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导航
概述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饮食保健
预防
检查
并发症
皮角

表现为龟头上长出火柴棒或筷子粗细的牛角状凸起,呈褐色或棕灰色,质地坚硬。据认为,是在龟头炎症的基础上表皮角质细胞增生形成的赘生物。皮角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展开全部
院前疾病咨询
到院就诊须知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需做检查:
    真菌组织病理学  皮损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对症治疗
  • 常用药物:
    暂无相关信息
  • 一般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治愈周期:
    3-6个月
  • 治愈率:
    30-50%,以控制症状为主
  • 患病比例:
    发病率约为0.001%--0.004%,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更高
  • 好发人群:
    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经常日晒的老年人多见
  • 相关症状:
  • 相关疾病:
症状解析

皮角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经常日晒的老年人多见,最常见于面部、头皮、颈、前臂和手背等曝光处,也见于眼睑、躯干、龟头等处。损害为单发或多发,为一种可高达2mm乃至25mm的锥形角质增生性损害,其高度往往大于横径。小如黄豆,大如羊角,常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有的呈弧形或分支如鹿角状。角突表面光滑或粗糙,基底较宽且硬,呈肤色、淡黄或褐色。病程缓慢,无自觉症状,并发于非肿瘤的皮角部分可以癌变。如在基底部出现潮红充血发红有浸润时,往往考虑为恶变的先兆。因此每个皮角应切除后作病理检查。

展开全部
病因解析

1、发病原因

病因为局限性圆锥形明显的角化性损害。

2、发病机制

损害绝大多数为良性,50%~60%皮损发生于脂溢性角化病,寻常疣,血管瘤或外毛根鞘瘤的基础上;20%~30%发生于癌前期角化病的基础上,20%发生于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的基础上。

展开全部
诊断解析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和组织病理检查即可诊断。

展开全部
治疗解析

1、治疗  

切除活检,根据基底部活检情况,采取最佳治疗。  

2、预后  

损害绝大多数为良性,20%~30%发生于癌前期角化病的基础上,20%发生于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的基础上。

展开全部
饮食保健

根据病情询问医生,制定饮食标准。

展开全部
预防解析

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展开全部
检查解析

组织病理:在皮角圆锥形角化过度基底处见各种不同的损害,最常见者为日光性角化病,有些为丝状疣,脂溢性角化病或鳞状细胞癌,偶见外毛根鞘瘤或基底细胞上皮瘤。

展开全部
并发症解析

可发生癌变。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