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因正气虚衰所致的气喘。见《丹溪心法·喘》。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 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景岳全书·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由于病因和见症的不同,又分为气虚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胃虚喘等。
肺虚者劳作后见气短不足以息,常伴有面色白,自汗,易感冒或者面颧潮红,烦热口渴,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伴有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或微细;或见喘咳,面红干燥,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张口抬肩,鼻翼扇动,端坐不能平卧,伴有发绀、心悸、浮肿、脉浮大无根,或见结代脉。
虚喘常由慢性咳嗽、肺痨等肺系病症迁延未愈,病久肺虚,气失所主,肾元亏虚,肾不纳气而短气喘促。病情严重者,心气、心阳衰惫,出现喘脱。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导致气虚而喘。故病位在肺肾两脏,涉及心脾。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虚喘 喘脱
症状: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或有痰鸣,咳吐泡沫痰,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煳不清。
虚喘 肺气虚
症状: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舌质淡红,脉软弱。
虚喘 肾气虚
症状: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唿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面青肢冷,或有跗肿,舌淡苔薄,脉微细或沉弱。
虚喘 肝气乘肺
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病突然,唿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咳嗽痰鸣不着,喘后如常人,或失眠、心悸,平素常多忧思抑郁,苔薄,脉弦。
虚喘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虚喘中医治疗
肺气虚耗
(1)证候 喘息较轻,色白,自汗,易感冒或者面颧潮红,烦热口渴,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2)治则 补肺益气养阴。(3)主方 生脉散和补肺汤加减。(4)方药 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等。若咳逆,咳痰稀薄者,加紫菀、款冬等止咳定喘;偏阴虚者加沙参、麦冬等养阴;咳痰黏稠,加川贝、桑白皮等化痰;病重兼肾虚者加山萸肉、胡桃肉等补肾纳气;中气虚弱可以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2
肾气不纳
(1)证候 气喘,动则更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伴有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或微细;或见喘咳,面红干燥,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2)治则 补肾纳气。(3)主方 金匮贵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4)方药 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等。若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加紫石英、磁石等镇纳;肾阴虚者加生地、天门冬、麦冬、五味子等。
正虚喘脱
(1)证候 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或有痰鸣,咳吐泡沫痰,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2)治则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3)主方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4)方药 人参、黄芪、山萸肉、五味子、冬虫夏草、蛤蚧、龙骨、牡蛎等。若阳虚比较明显,加附子、干姜;阴虚明显,加麦冬、玉竹,改用西洋参;神志不清者加丹参、远志、石菖蒲;浮肿者加茯苓、蟾皮。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食疗保健
虚喘之人多为肺肾不足,气血亏虚,应当忌食下列物品。
萝卜为耗气破气食物,体弱气虚咳喘者忌食。其叶俗称萝卜缨,功同萝卜,亦为消食理气之品。《饮片新参》中指出:“气虚血弱者禁用。”故虚喘之人亦忌食。其籽名叫萝卜子或莱菔子,破气消痰之力更甚。《本草从新》中强调:“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所以,凡属虚喘者切忌,食之则虚喘难平。
槟榔性温,味苦辛。《用药心法》中说:“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 滞气下行。”《本草蒙筌》亦认为:“久服则损真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正因如此,《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病属气虚者忌之。”久喘之人,肺气多虚,虚喘之人切不可食。
金橘性温,味辛甘,虽有理气化痰之功,但亦属耗气破气之物。《本草纲目》认为金橘“下气快膈”,故虚喘者食之则不宜。
荸荠性寒味甘之品,为消积化痰食物,有破积滞和清热作用。《本经逢塬》中指出:“虚劳咳嗽切禁,以其峻削肺气,兼耗营血。”同样道理,对虚劳气喘者亦切忌食之。
胡椒大辛大热之品,下气耗气食物。《海药本草》中说:“不宜多服,损肺。”元代名医朱丹溪还说:“胡椒性燥,食之快膈,大伤脾胃肺气,久则气大伤,凡病气疾人,益大其祸也。”故凡虚喘,无论何病,皆当忌食。
紫苏既为中药,民间亦为调味食品,能解鱼蟹毒。中医虽用以治咳喘之病,但多属寒喘实喘。《本草通玄》中指出:“久服泄人真气。”故凡虚喘之人,法当忌食。
西瓜性大凉,古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根据虚喘的宜忌塬则,凡性寒大凉之物皆当忌食。所以,一切体虚或久病气喘之人,无论是何疾病,忌吃西瓜。
柿子味甘涩,性大寒,有清热润肺作用,故热咳热喘者虽宜,而寒喘虚喘者切忌。《本草经疏》中曾说:“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凡中气虚寒,……皆忌之。”同样道理,虚喘之人也不宜多吃大凉的柿子。
石榴性温,味酸甘,能生津止渴。根据古代医家经验,对肺虚气喘者,不宜多食。如《别录》中说:“石榴损人肺,不可多食。”《日用本草》亦云:“其汁恋膈成痰,损肺气,病人忌食。”
薄荷性凉,味甘辛,根据古代医家经验,凡属虚喘者,切勿食之。正如清代医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薄荷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蚬肉性寒食品。《本草拾遗》中指出:“多食发嗽及冷气,消肾。”虚喘之人,肺肾两虚,故当忌之。
根据虚喘的宜忌塬则,还应忌吃辛散耗气的花椒、辣椒、蔻仁等辛辣调味品,也应忌吃性凉大寒的田螺、蚌肉、螃蟹、菊花脑、茼蒿、苦瓜、木耳、香蕉、莼莱、金银花、白菊花、胖大海以及香烟、白酒等。
专业指导
虚喘之人多为肺肾不足,气血亏虚,应当忌食下列物品。
萝卜为耗气破气食物,体弱气虚咳喘者忌食。其叶俗称萝卜缨,功同萝卜,亦为消食理气之品。《饮片新参》中指出:“气虚血弱者禁用。”故虚喘之人亦忌食。其籽名叫萝卜子或莱菔子,破气消痰之力更甚。《本草从新》中强调:“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所以,凡属虚喘者切忌,食之则虚喘难平。
平时要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实验室检查支持引起唿吸困难,喘促的西医有关疾病的诊断,如肺部感染有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或x线胸片有肺纹增多或有片状阴影等依据。
虚喘一发多为重症危候,治疗时单纯降逆气往往效果不甚明显。多见于心功能不全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