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夏季低热

夏季低热又称暑热证,为婴幼儿特有的热性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发病与气候炎热密切相关,自盛夏起发热,可持续1-3个月。以6个月至3岁体弱小儿为多见。西医亦称为夏季低热或暑热症。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7天
  • 治愈率:
    85%-95%
  • 患病比例:
    0.001%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入夏以后,症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头晕嗜卧,微热心烦,汗多口渴,食欲不振,大便时见溏薄,形体消瘦。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本病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睥失健运所致。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依据

1、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梅雨季节,常有每年夏季反复发作史,每次发作可迁延数月。秋凉大多自行缓解。多见于素体较弱及脾胃功能欠佳者。

2、入夏以后,症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头晕嗜卧,微热心烦,汗多口渴,食欲不振,大便时见溏薄,形体消瘦。

3、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鉴别诊断

1、感冒:突然起病,初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表证明显。

2、伤暑:有在暑季或高温下作业史,起病急,病程短。

3、夏季热:多见于小儿,持续发热,口渴多饮,无汗,多尿。

4、湿阻:常发生于潮湿多雾季节,头晕蒙如裹,周身不适,四肢懈怠,脘腹痞胀,舌苔白腻,脉浮缓。

5、肺痨:有痨病接触史,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或咳血,盗汗,消瘦等症。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夏季低热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夏季低热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湿热中阻证:身热不扬,渴不欲饮,恶心呕吐,脘腹痞胀,口腻纳呆,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或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脾胃(湿热)。

2、脾虚湿困证:神疲乏力,头晕嗜睡,肢体困倦,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恶心欲吐,苔白腻,脉濡缓。健脾渗湿。

3、暑伤津气证:低热,口渴,汗多或无汗,心烦,神疲乏力,思睡,少气懒言,尿短黄或清长,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无力。清暑益气、益胃生津。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体温测量,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血压 ,血液电解质检查。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神疲乏力,恶心呕吐,口苦咽干,情绪不稳定。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