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cutaneous endometriosis)非常少见,其发病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1%-5.2%。发病年龄为35岁左右。多见于成年妇女腹部或外生殖器部位外科手术,特别是剖宫产手术史后的瘢痕处。也可自脐部或腹股沟处自行发生。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疼痛伴可触及的肿块形成。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容易误诊,主要误诊为缝线肉芽肿、疝和蜂窝织炎。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容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
损害为单个棕色或蓝色结节,直径为0.5~0.6cm,仅见于成年妇女,常有轻度触痛和疼痛,最常见于腹部或生殖器部位的外科手术瘢痕内,特别是见于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内,也有自然发生于脐部及腹股沟部者,在月经期间尤为显著,可随经期而肿胀或出血,损害呈良性而非进行性。
病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包括种植学说、浆膜学说、免疫学说(包括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缺陷)等。而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为进行外科手术时机械性种植引起。只要与子宫内膜组织接触的任何手术切口都可能引起内膜的种植,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为:经后期>经间期>分泌期>经前期>经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其中经后期子宫内膜主要由基底层细胞组成,最具生长活力。然而少部分脐部与外阴内膜异位并无手术史,可能与淋巴转移有关系。
在月经期损害增大或出血是诊断特点,需要与黑素瘤或血管瘤区别,后者与月经期无关,且有特征性病变。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治疗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等,下面逐一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他能在直视下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具有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疗程短等特点,对重症者,纤维化多,粘连紧密, 药物不易奏效患者都十分见效。药物对较大卵巢内膜样囊肿是无效,但通过手术可以保留有效卵巢组织。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和半根治性手术3种。
保守性手术一般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保守性手术的目的是消除或缩减异位病灶,重建正常的盆腔解剖结构,恢复盆腔环境.切断传入痛觉的神经以减轻 月经及性生活的痛苦,恢复生育功能。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该手术中,能够更好的切除异位病灶,缝合创面,重建盆腔腹膜,起到止血,彻底 冲洗的作用,提高手术后妊娠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保守性手术又分为腹腔镜手术、B超下行卵巢内膜样囊肿穿刺术、剖腹保守性手术。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用特定设计的刀、剪、钳等 进行病灶切除,分离粘连;B超下行卵巢内膜样囊肿穿刺术一般用于复发的患者;剖腹保守性手术一般用于较严重病灶粘连患者,或是无腹腔镜设备医疗机构。该手 术是挖除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但用这种方法是有限制的,患者病灶应一侧且较重,另一侧正常才可采用。
半根治手术可用于无生育要求,病灶严重,而年龄较大者(>45岁)不宜采用,该方法是全部切除子宫和病灶,但尽可能保留一侧正常的卵巢组织,以避免过早出现绝经期症状。该手术优点是复发率低,后遗症少。但仍有可能复发,因为保留的卵巢可以引起复发。
根治性手术一般用于年龄接近绝经期,病情重,有过复发的患者。该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该手术应尽可能避免卵巢内膜囊肿破裂,囊液流出时应尽快 吸尽,冲洗。术后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者,可用镇静剂及尼尔雌醇。腹壁、会阴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彻底切除,否则会复发。
2、激素治疗通过一些激素药物,抑制诱发病症的激素水平吗,使异位病灶萎缩、消失。
1).丹那唑:是一种合成甾体17α-乙炔睾丸酮的衍生物。
作用原理:抑制下丘脑GnRH产生,从而减少FSH、LH合成及释放,抑制卵巢的功能或直接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或竞争性与雌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导致异位内膜萎缩,不排卵及闭经。
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体重增加、水肿、多毛、声粗、痤疮、头痛、肝功能障碍、焦虑等,多数妇女发生闭经,少数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服用剂量: 常用剂量为400mg/d,为2~4次口服,从月经开始服用,一般在1个月左右症状有所减轻。如无效可增大剂量,可加至600~800mg/d,取得效果后再逐渐减至400mg/d。疗程一般为6个月,90~100%均取得闭经的效果。
注意事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患有肝疾患的妇女禁用。
2).内美通(Nemestran):别称3烯高诺酮(R2323),为19去甲睾丸酮衍生物,是一种抗孕激素活性很强及中度抗雌激素的药物。
