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三焦咳

三焦咳是指咳而腹满,纳食减少者。出《素问·咳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治宜异功散、通理汤、木香顺气散、七气汤加黄连、枳实等。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需做检查:
    胃肠道CT检查  血常规  便常规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  肠镜  肺和胸膜叩诊  肺和胸膜视诊  肺和胸膜听诊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 —— 5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7-10天
  • 治愈率:
    80%
  • 患病比例:
    0.0025%
  • 好发人群:
    儿童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三焦咳指咳嗽时肚腹胀满而不欲饮食的症候。三焦咳状,咳嗽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气逆也。盖三焦之气,以胃气为本,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今咳而久者,以寒气蕴结,关播胃中,故腹满不食,气逆上行,涕唾多而面目虚浮也。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三焦在人体内是五脏六腑中的一腑,它在人的生命运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难经》里称其为:“元气之别使”,“主持诸气”,“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但自古以来对三焦的形质、功能,看法不一,各执一词,各据一理,争执不休。后学者更是茫然不知所措。为探究中医之奥义,明三焦之实情,使学者易于掌握,特此再说三焦,一飨读者。

一 、 三焦部位

三焦本属一腑,却分三部,虽为三部而实位一体,尤如长江,虽是一江,却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一样。三焦也是这样,总称三焦,而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也。《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难经》则说:“上焦者在心下,中焦在胃上口”。这是对三焦的最根本的论述。胃上口是贲门,贲门紧贴着的是膈,上焦是在从贲门以上过膈到咽这块地方,并且布散到整个胸腔的里面。《营卫生会》又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难经》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胃的位置,在膈之下,脐之上无疑。但要注意的是,中焦是在与胃平行的位置,切不可理解为,胃就是中焦。《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难经》:“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可以认为,下焦在脐以下耻骨以上。

这是《难经》对三焦部位的确切描述。虽文字不多,却交代的清楚明白。三焦虽分三部,而实为一体也。

二、脏腑划分

三焦分三部,一般认为上焦在胸腔,有心和肺。中焦在上腹部有脾、胃、肝、胆。下焦在小腹部,有肾、膀胱、小肠、大肠及女性生殖器官。但自《内经》以来,就有肝属中焦和肝属下焦两种说法。肝属中焦的说法:《灵枢胀论》中说:“肝胀者,胁不满而痛引小腹,肝居胁里”当属中焦。在《内经》的脉法里,肝与左关相应,而属于中焦。《素问脉要精微论》:“尽内两傍,则季肋也,心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王冰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则指出:“肝为阳脏,位于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也”。也说明肝属中焦。

王叔和在《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篇中,引《脉法赞》说:“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又说:“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足厥阴经也。与足少阳为表里,以胆合为府,合于中焦。”现在最通俗的说法也都是以左关候肝胆为据。而说肝为下焦者,则认为,肝与肾同为不焦。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宗二十三焦虚实》中说:“下焦如渎,其气起于胃下腕,别回肠,主足太阳,灌渗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入,别于清浊,主肝肾之候也。所以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王冰在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居于下”时又说:“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他在上面说:“肝为阳脏,位于中焦”。这里又说:“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

除肝脏有分岐之外。别的脏腑都没有争议。从《内经》《难经》旨意来看,我们认为肝脏属中焦无疑。如:“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之处,”即使从其功能来看,也当属中焦。如:“中焦以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中焦如沤”,“主入补主出”等。都符合肝脏属于中焦特点。下焦的功能是“如渎”。“渎者,浊也,通也,所以通垢浊也”。若肝属下焦当“主出而不内”,这就与肝脏“入而不出”的功能不相符了。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而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常有流行病史,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以鉴别。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列咳嗽、咳痰,肺部无异常体佂。

三、其他 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三焦咳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三焦咳中医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藿香汤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食。藿香叶人参赤茯苓(去黑皮)青橘皮(汤浸去瓤焙)细辛(去苗叶)益智子 (去皮微炒)为散。每黄汤调脾肺养气。治三焦咳嗽。减食息高。黄(锉)人参白术当归(切焙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百合糯米桔梗(锉炒)苏五叶。同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木通(锉各四两)前胡(去芦头)白术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萼各一两一干姜汤治三焦咳。腹满。心胸不利。不思食。

干姜(炮裂)桂(去粗皮)款冬花(各半两)细辛(去苗叶)白术甘草(炙锉)五味 子(入枣二枚胡椒理中丸治三焦咳。肺胃虚寒。咳逆呕吐。腹胁胀满。不能饮食。

人参汤治三焦咳。心胸滞闷。四肢不和。

人参(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麻黄(去根节煮去沫焙干)桂(去粗皮)干姜(为散。每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紫苏子汤治三焦咳。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紫苏子(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桔梗 (锉炒)杏仁七分。 

五味子丸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顺气。 

五味子(炒)复盆子(去蒂)仙灵脾(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玉液散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思饮食。及胃虚有痰。

半夏(汤浸去滑七遍焙一两)生姜(去皮切焙)陈粟米(拣净各二两)上为散。每服一钱。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1、适宜食物: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多食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也就是口味比较清淡。从营养学角度,清淡饮食最能体现食物的真味,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注意合理搭配膳食。

2、饮食禁忌: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日常预防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临床体格检查:患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不固定的痰鸣音以及干鸣音。双肺语音震颤的增加的,部分患者由于缺氧等因素的存在,可造成口唇青紫等并发症。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性感染较重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湿痰阻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浮肿,脉象弦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