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正常的直径约1.5cm,因此容易发生梗阻。由于幽门通过障碍,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入肠,而在胃内大量潴留,导致胃壁肌层肥厚,胃腔扩大及胃黏膜层的炎症,水肿及糜烂。临床上因病人长期不能正常进食,并大量呕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并有严重脱水、低钾及碱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
一般病人都有较长溃疡病史,随病变的进展,胃痛渐加重,并有嗳气、反胃等症状。病人往往因胃胀而厌食,抗酸药亦渐无效。胃逐渐扩张,上腹部饱满,并有移动性包块。体征:消瘦、倦怠、皮肤干燥并丧失弹性,可出现维生素缺乏征象,口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上腹膨胀显著,能看见胃型和自左向右移动之胃蠕动波。叩诊上腹鼓音、振水音明显。
症状
幽门梗阻的特异性的症状是呕吐隔夜食物,是否伴有疼痛以及呕吐的轻重与溃疡部位和梗阻原因有关。
1.呕吐:
呕吐是幽门梗阻的突出症状,其特点是: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晚上,呕吐量大,一次可达一升以上,呕吐物为郁积的食物,伴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吐后感觉腹部舒服,因此病人常自己诱发呕吐,以缓解症状。
2.胃蠕动波:
上腹可隆起的胃型,有时见到胃蠕动波,蠕动起自左肋弓下,行向右腹,甚至向相反方向蠕动。
3.震水音:
胃扩张内容物多,用手叩击上腹时,可闻及水震荡声。
4.其他:
尿少,便秘,脱水,消瘦,严重时呈现恶液质。
5.疼痛
幽门梗阻患者,并不一定出现疼痛,如溃疡病经治疗痊愈后,因瘢痕所致的幽门梗阻,虽腹胀,呕吐严重,但一般并无腹痛,在溃疡病的发作期,因局部水肿,炎症或幽门痉挛所引起的幽门梗阻,则常伴有明显的上腹痛,幽门管溃疡,幽门前或十二指肠接近于幽门的溃疡均可产生疼痛,此类腹痛多为持续性,进食后腹痛加剧,呕吐后可减轻,多数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有暂时效果。
体征:
病人消瘦,倦怠,皮肤干燥、丧失弹性,而且可出现维生素缺乏征象,口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上腹膨胀显著,能看见胃型和自左向右移动之胃蠕动波。叩诊上腹鼓音,振水音明显。能听到气过水声,但很稀少。Chvostek和Trousseau 征阳性。
分类
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有四种:
1.痉挛性梗阻:幽门附近溃疡,刺激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2.炎症水肿性梗阻:幽门区溃疡本身炎症水肿。
3.瘢痕性梗阻:溃疡胼胝硬结,溃疡愈后瘢痕挛缩。
4.粘连性梗阻:溃疡炎症或穿孔后引起粘连或牵拉。
位于幽门或幽门附近的溃疡可以因为黏膜水肿、或因溃疡引起反射性幽门环行肌收缩,更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溃疡所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因溃疡病引起的幽门梗阻约占10%。
瘢痕挛缩(20%):瘢痕挛缩所致幽门狭窄,瘢痕性幽门梗阻,则无法缓解。且不断地加重。幽门痉挛纯属功能性,其余均属器质性病变。幽门黏膜水肿与胃的炎症有关,虽属器质性病变,但可自愈;只有瘢痕性狭窄则非手术不能解决。
幽门肌肥大(30%):还有的成年人也可发生幽门肌肥大而产生幽门梗阻。幽门痉挛的发作或加重常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解除梗阻,黏膜水肿可随炎症减轻而获得消退。产生幽门梗阻往往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并存所致。因肿瘤造成的梗阻可参见胃癌。
发病机制
1.病理分型:胃幽门梗阻分为3型:
①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梗阻为间歇性。
②幽门梗阻为水肿性,也表现为间歇性。
③瘢痕性,为持续性,是绝对手术指征,在梗阻的初期,胃壁通过加强蠕动促进排空而代偿性胃壁增厚。
2.病理生理:梗阻一旦发生,则食物及胃液发生潴留,不能通过幽门进入小肠,甚至发生呕吐,不但影响正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且可造成大量水与电解质的异常丢失,从而引起全身与局部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全身病理生理改变:
①营养障碍:由于摄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与吸收,再加之以呕吐,必然导致营养障碍,包括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
