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名词。走黄,多有疔疮病史,局部症状一般多为在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转为暗红。全身症状有寒战,高热,头痛,烦躁,胸闷,或伴恶心、呕吐、腹泻;或咳嗽、气喘、痰血;或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出现神志昏迷等。 疔疮尤其是颜面部疔疮切忌挤压、碰伤、过早切开。 壮热恶寒无汗者,勿使袒露胸腹和当风受凉;壮热不恶寒,头昏烦躁,气急脉数者,头部可用冰袋降温。饮食宜清淡,忌荤腥发之物及甜腻之品,视病情给予素半流质或素普食。
中医外科名词。走黄,多有疔疮病史,局部症状一般多为在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转为暗红。全身症状有寒战,高热,头痛,烦躁,胸闷,或伴恶心、呕吐、腹泻,或咳嗽、气喘、痰血,或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出现神志昏迷等。
生疔之后,火毒炽盛是发生走黄的关键。生疔后因早期失治,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或因过早切开,造成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发物,或加艾灸,更增火毒,促使火毒鸱张,以致机体防御功能破坏,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而成走黄之病。
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散漫,迅速向四周扩散,皮色暗红。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烦躁不安,或伴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或腹泻,或伴肢体拘急、骨节肌肉疼痛,或伴发附骨疽、流注等,或伴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疽等,甚至伴神昏谵语、呓语谵妄、咳嗽气喘、胁痛痰红、发痉发厥等。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5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尿中可出现蛋白。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多为阳性。还应根据病情作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测定,以及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B型超声波检查等。
根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可以确诊。
走黄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开始时可根据原发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在治疗中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剂量应足够大,二种以上联合使用。
二、支持疗法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必要时多次少量输注全血或血浆。
三、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有感染性休克时,可用升压药物,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走黄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一)气阴两燔有局部走黄特征,寒战高热,汗出口渴,头痛烦躁,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干,脉洪数。
辨证分析:火毒炽盛,内陷脏腑,人于营血,故见疔疮肿势软漫,疱顶陷黑,热邪人里,正邪相争,故寒战,高热,大渴,汗出,小便短赤,热邪扰乱心神,故见烦躁,舌红绛、苔黄干、脉洪数均为热毒炽盛、耗伤阴津之象。
治法:清气泄热,解毒凉营。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如高热不退,热盛动风,拘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5一1G冲服,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泻下热滞、急下存阴。
(二)热人营血壮热持续不退,夜晚加重,躁扰不安,神识昏蒙,严重时可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皮肤瘀斑,舌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辨证分析:邪热人于营血,故壮热不退,血热扰心,故躁热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血热妄行,故发斑、衄血,舌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为热人营血、阴津亏损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若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如咳吐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凉血止血,咳喘者,加服鲜竹沥30―60ml。
二、外治法
