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游丹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传染病,以局部皮肤红赤如丹,形如片云,游走不定为特征。又名“走马天红”、“游火”。本病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皮肤网状淋巴管炎。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多发于初生婴儿及学龄儿童。头面、胸腹、四肢均可发生,但以四肢为多见。病发病急骤,初起局部皮肤鲜红或片状,形似云彩,漫延迅速,灼热疼痛,稍高出皮肤,边缘清楚,游走不定,可伴恶寒高热等全身症状,患部可伴发水疱,偶有结毒化脓,皮肤溃烂,坏死,而致蛀骨。治疗不当可因邪毒入侵内脏,致高热、神昏、抽搐甚至死亡。
1.多见于夏秋季,新生儿发病率高。
2.局部皮肤红肿,形如云片,游走不定,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病重者可出现高热、神昏、抽搐等。
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病因:
赤游丹的发病原因,多因局部皮肤损伤,脐部疾患,臀部湿疹,种痘,虫咬,护理不善等,为外风邪毒所侵,以致感染成病。邪毒袭人经脉,随气血流走全身,发于肌表,因而出现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等风火热毒证候。如邪毒炽盛测可入脏入腑内陷心营,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风火交炽,心神受扰,肝风内动的证候。此外,亦有因孕妇热毒壅结于内,遗患胎儿,以致出生后热毒蒸发于外而为病。
发病机制: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组织炎: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3.多形日光疹: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4.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5.癣菌疹:发于小腿部的癣菌疹,常呈红斑样,水肿不明显,足癣症状减轻或治愈后症状即随之消失。
6类丹毒: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培养及接种试验阳性。
赤游丹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赤游丹中医治疗
治疗重在清解胎毒,发在面部兼以疏风,发在下肢兼以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生地,当归,车前子,泽泻,木通,生甘草1。水煎,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发于颜面部者加板蓝根、牛蒡子、天花粉、白芷。发于胸腹部者加郁金、黄连、玄参。发于上肢者加桑枝。发于下肢者加川牛膝、木瓜、黄柏、鸡血藤等,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金黄膏外敷(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
紫草用麻油浸泡,每日搅拌1次,至麻油呈深紫红色,滤过,外擦。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适宜食物: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饮食清淡。
3)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4)宜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动物肝脏、鸡蛋、鳝鱼、螃蟹、叶菜类蔬菜、黄豆、乳 类、豆瓣酱、黑木耳。
5)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枣、柚、柑橘、猕猴桃、苋菜、油菜、苦瓜、番石榴、 山楂、柠檬、豆类、马铃薯等新鲜蔬菜、水果。
2、饮食禁忌:
忌辛辣油腻刺激食物。
1.卫生及护理
保护皮肤清洁,避免损伤感染。对患儿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
2.脐、臀部洁净
注意脐部、臀部的干燥,若有湿疹溃破时,应及时治疗,选用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
3.休息、饮食宜忌
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牛、羊、狗肉等发物之品。
1.临床可见壮热,局部皮肤红肿、灼热、发硬,边缘隆起,迅速向周围扩大,边缘清楚,稍压褪色。
2.血白细胞增多,多在20X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
3.血培养可见链球菌生长。
本病一般可自愈,较少并发其他疾病。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故对于患者特别是年龄小的婴幼儿,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若出现有高热、寒战、少尿症状,检查有明显的肾功能异常,需要警惕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