②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1500ml,胃液2500ml,共4000ml左右,每升的胃液中平均含氯140mmol,钠60mmol,钾12mmol,当幽门梗阻时,分泌的液体非但不能回吸收,反而因呕吐使电解质大量丢失,水分的丢失首先影响细胞外液,结果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分外移,使细胞内脱水,如继续呕吐,又得不到补充,则可出现循环衰竭,由于呕吐物中尚含有大量电解质,故可出现下列情况:
A.缺钾:由于胃液内的钾含量高于血清钾,故当胃液大量丧失时,钾离子即可大量丢失,加以患者不能进食,从食物中不能获得,肾脏又不断继续排钾,可使钾更加缺乏,在饥饿状态下,体内发生分解代谢,结果使钾由细胞内移至细胞外,此时虽有较重之缺钾,但血清钾可仅稍低于正常,易被误诊。
B.缺钠:胃液内钠的含量虽比血浆低,但如大量呕吐,且又不能经口摄入,亦可引起缺钠,幽门梗阻患者,由于大量呕吐,细胞外液减少,血液浓缩,故血浆钠只轻度降低,亦易被误诊。
C.酸碱平衡的紊乱:正常胃的壁细胞可使水与CO2生成碳酸,后者离解为H+及HCO3-,H+进入腺管腔和Cl-结合为盐酸(HCl),HCO3-则反回循环,肠黏膜上皮在碱性环境中亦可制造碳酸(H2C03),离解后成HCO2-和H+,前者进入肠液,后者则回至血循环,与血循环内的HC03-中和;胃液内的HCl至肠内又与HC03-中和,从而达到酸碱平衡,幽门梗阻时,因大量呕吐,使胃内HCl大量丢失,使上述平衡遭到破坏,血内HCO3-逐渐增加,破坏了(HCO3-)/(H2CO3)的比值,使血内缓冲碱总量增加,pH上升,造成代谢性碱中毒,此类碱中毒,多有低氯及低钾,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为幽门梗阻特有的代谢紊乱,由于血液内钾的缺乏,则在远端肾小管细胞内钾离子也减少,故只有氢离子(H+)与钠离子相交换,尿排H+量增多,使尿呈酸性,这种代谢性碱中毒的患者因而有酸性尿的矛盾现象,也是幽门梗阻所特有的现象,说明患者除有低氯性碱中毒外,还有低血钾的存在。
(2)局部病理生理改变:幽门梗阻常为逐渐形成,即由部分梗阻逐渐加重至完全梗阻,在梗阻初期,为了使食糜能排入十二指肠,胃蠕动增强,胃壁肌层呈代偿性肥厚,但胃无明显扩大,随着梗阻不断加重,胃虽有强烈的蠕动,亦难克服幽门的阻力,胃乃逐渐扩张,蠕动减弱,胃壁松弛,胃发生潴留,呈袋状扩张。
由于胃内容物潴留,使幽门窦黏膜受到刺激,产生胃泌素,促使胃壁细胞分泌增加,胃黏膜发生炎症变化,甚或产生溃疡。
诊断
根据溃疡病史及典型的症状与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引起梗阻之确切原因,以及某些少见之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包括外在性压迫,则需采用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
体格检查:患者多有营养不良,消瘦及明显脱水征,梗阻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如未经治疗,可出现碱中毒的临床表现。
腹部检查可见上腹膨隆及由左上向右下方移动之胃蠕动波,少数患者还可见到逆蠕动,左上腹可略加刺激即可出现蠕动波,如在空腹时于上腹部有振水音存在,则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有长期溃疡病史的患者和典型的胃潴留及呕吐症状,必要时进行X线或胃镜检查,诊断不致困难,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活动期溃疡所致幽门痉挛和水肿
有溃疡病疼痛症状,梗阻为间歇性,呕吐虽然很剧烈,但胃无扩张现象,呕吐物不含宿食,经内科治疗梗阻和疼痛症状可缓解或减轻。
2.胃癌所致的幽门梗阻
病程较短,胃扩张程度较轻,胃蠕动波少见,晚期上腹可触及包块,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窦部充盈缺损,胃镜取活检能确诊。
3.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梗阻性病变
如十二指肠肿瘤,环状胰腺,十二指淤滞症均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伴呕吐,胃扩张和潴留,但其呕吐物多含有胆汁,X线钡餐或内窥检查可确定硬阻性质和部位。
4.胃幽门部硬癌
病期较溃疡性梗阻短,X线钡餐检查出现幽门部充盈缺损,胃镜加活检可明确诊断。
5.成人幽门肥厚症
X线钡餐发现幽门管细小而外形光滑,十二指肠球底部有凹形阴影。
6.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梗阻
如十二指肠肿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环状胰腺,胰头癌等。
7.胃黏膜脱垂间歇性上腹痛
制酸剂不能缓解,改变体位如左侧卧位时可能缓解,X线钡餐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部“降落伞”状缺损。