积极处理好原发病灶。具体参照原发疔疮外治。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食疗保健
这类患者宜吃清凉、清淡饮食,宜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凉性食品。
患有痈疖疔毒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糯米
甘温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饮食须知》中说:“多食发热,壅经络之气,令身软筋缓,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故凡火毒内盛的痈疖疔毒者,切勿服食。
爆米花
又称炒米。为香燥耗津食品,邪热炽盛的痈疖疔毒之人,切忌服食。正如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说:“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狗肉
为温补之物,能益气壮阳。《本草经疏》认为它能“发热动火”。《本草纲目》亦云:“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痈疖疔毒者皆为气壮多火之疾,一切温补食物皆当忌之,狗肉尤忌。
羊肉
性温热而助阳。痈疽疔毒之人,火毒为患,法宜清凉之食,切勿服食羊肉之温补食品,慎之慎之。
鸡肉
性温,味甘,为温补食物,痈疖疔毒之人毒热偏盛,属热证实证,故当忌食鸡肉。而且,鸡肉(尤其是公鸡肉)是为发物,肥腻壅滞,《饮食须知》中说它“善发风助肝火”。《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生热动风。”误食多食,反会加重病情。
鸭蛋
其性凉,能清肺。但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痈肿疔疮者不宜食用。如《食性本草》中曾说:“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日用本草》亦云:”发疮疥。”
鹅肉
是为发物性食品。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言:“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击其害。”鹅肉甘润肥腻,食之能助热上火,痈疖疔毒之人火毒为患,切忌食之。鹅蛋性同鹅肉,《饮食须知》中说:“鹅卵性温,多食鹅卵发痼疾。”所以,鹅蛋也属发物,同样属忌食之列。
雉肉
又称野鸡肉,前人视之为发物。如唐代食医孟诜曾说它“发五痔诸疮疥”。《日华子本草》还说“有痼疾人不宜食”。清?王孟英也认为“诸病人忌之”。所以,患有痈疖疔疮者,应当忌食。
螃蟹
民间及古代医家均视之为诱发病气之发物。《本草衍义》中就曾说“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凡痈疖疔毒患者,误食多食,可以加重病情,切勿食之。
虾子
性质温热,味甘咸,能补肾兴阳,同时又是一种发物食品。《食疗本草》中载:“虾,动风,发疮疥。”《饮食须知》也指出:“多食动风助火,发疮疾,有病人勿食。”痈疖疔毒之人以火毒为患,虾子性热,壮阳助火,又易动风发疮,故应忌食之。
蚶肉
性温,味甘,能补血、温中、健胃,实为一种温补性食品。正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说:“蚶,多食壅气,湿热盛者忌之。”痈疖疔疮本为热毒之患,蚶肉温补,法当忌食。
鲢鱼
性温,味甘,有补中暖胃、健脾益气作用。清代食医王孟英指出:“多食令人热中,动风,发疥。疮家忌之。”因其性质温热,又是动风发疥之物,所以,患有痈疖疔疮之人,切勿服食。
带鱼
性温,味甘,能补气暖胃。根据古代医家和民众经验,它又是一种海腥发物。《药性考》中说:“带鱼,多食发疥。”清王孟英亦云:“带鱼,发疥、动风,病人忌食。”海腥鱼类含有刺激性成分,病者食之,易加重病势,尤其是外科病症,如疔疖疮疡,食之令加速化脓,故当忌之。
糟鱼
又称醉鲞,用青鱼或鲩鱼、鲤鱼等以盐糁酝酿而成。清?王孟英指出:“既经糟醉,皆能发疥、动风,诸病人均忌。”可见糟鱼醉鲞也属发物食品,凡痈疖疔疮者忌食之。
黄鱼
即石首鱼。根据民众及古代医家经验,黄鱼乃海腥发物食品。如《本草汇言》中记载:“石首鱼,动风发气,起痰助毒。”《随息居饮食谱》亦有告诫:“多食发疮助热,病人忌之。”尤其是外科的痈疖疔毒之人,食用黄鱼后会加速化脓,甚至诱发“疔毒走黄”,切勿食用。
鲈鱼
又称花鲈。性平,味甘,能补脾益气。根据前人经验,有痈疖疔疮者忌食之。如崔禹锡曾说:“鲈鱼肉多食发痃癖疮肿。”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多食发疮、患癖”。
鲚鱼
俗称刀鱼。甘温益气,同时又易发疮发疥,助火动痰,实为发物。如唐?孟诜指出:“鲚鱼肉发疥,不可多食。”《日用本草》也认为“食之无益,助火动痰”。《食物本草》还告诫:“有湿病疮疥勿食。”所以,患痈疖疔疮者,切勿食之。
白鱼
甘平,能健脾利水、开胃消食,但古今皆认为白鱼属于发物。《日华子本草》中早有告诫:“患疮疖人不可食,甚发脓。”说明患有痈疖疔毒之人,食用白鱼,有触发疮毒,加速化脓之弊,故当忌之。
鲦鱼
性温,能补虚暖胃。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鲦鱼,助火发疮,诸病人勿食。”痈疖疔疮以及丹毒红肿之人,皆属火毒为患,鲦鱼性质温热,又能助火发疮,故忌食为妥。
鲥鱼
甘平,能补虚损。根据前人经验,鲥鱼属于发物,多食易发动病气,加重病情。如《本草求原》中说它“发疥癞”。《随息居饮食谱》亦云:“诸病忌之,能发痼疾。”所以,患有外科感染性的痈疖疔疮之人,理应忌食。
鲤鱼
为发物食品,人人皆知,民间及医家均知其有触发宿疾疮毒之弊。唐代食医孟诜早有告诫:“天行病后下痢及宿症,俱不可食。”《随息居饮食谱》亦载:“多食热中,热则生风,变生诸病。发风动疾,天行病后及有宿症者,均忌。”痈疖疔疮者食之,有诱发病气,加重病情,促使化脓之害,切不可食。
鲳鱼
根据前人经验,鲳鱼亦属发物海鲜,食之易发动病气,加重病情,促进化脓。如清王孟英指出:“鲳鱼,多食发疥,动风。”凡患有皮肤疖肿疔疮疥癞之人,均忌食之。