作用原理:抑制FSH及LH分泌、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使异位内膜萎缩、消失。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作用原理:LHRH对垂体有双相作用,使垂体细胞呈降调反应,抑制垂体细胞受体合成释放FSH、LH,从而起反调节作用。
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出现潮热、阴道干燥、头痛、阴道少量流血等。
4).三苯氧胺(Tamoxifen,TMX):为双苯乙烯衍生物。
作用原理:药物进入体内后与靶细胞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抗雌激素效应。
副作用: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导致子宫内膜癌及其他肿瘤。应慎用TAM治疗,治疗时采取相应对策需予考虑。
服用疗程:剂量为10mg×2/d,月经第五天开始,20天为1疗程。
5).合成孕激素。
作用原理:可用炔异诺酮、炔诺酮或甲孕酮(安宫黄体酮)等作周期性治疗,使异位内膜退化。
疗程:从月经周期第六天开始至第二十五天,每日口服5~10mg。
副作用;可能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发胀、子宫绞痛、乳房疼痛体重过度增加等,可服用镇静剂、止吐剂、利尿药及低盐饮食可以减轻症状。
6).睾丸素
服用剂量:月经周期后2周开始口服,剂量为10mg,每日2次。要达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续服用几个周期。每月剂量不能超过300mg,否则可发生男性化表现。如能妊娠,则本病即能治愈。
3、放射治疗:
虽然放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有多年历史,但应用多种药物及手术达到很高疗效,一般不破坏卵巢功能,而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在于破坏卵巢 组织,从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响,使异位的内膜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放射线对异位的内膜破坏作用并不明显,但对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又因病灶位于肠道、泌尿 道及广泛盆腔粘连,尤其是合并心、肺或肾等严重疾病,本人又十分惧怕手术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体外放疗,破坏卵巢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即便个别接受放疗 者,必须先明确诊断,特别是不能将恶性卵巢肿瘤误诊为子宫内膜囊肿,以至错治而延误正确治疗。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
1、寒凝血瘀证
证候:经前或行经之际小腹坠胀冷痛,得热则舒,痛而拒按;月经量少,行而不畅,色紫黯夹块;伴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黯淡,苔白润,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赤芍各15g,小茴香、干姜、元胡、川芎、五灵脂各10g,生蒲黄12g,没药6g,肉桂5g。
痛甚呕吐者加姜半夏12、吴茱萸6g;面青、四肢不温厥冷者加川乌12g、川椒5g;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各12g,草蔻仁8g;肢冷畏寒,大便溏薄者加熟附片15g,补骨脂、炒白术各12g;月经量少夹血块多者加水蛭6g,川牛膝、五灵脂各12g。
分析:方中当归、川芎养血和血;五灵脂、蒲黄、赤芍活血祛瘀;干姜、肉桂温经散寒除湿;小茴香、元胡、没药行气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散寒湿、活血化瘀功效。
2、气滞血瘀证
证候:经行之时小腹及腰骶部胀痛明显,不喜揉按,或伴胸胁闷胀;月经量多,经色紫黯夹块;舌黯红,边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川芎、丹皮、枳壳、香附、元胡、五灵脂各10g,当归、赤芍各15g,乌药12g,甘草6g。
小腹及腰骶胀痛甚者加荔枝核15g,乳香、没药各6g;疼痛如刺者,加土元10g、全虫6g;月经量多者加炒蒲黄15g,益母草30g;妇科检查有包块结节触及者加炮甲珠10g,三棱、莪术各12g。
分析:方中以香附、枳壳、乌药理气行滞,桃仁、红花、丹皮、赤芍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养血和血,元胡、五灵脂化瘀止痛,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行滞、化瘀止痛之功,用于痛经气滞血瘀证,能使气调血畅而疼痛消失。
3、 热灼血瘀证
证候:经前或经行之初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小腹及腰骶部疼痛拒按,得热反剧;经行不畅,色深红,质稠粘夹血块;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痛;舌质红有瘀斑瘀点,苔薄微黄,脉弦。
治法:解郁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赤芍、丹皮、黄芩各12g,山栀子、郁金、柴胡、炒香附、白芥子各10g,生甘草6g。经行体温升高、自觉发热者加丹参、白薇、青蒿各15g;腹痛剧者加炒川楝子、元胡、土元各6g;心烦易怒、口苦者加夏枯草15g,龙胆草6g;经行不畅夹血块者加川牛膝、红泽兰各12g;大便秘结者加酒制大黄10g;郁李仁12g。
分析:方中柴胡、香附、郁金理气解郁;山栀子、黄芩清肝泻火;当归、赤芍、丹皮养血活血;白芥子通络涤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行气解郁、清热降火、活血化瘀之功效。
4、 气虚血瘀证
证候:素体气虚、形体羸瘦,经行前后小腹及腰骶部疼痛,肛门重坠,痛处或喜按;面色不华,神疲气短;月经量多或少,色正常或偏淡,夹小血块;舌淡黯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党参、黄芪、山药各30g,天花粉、白术、三棱、莪术各15g,知母12g,鸡内金10g。