幽门梗阻西医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对病史较长之严重患者,应首先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轻症患者:由于溃疡病所致之幽门梗阻,胃酸一般较高,呕吐后丢失的氯多于钠,故补液可全部用生理盐水,待尿量增至每40~50ml/h后,则可由静脉补充氯化钾,此法常可使脱水和轻度低氯性碱中毒得到纠正。
(2)危重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超过30mmol/L或血氯低于85mmol/L,则除纠正脱水外,尚可静脉给予2%氯化胺溶液。但此种溶液不仅对肝脏有影响,且治疗效果也欠佳,现多已不用。近年来,多应用0.1mol HCl溶液作静脉滴注治疗低氯性碱中毒,效果良好,补氯量可根据血Cl-的测定来计算:
补氯量(mmol/L)=血氯下降值(mmol/L)×体重(kg)×0.25。所得的mmol/L数,按0.1mol等渗HCl溶液1mmol=10ml计算补给。
例如:一幽门梗阻患者,体重60kg,血氯测定为75mmol/L,按以上公式计算则为:
补氯量=(103-75)×60×O.25=420mmol,即需补0.1mmol的HCl4200ml。
盐酸溶液须经静脉插管缓慢滴入腔静脉,并应在24h输完。在输注期间,应根据Na+、K+丢失情况,加入等渗盐水及氯化钾溶液,同时应每4~6h重复测定K+、Na+、Cl-及二氧化碳结合力,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2.改善营养
幽门梗阻患者由于长期呕吐,营养情况一般较差,因此除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外,尚应补给足够的热量,以免过度消耗自身的脂肪和蛋白。但一般的静脉补液,每天所供给的热量有限,故对病情较重营养很差的患者,应给予全胃肠外营养。
3.胃肠减压
有效的胃肠减压不但可以解除胃潴留,同时也可使胃本身的血液循环及黏膜的炎症得到改善。对一些较重的患者,可用等渗盐水洗胃,以便使黏膜迅速恢复,有利于手术或进一步检查。如梗阻系因水肿或痉挛所致,经减压后,随着水肿的消退,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4.手术治疗
幽门梗阻为溃疡病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则应根据病人情况,设备条件以及技术力量来决定。应以安全、有效并能根治溃疡为原则。
(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要充分,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改善营养状况,洗胃3天以上。消除胃局部的炎症与水肿。
(2)手术方法:
(1)胃空肠吻合术:方法简单,近期效果好,死亡率低,但由于术后吻合溃疡发生率很高,故现在很少采用。对于老年体弱,低胃酸及全身情况极差的患者仍可考虑选用。
(2)胃大部切除术:如患者一般情况好,在我国为最常用的术式。
(3)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引流术,对青年患者较适宜。
(4)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近年有报道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及幽门扩张术,取得满意效果。幽门梗阻患者术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术前2~3天行胃肠减压,每日用温盐水洗胃,减少胃组织水肿。输血、输液及改善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手术治疗胃溃疡幽门梗阻仍以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手术为主。也可考虑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SV A),毕Ⅰ式或Ⅱ式吻合。术后远期疗效优良,溃疡复发率低。对于DU伴幽门梗阻者,除以上手术外还可选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扩张术,或附加引流术。单纯胃空肠吻合术不宜采用,因复发率(吻合溃疡)高达30%~50%。
预后
经短期内科治疗无效,说明瘢痕挛缩为引起幽门梗阻的主要因素。经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后,90%以上可获得满意疗效。
幽门梗阻中医治疗
在中医学中幽门梗阻属“反胃”、“停饮”的范畴。曾有记载:“反胃者,饮食倍常,尽入于胃矣,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积至一日一夜,腹中胀闷不可忍而复吐,原物酸臭不化,此已入胃而反出,故曰反胃。”中医在治疗因幽门括约肌痉挛或幽门附近炎症水肿所引起的幽门梗阻有较好的办法。往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经过禁食、补液、胃减压,同时配以中药治疗,可促进幽门水肿的消退和解除幽门痉挛,还能促进胃的排空,调整脾胃功能。中医认为幽门梗阻证候属中焦虚寒,停饮反胃‘因此,治疗上采用温中散寒,化瘀通里,有人用化瘀通幽汤治疗,药用黄芪,枳壳,瓦楞子,丹参,桃仁,桂枝,炒莱菔子,白芍,大黄。用法是通过胃管抽尽胃内潴留液,然后注入化瘀通幽汤煎剂150毫升,夹住胃管2~3小时,每日灌注两次(1剂)。重者可用1剂半或两剂,每日灌注3~4次。如果幽门梗阻减轻,胃排空逐渐恢复,则可根据溃疡的特点以及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对于瘢痕性完全性幽门梗阻则考虑手术治疗。
