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水臌常见病

水臌是中医的病名,是腹部臌胀类型之一。《内经》谓“按之而不起者,风水也。”实际与门脉高压、低白蛋白血症、静脉回流受阻等多种原因有关。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尿常规  尿肌酐(Ucr)  凝血酶原时间(PT)  血常规  便常规  肝脏超声检查  上消化道X线钡餐  CT检查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8000元)
  • 传染性:
    不确定,如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则有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6个月
  • 治愈率:
    65%
  • 患病比例:
    0.005%
  •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一是腹水多的症状:主要症状有腹胀大,皮薄而紧,色苍小便难,两胁痛。多数患者面色萎黄,或伴黄疸,身上有时可见红点(蜘蛛痣)。此由肝郁伤脾,肝失疏泄,脾不运化,水毒结聚所致。

二是肝病本身的症状:疲倦乏力为早期症状之一,此与肝病活动程度有关。

三是并发症的症状:自发性腹膜炎的尿少、发热等;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等;

四是其他症状:产生易疲劳乏力的原因与食欲不振摄入热量不足以及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中间代谢障碍,热能产生不足有关。另外由于肝脏损害或胆汁排泄不畅时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乳酸转化为肝糖原的减少,肌肉活动后乳酸蓄积过多之故;体重下降也为常见症状,主因食欲减退,胃肠道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体内白蛋白合成减少等;低热原因可能系肝胞坏死,炎症活动或由于肠道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等致热物质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未经肝脏灭活而引起。此外肝脏不能灭活致热性激素,如还原尿睾酮等也可发现。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其证偶因呕吐咳逆,或侧卧欠伸,仍可通少许,俗名为转胞病。孕妇与产后及自高坠下者,间有此病。本病的病因具有多样性,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肝硬化造成的腹水,其次心脏功能以及肾脏功能的障碍都可以导致腹水,其他有布——加氏综合症。同时对于肾病综合症应尿液里面排走了大量的蛋白,出现全身水肿时,也可以导致腹水。其他还有恶性肿瘤(原发或腹腔转移等)。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腹水的诊断B超即能明确,关键是病因诊断,病毒性肝炎、结核性腹膜炎、肿瘤、血管性(布——加氏综合症)等均需考虑。

中医的鉴别诊断

一、气滞作胀: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堵塞,连及肝区和后背,甚则因胀致痛,每因生气或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伴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食少嗳气,甚至吞酸等。治以疏达肝气、和胃降逆。

二、脾虚腹胀:肝炎日久,长期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治以健脾消胀、升清降浊。

三、血瘀腹胀: 病人小腹部持续性胀满,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指甲青紫、微血管怒张,舌绛脉涩。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等。

四、湿热腹胀: 胃脘少腹胀满,甚至满腹胀,持续不能缓解,多吃油腻则更甚,伴有烦躁,口渴不想喝水,头晕不清、恶心、厌油腻,大便粘滞不爽,放屁恶臭、小便黄赤等。治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调肠理气。

另外还有脾胃虚寒腹胀、食积腹胀,临床辩证应分清气血虚实寒热,不能一见腹胀就理气,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水臌西医治疗

首先是病因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结核的抗痨治疗、布——加氏综合症的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其次可以采用中医抗纤维化治疗。

当然最急迫的是消除腹水治疗:利尿、控制水分入量等。

当然,肝硬化是因组织结构紊乱而致肝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和阻止病程进展,延长生命和保持劳动力。

1.代偿期 肝硬化诊断确定后,注意劳逸结合,合理治疗及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严禁饮酒。避免应用有肝损害的药物。一般可参加轻工作。定期随访。

2.失代偿期 一般病情较重,需休息或住院治疗。

(1)饮食:以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为宜,适当高蛋白,按1.0~1.5g/(kg·d),适当的高糖、低脂,脂肪约相当于热量的1/3左右,总热量每天8000~10000J左右。有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每天0.5~1.0g/(kg·d)。防止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免用刺激性及硬的食物。有腹水及水肿时应限钠和水的摄入。液体量的维持,以24h的排尿量和不显性消耗量为准,或每天在1500ml以下为宜。

(2)补充维生素:肝硬化时有维生素缺乏的表现,适当补充维生素B1、B2、C、B6、烟酸、叶酸、B12、A、D及K等。

(3)有慢性肝炎活动时,应控制肝炎,必要时抗病毒及免疫调正治疗,如干扰素,阿糖腺苷等,必要时应用强地松等治疗。

(4)抗肝纤维化药物:抗纤维化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可阻止肝脏纤维化,但临床使用尚少。常有副作用,影响应用。

5、降低门脉压:可用心得安或倍他乐克。

水臌中医治疗

以健脾利尿、化瘀通络等治则为主。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起居规律,适当增加蛋白质营养。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针对病因进行病因治疗,目前出现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腹水发病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一、血常规:

全血细胞计数减少。

二、肝硬化代偿期血清胆红素、ALT、凝血酶原时间均可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轻度下降是肝功障碍的早期指征。

血清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磷脂增高,ALT中等或轻度增高;而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为肝硬化有活动性病变的实验室异常。

肝性脑病的血氨水平检测。

乙肝两对半等肝炎病毒标志。

三、超声检查:

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门静脉周围发现有侧支血管形成是肝外门静脉阻塞的一个征象。正常情况下可见到呼吸对门静脉血流有调节作用,如果此征消失提示门静脉高压。但出现此征亦不能绝对排除门静脉高压。

布——加氏综合症有时超声即能明确诊断。

三、食管X线钡剂造影:

在成人,钡剂造影检出食管静脉曲张的敏感性约为70%。近年来由于内镜的广泛应用,此项技术已很少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检查,而且对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检出价值极其有限。

四、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存在与否及其程度。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一旦病情平稳,应立即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尽快确定出血部位、病变性质及迅速行镜下止血治疗。

对无症状或处于稳定期的患儿亦可行胃镜检查以便预测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及选择预防性硬化治疗的时机。

五、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正常情况下门静脉在10~20s内即可显影。在伴有海绵状血管瘤样变异的病人,于闭塞的门静脉周围可见有许多细小的侧支血管形成。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1、最严重的是因为肠壁水肿等原因导致肠内细菌移位出现自发性腹膜炎;

2、氨会吸收增多而诱发肝性脑病;

3、肠壁水肿而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