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胸长神经卡压症

胸长神经起源于颈5,颈6,颈7神经根,支配前锯肌,该神经卡压极少引起医师关注。作者在研究肩胛背神经解剖时,发现大多数肩胛背神经在颈5神经的起始与胸长神经的颈5神经起始合干,合干部分穿经中斜角肌的腱性起源和腱性纤维环,从而想到起源于颈5神经的胸长神经也可能与肩胛背神经一起受到卡压,胸长神经受到卡压将产生临床症状有颈部,背部均有明显的压痛点,而且按压背部的压痛点可诱发前臂内侧及手指发麻,患者诉左胸前不适,刺痛,左侧胸壁及腋下不适,有从背后痛到心前的感觉,做颈部局部封闭后,患者全部症状消失。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症状解析

1.病史和症状

(1)患者可能有颈部不适和“颈椎病”病史。

(2)胸前壁,胸侧壁和腋下不适,有胀痛,针刺样痛,如在左胸壁,酷似心绞痛。

(3)如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可能诉有从背后一直痛到心前的感觉。

(4)心内科检查资料不支持心绞痛。

2.体征

(1)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压痛显著。

(2)叩击胸前可能诱发胸前刺痛。

(3)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时有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体征。

3.特殊检查 于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上下压痛最显著点,用0.25%布比卡因2~3ml局部封闭,全部症状消失。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病因:

胸长神经的卡压常仅发生在起源于颈5神经根的胸长神经,亦即是颈5神经根受卡压所致。

(二)发病机制

胸长神经支配前锯肌,前锯肌的作用是使肩胛骨外展,外旋,在前推运动中,前锯肌牵拉肩胛骨向外远离脊柱,并使其紧贴胸壁,前锯肌麻痹时,上肢外展可能受限,外展不能超过头部,作者在临床上诊断的胸长神经卡压无一例上肢运动受限,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胸长神经卡压仅仅发生在起源于颈5神经根的胸长神经,起源于颈6,颈7神经根的胸长神经并没有卡压,所以未见到有因胸长神经卡压而引起的肩外展功能障碍,肩胛背神经和颈5神经根的胸长神经在起始部常常合干,所以两者常常一起被卡压,两者同时卡压的临床特点是患者有从背后痛到胸前的感觉,有时还可能合并颈5神经根卡压,如同时还有肩部的不适,可能诊断会更明确一些。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患者有胸前不适,刺痛,排除了心脏的疾病,颈部痛点局部封闭后症状消失时,要高度考虑胸长神经卡压的可能。

鉴别诊断

1.心绞痛:左前胸的疼痛必须和心绞痛鉴别,做有关心脏的检查,必要时请心内科专家会诊。

2.胆绞痛:患者有右前胸的不适和疼痛时应想到胆囊,胆道的疾病,注意腹部体征和胆道病史,不难排除。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胸长神经卡压症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颈部痛点局部封闭,颈部理疗。   

2.手术治疗 颈5、颈6神经根松解,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合干松解,如合并TOS,则切断前、中斜角肌和小斜角肌。   

(二)预后   

作者诊治过16例胸长神经卡压症患者,其中10例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4例合并TOS,2例为单纯胸长神经卡压。10例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的患者有6例保守治疗,其中4例经3~4次颈部局部封闭症状消失,2例效果不佳后改手术治疗。共有10例手术治疗,其中4例合并TOS的患者术后胸前不适、疼痛均消失,但有3例背部一直仍感不适,1例较术前为重。现仍在间断做颈部局封治疗。   

2例单纯性胸长神经卡压患者中,1例经保守治疗,做3~4次颈部局部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另1例手术治疗,做颈5神经根松解及肩胛背神经与胸长神经合干松解,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胸长神经卡压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1、胸长神经卡压症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如香蕉、草莓、苹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胶等。以此增强个人抗病的体质。平时还要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胸长神经卡压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胸长神经卡压症是一种与现代生活和工作条件密切相关的病症,完全可以预防,而且预防的方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尽量避免长时间体位处于僵持,避免体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并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工作一段时间,就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放松的动作。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特殊检查:(1)于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上下压痛最显著点,用0.25%布比卡因2~3ml局部封闭,全部症状消失。(2)患者有胸前不适、刺痛,排除了心脏的疾病,颈部痛点局部封闭后症状消失时,要高度考虑胸长神经卡压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是当压迫严重且持久时,可造成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髓鞘发生Waller变性。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造成损害,因此本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