幽门梗阻其他治疗
1、针灸:对于脾胃虚寒型呕吐,宜选用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公孙等穴。
本方中脘,胃俞,脾俞,公孙理脾健胃,调中焦而平冲逆之气。足三里以调胃降逆止呕,取内关开胸解郁,宣通上、中二焦气机,使气机升降正常。因是虚证,故用补法,针后加灸,以助温中散寒止呕之力。
2、新医疗法:对脾胃虚寒,胃潴留,胃扩张明显者,宜用新针增加胃张力,消除胃膨胀。
主穴:腹正中线旁开三寸与胃下界之交点。
配穴:中脘,足三里,气海透中极。
方法:用七寸针在两侧主穴同时进针,沿胃下界斜向腹中线作肌层透针,进针同时捻转,得气后即可退针。配穴每次取一个,交替使用。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饮食注意事项:
一、改善饮食习惯,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物质,吃七分饱,维持规律、正常的饮食习惯。溃疡虽然容易治疗,但是出容易复发。除饮食要注意外,烟、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及消除过度的紧张,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二、胃酸过多要多摄取蛋白质,十二指肠溃疡要节制刺激性食品,胃酸过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抑制胃酸分泌,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品。除禁烟、禁酒或节酒外,消除过度紧张也很重要。遵照医生指示,服用控制胃酸分泌的制酸剂。在食物方面,因胃液分泌过剩,为保护胃壁,要多摄取蛋白质。蛋白质丰富又不刺激胃的食品有豆腐、白肉鱼及牛奶等。豆类中也含有许多上等的蛋白质,但豆类不易消化,必须煮软后再食用。豌豆煮清淡、松软些,也可健胃整肠。要使胃的粘膜强健,维生素也是十二指肠溃疡不可缺少的,要多多吃水果及蔬菜等丰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使用油煮食时,若能善用橄榄油或胡麻油,也能抑止胃酸分泌,不过,不可过量。应该节制的则有虾子、贝类等不易消化的鱼贝类、多脂肪的肉类、笋子、地瓜等纤维多的蔬菜及过酸过甜的食品。蔬菜类要尽量煮软,再食用。咖啡、红茶及香辣调味料会强烈刺激胃,平时就要节制食用或调淡些食用。
积极有效的治疗溃疡病,防止出现痉挛性、水肿性和瘢痕性幽门狭窄而引起的梗阻。改善饮食习惯,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物质,吃七分饱,维持规律、正常的饮食习惯。溃疡虽然容易治疗,但是出容易复发。除饮食要注意外,烟、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及消除过度的紧张,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因脱水常有明显血浓缩,病程较长时可有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血清钾,钠,氯降低,已出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血气分析pH>7.45,B.E>+3,PCO2可降低,严重患者可因尿少而出现血中尿素氮或非蛋白氮升高,如患者有缺钾时,则尿可呈酸性。
1.胃容物抽吸
是判定有无胃潴留的简单可靠方法,如餐后4h仍能抽出胃液300ml以上,或禁食一夜后晨起可抽出胃液200ml以上,提示胃潴留存在,若胃液中混有宿食,则支持幽门梗阻诊断。
2.盐水负荷试验
抽尽胃液后,注入等渗盐水750ml,30min后再抽出全部胃内容物,若达400ml以上,可认为有幽门梗阻存在。
3.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胀大之胃泡,如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且可了解梗阻之性质,但对有严重梗阻之患者,由于胃内有大量食物存留,影响钡剂之充盈,故常不能判明梗阻之性质,对此类患者可先行胃肠减压,待吸尽胃内容后再行钡餐检查,常有助于诊断。
4.纤维胃镜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不但可确定梗阻之有无,同时可确定梗阻之性质,并可做刷洗细胞检查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如胃潴留影响检查,可在直视下吸引后再行检查。
病程较长,病人逐渐出现全身乏力,日益消瘦,体重下降,尿少,便秘,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及手足搐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