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
别名:皮肤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primary cutaneous immunocytoma)为罕见的淋巴瘤,同义名,皮肤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lymphoplasmacytoid tymphoma of skin)。预后良好(5年存活期100%),其特点为表达单型胞浆免疫球蛋白的小淋巴细胞,淋巴浆细胞样细胞和浆细胞增生。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内科 血液科
  • 需做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尿常规  浆细胞  血常规  便常规  细胞免疫检查
  •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3个月
  • 治愈率:
    65%
  • 患病比例:
    0.0025%
  • 好发人群:
    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皮肤免疫细胞瘤在西欧国家较多见,占CML的15%~20% ;在我国虽未见报道,但是否罕见,今后尚值得注意,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无性别差异,呈单发性或多发(皮下)皮肤结节,好发于四肢,皮肤结节自行迅速发生,呈鲜红,紫红至棕红色,或融合成浸润性斑块,高出皮面,极少鳞屑,很少破溃,偶或自行消退,个别患者的结节可自原先存在的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发展而成,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的病程良好,对局部治疗效果好,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患者约20% 示单株丙种球蛋白,可发生淋巴结和脾肿大,少数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晚期可继发白血病,并可去分化而发展成高度恶性的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或Waldenström病。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一)发病原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要看患者的实际病情。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性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浆细胞瘤: 皮肤浆细胞瘤大多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表现,属原发性者极罕见。

2.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 多见于躯干和面部,瘤细胞属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性,无PAS阳性包含物,免疫球蛋白染色示在细胞膜表面或缺如。

3.原发性和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的区别: 前者皮肤损害多位于肢体,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单一型细胞占20% ;后者皮肤损害分布全身,50% 有单株丙种球蛋白,半数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单一型细胞占40% 。

4.B细胞假性皮肤淋巴瘤: 发现单一型浆细胞和(或)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有助于皮肤免疫细胞瘤与B细胞假性皮肤淋巴瘤的区别。

5.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 :产生IgM的瘤细胞分泌巨球蛋白至血液内。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西医治疗

(一)治疗  

放射线疗法。   

(二)预后   

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的病程良好,对局部治疗效果好。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患者约20% 示单株丙种球蛋白,可发生淋巴结和脾肿大,少数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晚期可继发白血病,并可去分化而发展成高度恶性的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或Waldenström病。预后良好(5年存活期100%)。

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组织病理:真皮和皮下组织内瘤细胞浸润,在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中大多呈片状或团块状;在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中常呈弥漫性,除见少数组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以及很多肥大细胞外,表现为在以小淋巴细胞的背景中出现:

1.较多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核内或胞浆内有对MGP和PAS呈阳性反应的物质(免疫球蛋白)。

2.较多甚至很多散在的浆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的百分比在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中占20%,多位于浸润灶周围,在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中占40%。

3.尚见一些向浆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具有不规则形胞核的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特殊浆细胞和浆母细胞)的混合形浸润,多形性较明显,核分裂象亦较多见,免疫标记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合成单克隆C3受体和IgG(少数病例中IgA或IgM),瘤组织内免疫球蛋白(大多为IgMK型)增加。

4.免疫组化:特点为肿瘤细胞表达单型胞浆免疫球蛋白重和轻链分子,免疫细胞瘤,瘤细胞表达CD70但缺乏CD50浸润内浆细胞CD20-,大多数病例可查到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少数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晚期可继发白血病,并可去分化而发展成高度恶性的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或Waldenström病。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