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咳嗽时有小便溢出,不能自控。《素问·咳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用茯苓甘草汤、加味茯菟汤等方治疗。临床上膀胱咳的发病不单是肺或脾或肾的病变所致,因为肺脾、肺肾之间有着母子相生的生理关系,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它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常相兼致病,如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后天缺乏、先天失养等。
咳嗽气短大减,纳食增,咳嗽时有小便溢出,不能自控。
属肾阴亏损,肺气虚弱,古人有表在肺、本于肾之说。盖新产之后,肾阴不足,难以纳气归根,故而喘也;肾虚则失约于膀胱,故小便频数,咳而遗尿;虚则子盗母气,致肺失宣降而咳嗽浮肿,不得平卧。
鉴别诊断
1、从肺论治膀胱咳
病因病机:《素问经脉别论》上说:饮入于胃 …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医学入门》谓 “ 肺为五脏华盖,内通膀胱 ,可见,肺对水液代谢和膀胱主小便的功能有制约调节作用,无论外感、内伤伤及肺,致使肺气亏虚,其制约调节的作用失常,则会出现咳嗽或者咳而遗尿。《素问 咳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因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朝百脉,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肺气上逆而咳。病久迁延失治,肺气耗损,邪更易侵,肺气不足,上虚不能制下,咳嗽时肺气上逆,气虚之体在呛咳之时,下焦之气从上焦而暂脱,致使在下的膀胱气机失约,造成小便失禁。即《景岳全书》中所说:气脱于上而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类证治裁》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更易乘虚而入,肺脏愈虚,则易诱发或者加重咳而遗溺。
2、从肾论治膀胱咳
病因病机 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肾能帮助肺吸气,故称 “ 肾主纳气 ” 肾精充足,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干使之下纳于肾。若肾精亏损,不能助肺吸气,就会出现呼吸短促等症,所以有 “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 之说。又肾与肺为子母之脏,一主水,一主气,金水相生,水天一气,水气通调,百脉和畅,则为无病。倘肾中真阳不足,则水不归壑,泛为痰饮,冲肺而咳;真阴不足,则气不归元,虚火上炎,灼肺而咳。
即所谓水泛金寒则咳,水涸金枯亦咳。张景岳亦说:少阴肾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所以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虚也。又肾合膀胱,相为表里,感邪最易。肾无实而常虚,稍有不足,则虚损尽现。况病邪从肾而发,肾与膀胱司主小便的职能必不能全。真阴不足,虚火内动,脏热入腑,里热外达,热则张而不收;或真阳不足,肾和膀胱摄纳无权,从而出现咳而兼喘,小便有利,咳而遗尿的症状。
膀胱咳西医治疗
膀胱咳中医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方名:咳嗽遗尿方。
组成:北柴胡、当归、白芍、党参、麦冬、五味子、制半夏、青陈皮、黄芩、炙紫菀各10 克,蚕茧壳10 克。
主治:妇人气阴两虚,湿热郁结,膀胱括约肌松弛,每逢咳嗽,则小便失禁。
方解:方中用柴胡疏表逐邪外出:当归、白芍养血益阴,参麦散补气以收敛精气,半夏祛痰治咳.与紫菀、黄芩相伍,则清热化痰加强止咳之功,青皮、陈皮合用则理气宽胸,加强化湿祛痰之效.加蚕茧壳者.意在收缩膀胱括约肌之力.使小便有控制作用。全方合用.相辅相成,共收治咳止遗功效。
日常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日常预防
生活上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肾亏肺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藕、马兰头、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梨、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甲鱼、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
1、膀胱超声检查:B超是患者在就诊时经常接触到的医疗检查项目。在临床上,它被广泛应用于心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和妇产科疾病的诊断。
2、膀胱残余尿量测定:膀胱残余尿量测定正常情况下其小于5毫升。膀胱残余尿量测定临床意义:异常结果残余尿的出现表示膀胱的排尿功能代偿不全,残余尿量多少与下尿路梗阻的程度成正比。
3、膀胱输尿管返流显象:胱输尿管返流显象正常影像膀胱输尿管返流的诊断和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膀胱输尿管返流显象临床意义:异常结果膀胱输尿管返流的诊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功能不正常,使膀胱尿液返流回输尿管的现象称为膀胱输尿管返流。
4、膀胱逼尿肌功能检查:膀胱逼尿肌功能检查正常时膀胱内压排尿前一般在25厘米水柱以下。当膀胱充盈容量达I 50一250毫升时,耻骨上有膨胀感,在充盈过程中没有无抑制性收缩;膀胱胀满时,有排尿急迫感,但能随意起始或终止排尿。
5、膀胱触诊、膀胱叩诊等的检查。
临床上膀胱咳的发病不单是肺或脾或肾的病变所致,因为肺脾、肺肾之间有着母子相生的生理关系,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它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常相兼致病,如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后天缺乏、先天失养等。所以临床上要根据脏腑病变的主次,标本兼顾,辨证论治,使虚则得补,阴平阳秘,脏腑功能健运,则水液代谢正常,下元固摄有权,则咳停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