腹痛明显者加艾叶、小茴香、元胡各10g;肛门重坠甚者加柴胡、炙升麻、炒枳壳各12g;痛甚呕恶者加姜半夏15g,吴茱萸6g;月经量少者加丹参、鸡血藤、制首乌各15g。
分析:方中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健脾益气;三棱、莪术、鸡内金消症化积;知母、天花粉泻火润燥,既清实热又退虚热。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化瘀消症之功。
5、肾虚血瘀证
证候:经行前后小腹疼痛,腰脊酸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黯淡,质稀薄,或夹血块,久不受孕,或反复流产;舌质黯淡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补肾调经,活血止痛。
方药: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去独活。
熟地、菟丝子、肉苁蓉各15g,杜仲、当归、山萸肉、补骨脂各12g,红花10g,炙没药6g。
腹痛甚者加元胡、血竭各10g,九香虫6g;腰脊酸痛甚者加巴戟天、台乌各12g,川断15g;头晕耳鸣者加潼蒺藜、女贞子各15g,五味子8g;痛时四肢厥冷者加鹿角片12g,制附子15g;月经稀薄黯淡者加制首乌、鸡血藤各30g,紫河车(冲服)6g。
分析:方中熟地、菟丝子、枸杞、当归、山萸肉补肾养肝、精血同补;肉苁蓉、杜仲、补骨脂补益肾气;红花、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全方共奏补肾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
中医的其他治疗:
1) 灌肠法:
A.红藤、败酱草、紫草根、白花蛇舌草各15g,三棱、莪术、丹参、丹皮、元胡、黄檗各9g。
制用法:上药浓煎取汁200ml,每次100ml保留灌肠,于月经净后,每日一次,连用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症。适用于热灼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包块形成者。
B.丹参、石见穿各30g,赤芍、三棱、莪术各15g。
制用法:浓煎取汁100ml,于月经干净后作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每个月经周期10次,3个周期为1疗程。
功效主治:化瘀消症,活血止痛。适用于各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敷贴法
A. 当归、土元、三七、沉香各等分,麝香少许,黄酒适量。
制用法:前四味研为细末,用黄酒调成糊状,加入麝香少许,用消毒棉球裹药适量贴敷于阴道后穹隆结节处,24小时后取出,隔日一次,经期停用,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各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B. 麝香痛经膏1张。
制用法:将膏药剪成对等大小2块,贴于双侧三阴交穴位上,经前及行经时用,止痛效果好。
3) 敷脐法
A. 肉桂、吴茱萸、细辛、元胡、乳香各10g。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于月经前3天,取药粉2~3g,置于5号阳和膏中粘匀,贴敷肚脐。2天换药1次,经净3天后停用,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江苏中医,1900;(2)36】。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及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痛经。
B. 山楂、葛根、乳香、没药、山甲、厚朴各100g,白芍150g,甘草、桂枝各30g,细辛挥发油、鸡矢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
制用法: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两次,煎液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适量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中。烘干后,再与山甲、厚朴、桂枝共研细末,混匀后加入适量细辛、鸡矢藤挥发油和冰片。充分混合后,过100目筛,储藏备用。
于月经前3~5天,用温水洗净脐部后取上药0.2~0.25g。气滞血瘀证用食醋调敷,寒凝血瘀证用姜汁或酒调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净痛止或经期第3天去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功效主治:理气化瘀,散寒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及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痛经。
(2) 针灸治疗
1) 毫针疗法
取穴:中极CV3、关元CV4、气海CV6、合谷LI4、三阴交SP6。
操作:采取提插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进针10分钟进行运针提插,使酸、胀、麻感扩散,或加用温针刺激。
2)艾灸疗法
取穴:隐白SP1、阴陵泉SP9、地机SP8、三阴交SP6。
操作:每次任选1~2穴,艾灸(悬灸)10~15分钟。若下腹冷痛者在用体针的同时配合艾灸,或温针灸。
3)耳压疗法
取穴:子宫、卵巢、交感、肝、内分泌。
操作:用磁粒或王不留行子敷贴于上述耳穴2~4个上,每日多次按压刺激,每次5分钟左右,每周1次,间歇3天再贴下一次,8次为1疗程。
4)埋线疗法:
材料:先将羊肠线置75%酒精中消毒,用腰穿针刺入三阴交,待得气后将羊肠线通过腰穿针推进三阴交穴位中。双侧均埋线,于行经前2~3天埋入。治疗1次其止痛作用可维持6个月以上。
5)中药离子导入法
处方:丹参30g,当归、炒白芍、元胡、吴茱萸各15g,赤芍12g,香附10g,官桂6g。
操作:将上药粉粹后水煎25分钟,取汁再浓煎至250ml,用七层白布做成10cmX6cm大小布包,浸入药液中5分钟后取出,置子宫穴处,双侧各放1块,将中药离子导入机的锌板正极放于子宫穴,负极放于腰部的足太阳经俞穴即可。打开机器,使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5分钟,从经前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到腹痛消失为止。可连用3个月经周期。未治愈再继续下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及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痛经。
