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平底足常见病
别名:平足症

足弓是人类特有的解剖结构,系适应长期单一站立及行走的需要演变而来的,由于人的生活方式及所处的环境不同,正常人足弓的高低不一,足弓低平者并不是造成平足症的原因,只有某些原因致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时才形成平足症(the flap foot)。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外科 骨外科
  • 需做检查:
    骨骼触诊  X线碘油造影  磁共振平扫
  •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120天
  • 治愈率:
    一般在正规综合三甲医院的典型病例治愈率(治愈率20%)
  • 患病比例:
    5%
  •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1、姿势性平底足

即发病初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仅在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足部疲乏,酸痛,足底和足背浮肿,一般经休息后可完全消失。

2、痉挛性平底足

即发病中期,由姿势性平底足发展而致,主要表现为腓侧肌群痉挛,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下塌,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经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

3、强直性平底足

即发病晚期,由以上2种类型处理不当发展而来,痉挛的腓骨肌发展为强直,足骨间韧带亦强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消失,行走及站立困难,疼痛却减轻,由于足的正常功能消失,不能吸收震荡力,可出现腰及下肢其他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而致疼痛。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遗传因素(30%)

生后即有平足和负重线不正者,一般无症状,只有在平足程度严重或客观条件不利时,才出现症状,渐渐由轻变重,终致足关节发生创伤性改变,关节活动减少以致消失,这种情况其父母中可有一方或双方患平足症。

先天性骨畸形(20%)

常见的骨畸形有舟骨结节畸形增大,副舟骨或舟骨结节骨骺分离,这些均可减弱胫后肌的支持力和弹簧韧带的稳固性,致使距骨头下垂及内倾,足底外翻等,此外,第1跖骨短,先天性跗骨桥等也可产生平足症。

足肌无力(20%)

平素足弓和负重线正常,若足内外在肌软弱,常诱发平足症,造成足肌无力的因素有:全身营养不良;久病后肌肉无力;体重突然明显增加;站立或行走姿势不良,足尖向外,负重线移至趾内侧;跟腱短缩,足跟不能着地,载重线也内移等,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加上感染,鞋不合适,踝部扭伤,突然过度负重或长途跋涉,超过本身的耐力,肌肉韧带势必被牵拉而产生足部剧痛,足部明显水肿和肌肉痉挛,最初为急性足部劳损,即足弓疼痛,疲劳,经休息,理疗等增进血液循环后,即可恢复正常,如处理不当则出现腓骨长肌痉挛,足外展,外翻畸形,足内收,内翻活动减少,足部强直于外翻位,最后发生骨关节创伤性改变,此类也称为痉挛性平足症。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上述X线检查可确定诊断,足印检查表现为足底完全着地,甚至还向内侧突出。

鉴别诊断

平底足应与扁平足相鉴别:

1、扁平足主要表现为足弓的消失,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少数患者在站立或行走后出现足部疲劳很疼痛。根据病因,可以分为3种类型:

a、柔韧性扁平足:绝大多数扁平足都是柔韧性扁平足,非负重状态下存在正常足弓,负重后足弓消失。

b、僵硬性扁平足: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底平。多由舟骨、跟骨、距骨等联合畸形而引起。

c、副舟骨所致扁平足:由于副舟骨的存在改变了胫后肌肌腱的止点位置,这种解剖关系的异常导致足弓底平。

2、平底足足弓低不一定就是平足症,但平足症的足弓总是低平的,且有足外翻、弹性消失在久站或行走时有疼痛症状。平足症的病因甚多,大致分如下几类:

a、姿势性平底足即发病初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仅在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足部疲乏、酸痛足底和足背浮肿,一般经休息后可完全消失。

b、痉挛性平底足即发病中期由姿势性平底足发展而致,主要表现为腓侧肌群痉挛,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下塌,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经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

c、强直性平底足即发病晚期,由以上2种类型处理不当发展而来。痉挛的腓骨肌发展为强直,足骨间韧带亦强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消失,行走及站立困难疼痛却减轻由于足的正常功能消失,不能吸收震荡力,可出现腰及下肢其他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而致疼痛。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平底足西医治疗

(一)治疗 

平足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大多都有一定疗效,但尚无一种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故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  

1、姿势性平底足: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消除病因,给予理疗、按摩、锻炼足内在肌和外在肌(如在沙滩上行走跳跃或用足趾抓握小球等)、穿矫正鞋或使用足弓垫。  

2、痉挛性平底足:做足部理疗、按摩,对严重者在麻醉下行手法矫正外翻、外展及背伸畸形,用短腿石膏固定在内翻内收位。待畸形矫正后(一般6~8周),拆除石膏,改穿矫形鞋。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Miller手术、三关节融合术等。  

(1)Miller手术方法:  

①切口:从内踝下方2cm弧形向远侧延伸至足舟骨粗隆后,弯向跖侧,止于第1跖楔关节远侧2cm。  

②骨-骨膜瓣:潜行分离皮肤和浅筋膜,显露出距舟关节、足舟-第1楔骨关节、第1楔骨-第1跖骨关节的外侧,用骨凿凿出骨-骨膜瓣的背侧、跖侧和远侧边界。  

③第1跖骨-第1楔骨关节,第1足舟-第1楔骨关节融合:从这些关节上切除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薄片,使关节间形成一个狭窄的“V”形楔状间隙,楔形间隙较宽的底部位于跖侧和内侧面。  

④推进骨-骨膜瓣:将融合的关节面对合,在胫骨肌腱下方把骨-骨膜瓣牵向远侧,用2-0号不吸收缝线将其缝于附近的软组织。如足舟骨粗隆突出非常明显,将其凿成与第1楔骨平齐。  

⑤跟腱延长:如后足的外翻和前足的外展畸形被动矫正后,踝关节仍不能恢复至中立位,可能需要行跟腱延长术。     

(2)术后处理:术后采用长腿屈膝石膏管型分成前后两片,然后改用短腿步行石膏管型固定6~8周。术后12~14周开始使用踝足矫形支具3~6个月。  

3、强直性平底足:足弓完全塌陷,足骨变形,对无痛者可不用治疗,对疼痛者则行三关节融合术。  

(二)预后  

预后欠佳。 

平底足中医治疗

暂无可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平底足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合理饮食合理搭配,饮食注意事项不可单一偏食。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应戒烟、酒。加强钙的摄取量,应进食高钙食品,如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进要补充钙剂。也避免糖、酒、咖啡。这些物质将阻挠复原过程,并扰乱体内的矿物质平衡。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健康教育

进行足内、外在肌的功能锻炼,如足跖行走、跖屈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同时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以及避免过长时间站立等,对平足症的预防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X线片可显示以下骨关节畸形。

1、第1楔骨和第1跖骨与中线分离(偏向内侧)。

2、距跟重叠,表现为横弓破坏。

3、第1楔骨和第l跖骨的间隙消失,表现为距骨内倾及跟骨外翻。

4、跗骨间关节的半脱位。

5、拇外翻。

6、足顶角达105°~120°。

7、足弓指数小于0.29,重者可小于0.25。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由于不能吸取震荡力可导致下肢创伤性关节炎。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