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咽下过多被胎粪或细菌污染的羊水、母血或阴道内黏液分泌物等,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的新生儿呕吐。多见于有难产、窒息史或过期产史的新生儿。主要特点为因吞入大量羊水,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内容为羊水,也可带血,胎粪排出正常,腹部无异常体征。持续1~2天后多自愈。呕吐严重者可用生理盐水洗胃,一般1-2次呕吐即可停止。
常于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吐出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带绿色,为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含咖啡色血样物,开始喂奶后呕吐常加重,进奶后即吐出,但一般情况正常,无呛咳,也无发绀等症状,胎粪排出正常,有时可排黑便,大便潜血阳性,体检腹不胀,看不到胃型或肠型,也无其他异常体征,通常在1~2天内,将咽下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以及血液吐净后,呕吐即停止。
(一)发病原因
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宫内可吞入少量羊水,对胎儿的胃黏膜并无刺激,但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如吞入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或已被感染的羊水,或含较多母血的羊水,即可发生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因吞入大量羊水,或羊水已被传染,则均可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
生后未进食已开始呕吐,呕吐内容为绿色黏液,或带血液,有难产,窒息或过期产史,为本病诊断要点,并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食管,肠管闭锁等。
吐血量多时需与新生儿自身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如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新生儿出血症,也可有呕血症状,可做APT试验,取患儿呕吐物或大便中血性标本,加水搅匀,使之溶血,沉淀后,取清液5份加1%氢氧化钠1份,1~2min后观察,若呈棕黄色,表示血液来自母体,因成人血红蛋白遇碱则变性,若呈红色,表示血液来自新生儿本身,因新生儿血以胎儿血红蛋白为主,具有抗碱性,不变色,经上述试验,如证明为母血,可确诊为本病。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西医治疗
症状轻者一般都不需要治疗,呕吐量大者应注意让患儿侧卧,以免吸入。吞入液体吐净后,1~2天内自愈。
呕吐重者可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有水电解质紊乱者应予以纠正,适当补液。
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取5%碳酸氢钠溶液12 ml加生理盐水18 ml配制成2%碳酸氢钠溶液30 ml,用注射器通过置入的胃管吸尽胃内容物后,注入2%碳酸氢钠溶液10 ml,保留2~3 min,吸出灌入的液体,如此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12 h内呕吐停止予洗胃1次,如仍呕吐者,可再洗胃1次。
针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处理,轻者需暂禁食,给予支持治疗,待1~2天呕吐干净后可自愈,再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不会很大,但若频繁呕吐,吐出物中带有胎粪或呈咖啡色时,必须禁食,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给予吗丁啉,每次0.3mg/kg,每日3次,通过增加胃蠕动而有利于胃排空,促进呕吐停止,尽早进食。但对咽下的羊水呈中重度污染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单用吗丁啉效果差,并且需要洗胃后才能发挥其疗效。对此,近年临床应用乳酸菌素片配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
乳酸菌素片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增进肠蠕动以及能选择性地杀死消化道致病菌、保护有益菌生长和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等功能。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可使咽下的羊水及其胎粪尽快排出,与吗丁啉起协同作用,避免洗胃环节,使治疗更为简便。另外,乳酸菌素片的应用又促进了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有利于肠道消化功能恢复正常,为尽快进食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对中、重度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辅用乳酸菌素片,可使患儿呕吐尽快停止,觅食反应和消化功能增强,缩短病程,且无需洗胃处理,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用法为每次1/4~1/3片,碾细后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一般只需用3次,重者可再用3次,呕吐停止即不再用,与吗丁啉一起停服,并开始喂养。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但须注意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死亡。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新生儿不能自主饮食,需要医生针对具体的给予饮食指导,营养要保证。
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防止难产,宫内窒息和过期产等,提高接生技术水平,防止吞入羊水过多。
一般轻症病例实验室检查正常,如并发肺炎或吞入污染的羊水,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大便潜血阳性;重症可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应作血钠,钾,氯,钙和血pH值检查。
应作影像学检查,除外消化道畸形,胸片检查注意有无吸入性肺炎。
重者可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呕吐物吸入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