(3) 推拿疗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掌按于中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推拿按摩5~7分钟,并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气冲穴各1分钟,然后归回中下腹部,施以震颤法,使下腹腔及盆腔脏器均有震动且有微热为度。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进法循膀胱经自上而下反复操作5~7遍。重点推揉膈俞、脾俞、肾俞穴。然后用擦法推擦腰骶部膀胱经以使腹部透热为度。最后点揉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内外关、合谷穴各1分钟。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饮食宜忌
宜
可选取理气活血,填益下焦,补养肝肾的中药,配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品,组合成药膳,可以补虚而不留邪,化淤而不伤正。
酒类温阳通脉,行气散寒可适当饮用,发挥散瘀缓痛之功。芥茉、茴香、花椒、胡椒之类,性亦温通。玫瑰花理气解忧,和血散瘀,用以调味均好。红糖煮生姜,以红糖之甘,益气缓中,散寒活血,加生姜之温,助其通瘀之力,每日饮用,颇有裨益。
多食亚麻油,核桃,南瓜子,亚麻籽,甘蓝,小白菜,萝卜,西兰花,菜花,油菜,,香菇,平菇,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紫苏,木耳,瘦肉、鹌鹑蛋菜、白菜,芹菜、菠菜、黄瓜、冬瓜、紫菜、水果等。
多食用补虚益气食品。可以助气行血,能有缓解疼痛之效。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血虚少者尤为适宜。谷类、豆类、薯类作为主食,均可食用,无需避免。家禽家畜、蛋乳、鱼鲜一般均可食用,气血虚少者用以益气养血效果较好。
忌
子宫内膜异位症食疗在蔬菜之中,油菜、荠菜、苋菜、海带、黄瓜、丝瓜、冬瓜、茄子、韭白、竹笋、莲藕均属凉性,在月经前后少食为好,尤不可生食,水果多为生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前后亦宜避免。
禁食大豆,山药,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腌制品,酱菜,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少吃,肥肉,冷饮,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不宜过食辛热或寒凉,不食烤焦的食物,少饮酒。
行经前后,尤须注意进食过热的汤、菜,生冷食物均属禁忌。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食疗方:
阳起石牛肾粥:阳起石30克用纱布包裹,加水1.5升煎1小时,取澄清煎液,入牛肾1个、大米50克、适量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后入油盐及调料食。1次/日。主治阳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木耳汤:黑木耳15克、红糖适量共加水500毫升煮烂食。分2次服,1剂/日。主治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荔枝核饮:荔枝核、首香各30克炒黑,研细末。服3克/次,温酒送下。经前3日开始服,2次/日,服至经净。主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鸡蛋川芎酒饮:鸡蛋2个,川芎9克加水600毫升同煎,蛋熟后去壳略煮,酌加黄酒,食蛋饮汤。月经前3日开始服,1剂/日,连服5日/疗程。主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症见经行腹痛,胀满不适。
桃仁粥:桃仁15克揭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50克同入沙锅,加水500毫升,文火煮成稀粥,调红糖适量食。隔日1剂,早、晚各服1次。主治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45克,延胡索15克,鸡蛋2个,加水800毫升同煮,蛋熟后去壳略煮,去药渣,吃蛋饮汤。月经前2日开始服,1次/日,连服5日。主治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粳米薤白粥:粳米60克、薤白10克加水1升煮粥。每晨服1次,经前开始,连服1周。主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症见经行腹痛,胀满不适。
黑豆红花饮:黑豆、红糖各30克及红花6克同入锅,加水2升,煮沸10分钟后取汁。10~20毫升欣,代茶饮。主治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鲫鱼汤:血竭、乳香各10克装入鲫鱼1尾(约250克)之鱼腹,加水500毫升煮汤,服汤食肉。1次/日,连服3~5日。主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该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相关的医生)。
组织病理:真皮内不规则腺腔嵌于有明显细胞和血管成分的间质内,细胞及腺腔与功能性子宫内膜相似,可有周期性变化。
同时可见月经过多、不孕、痛经、性交疼痛等。
1、月经过多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
2、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未妊娠者。
3、以经期、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腹痛,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4、性交疼痛性交疼痛是指夫妻性交时不是感到愉快而是感到不适甚至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