黄颡鱼
俗称黄刺鱼。甘平补脾,古代医家认为它乃发物食品。如清代医家王孟英说它“发痘疮”。《日用本草》中记载:“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发物食品有发病气之力,多食之会加速化脓。因此,患有痈疖疔疮之人,切莫食用。 桃子
性热,味甘酸,古代医家多认为桃子极易上火。《别录》中早有“多食令人有热”的记载。《滇南本草图说》也认为:“多食动脾助热,发疮疖。”清王孟英亦云:“多食生热,发痈疮。”故凡内热生疮、毛囊炎、痈疖疔毒之人,皆当忌食之。
杏子
性温热,味甘酸,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杏子也应属于发物。如《本草衍义》中说:“多致疮痈及上膈热。”《饮食须知》也指出:“多食昏神,令膈热生痰,动宿疾,发疮痈。”正因杏子“动宿疾,发疮痈”,性又大热,故患痈疖疔疮之人,切勿食之。
林檎
俗称花红。味酸甜,其性多涩气收敛。如《开宝本草》中说:“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脉闭不行。”《本经逢原》亦说:“林檎,病人每好食此,多致复发,壅闭气道使然。”清代食医王孟英也指出:“多食涩脉滞气,发热生痰。”根据古代医家这些经验,患有痈疖疔毒之人,切忌多食。
韭菜
其性温热助火。《本草汇言》中说得好,“疮毒食之,愈增痛痒,疔肿食之,令人转剧。”由此可见,凡有痈疖疔疮之人,切勿服食韭菜,以防加重病情。
芫荽
又称香菜。民间及医家均视之为发物食品。如《千金食治》中说:“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所谓“金疮”,多指痈疖疗疮而言,故凡外科感染性疾病,切勿多食。
雪里蕻
又叫芥菜。性温,味辛。《本草纲目》中说:“久食则积温成热。”《本草衍义》还认为“多食动风”。因此,热毒壅盛的痈疖疔疮之人,切勿多吃芥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辣椒
性太热,味辛辣,吃多了会由于强烈的刺激,引起疮疖疔毒的加剧。因此,凡患有内外科发炎性的疾病,医生常嘱咐病人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无论是咽喉发炎,或是痈疖疔疮,皆当忌食。
生姜
性温热,味辛辣,久食有损阴积热之弊。痈疖疔疮之人皆为火毒为患,《本草纲目》中说:“生姜,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阴虚内热,目并喉患,血证疮痛,……均忌之。”由此可见,外科感染性疾病,皆不宜食。
胡椒
为一种常见的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明?李时珍指出:“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清?王士雄亦云:“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发疮损目。”痈疖疔疮实属火热为患,理所当然要忌吃大辛大热,助邪上火的胡椒。
桂皮
为大辛大热的五香调味品,虽有补火壮阳之功,但也有燥热动火,辛香动血之弊。一切热证火证阳证及阴虚火旺之人,皆当禁忌,故痈疖疔毒者概不可食。
小茴香
为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热,味辛,能温热助火。所以,《得配本草》早已指出:“热毒盛者禁用。”凡痈疖疔毒之证,皆属火毒炽盛的热证实证阳证,无论小茴香或是大茴香,皆当忌之。
人参
性温热,味甘苦,为温补气血的中药,只宜虚寒之证,不宜热证实证。凡患有痈疽疔疮,或丹毒流火者,概莫服食。
专业指导
本病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病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保证病员充分休息。 患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固定患部,减少活动。 疔疮尤其是颜面部疔疮切忌挤压、碰伤、过早切开。 壮热恶寒无汗者,勿使袒露胸腹和当风受凉;壮热不恶寒,头昏烦躁,气急脉数者,头部可用冰袋降温。饮食宜清淡,忌荤腥发之物及甜腻之品,视病情给予素半流质或素普食。
1.疗疮尤其是颜面部疔疮切忌挤压、碰伤、过早切开,患病后应及早处理。
2.对疔疮重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体温及呼吸、脉搏、血压等,并做好记录。
3.绝对卧床休息,并固定患肢。
4.忌食辛辣刺激、肥甘鱼腥等发物。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5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尿中可出现蛋白。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多为阳性。还应根据病情作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测定,以及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B型超声波检查等。
走黄是疔毒走散,内攻脏腑所致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危重病证。《疮疡经验全书疔疮》云:“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癀走’,此证危矣。”癀走,即走黄。该书作者窦汉卿从局部表现特征论述了该病属逆证范畴。《外科正宗》云:“凡见是疮,便妄加艾灸,殊不知头乃诸阳之首,中等灸,火益其势,逼毒内攻反为倒陷走黄之证作矣。”其特点是:疮顶忽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七恶证。
引发疾病:疮疡、疔疮、指疔、黄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