幅度比正常人还高,而多数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无反应。本试验对这两种ACTH依赖性Cushing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8)静脉导管分段取血测ACTH或ACTH相关肽:对异位ACTH综合征和垂体性Cushing病的鉴别及对异位ACTH分泌瘤的定位有意义。如将导管插入垂体的引流静脉——双侧岩下静脉,双侧同时取血或静脉注射CRH后双侧同时取血测ACTH,对垂体ACTH瘤的识别定位(确定肿瘤在左侧还是右侧)有重要意义。

(9)影像学检查有益于鉴别病因和肿瘤定位:1) 首先应确定肾上腺是否存在肿瘤。目前肾上腺CT及B型超声检查已为首选;2) 肾上腺放射性核素131I-胆固醇扫描对区别双侧肾上腺增生还是单侧肾上腺肿瘤有益;3) 蝶鞍CT冠状位、薄层、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及造影剂加强等方法,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发现率。目前分辨率最好的CT的微腺瘤发现率为60%;4) 蝶鞍磁共振(MRI)检查优于CT。为发现异位ACTH分泌瘤,胸腺应列入常规;5) 如有可疑,应进一步做体层或胸部CT。位于胸部的异位ACTH分泌瘤约占异位ACTH综合征的60%。其他应注意的部位是胰腺、肝、肾上腺、性腺等,但异位ACTH瘤的原发部位远不止这些,应结合临床决定检查部位;6) 为了解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应作腰椎和肋骨等X线检查。如为恶性的肾上腺肿瘤或异位ACTH分泌瘤,还应注意是否有其他脏器的转移。

嗜铬细胞瘤

在发作期间可测定血或尿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苦杏仁酸(VMA),如有显著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超声、放射性核素、CT或磁共振可作定位诊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实验室检查血钾、钠、血浆肾素活性、尿醛固酮。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增大有较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放射性核素、C'r、、MRI可确立病变性质和部位。选择性双侧肾上腺静脉血激素测定,对诊断确有困难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心脏问题;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紊乱;

2、脑部;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

3、肾脏;蛋白尿,肾炎,慢性肾衰;

4、眼睛;视力下降,眼底出血,白内障,失明;

5、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