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日光性皮炎是因患者过多食用泥螺再经强烈日晒之后,在皮肤所发生的炎症反应。常在服食泥螺后遭受日光曝晒的3~4天以内发病。女多于男,儿童和青年易发,常与体质有关。
在暴露部位皮肤发生潮红,充实性弥漫性水肿,表面光亮,可见丘疹和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容澄清或含血液以及瘀斑,糜烂,坏死或溃疡,往往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和手足背等处为多,瘀斑以鼻背和颧部易见,约经两周即渐消退,溃疡愈合后可遗留萎缩性瘢痕,指甲失去光泽,呈灰褐色,甲下可见瘀斑,少数病人口唇黏膜发生红肿和糜烂,自觉灼热,瘙痒和触痛,以指头和甲部较为显著,此外,病人还可有紧张感,发麻或蚁走感,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有时可以发热,头昏,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或腹泻等。
(一)发病原因
尚不清楚,泥螺是杂食性海产较小的贝类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侧腔目,常匍匐在海滩上,吞食藻类泥沙等。
(二)发病机制
泥螺体内可能含有某种光感物质,食后在人体内积聚,经强烈日光曝晒后于机体内引起光化学反应而致病,病人尿中常可以检出类似卟啉的红色荧光。
诊断
根据患者有过多服食泥螺和强烈日光曝晒史,皮疹多形,以红肿和瘀斑为显著,对称分布,好发于头,面和手足背等露出部位,女性多见,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皮肤病相鉴别:
1.日晒伤 局部皮肤红肿和水疱,但很少发生显著的瘀斑,无服食泥螺史,常在日晒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发疹。
2.烟酸缺乏症 除皮疹发生外,有突出的舌炎和腹泻,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抑郁,幻想,运动失调和丧失定向力等,无服食泥螺史,男性多见。
3.光毒性药疹 有明确服药史,无服食泥螺史,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泥螺-日光性皮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内服利尿剂、维生素B族和C,严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对面部水肿和瘀斑显著者可服中药,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风利湿,方宜普济消毒饮加减。
外用疗法:皮肤红肿显著时可应用冷湿敷。在糜烂处可涂布氧化锌油,每天2~3次。有溃疡时可敷贴10%硼酸软膏等,每天包扎一次。
(二)预后
溃疡愈合后可遗留萎缩性瘢痕。
泥螺-日光性皮炎中医治疗
暂无可参考资料。
日常保健
日常生活中光感性植物以野菜居多,主要有灰菜、小白菜、苋菜、荠菜、萝卜叶、油菜、芥菜、甜菜、马兰头、菠菜、马齿苋、莴苣、荞麦、木耳、无花果等。除了植物外,泥螺也是光感性食物。有过敏病史或者代谢疾病的人群要避免食用同类食物,出现症状不要惊慌,只要查明原因,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症状自然就会消退。
当日光增强(从4月份开始),像菠菜、苋菜这一类光合作用较强的蔬菜不要吃。因为人们一旦食入这些蔬菜,就会增强身体对日光的吸收,使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几率提高。
感光食物:柠檬,白萝卜,木瓜、,芹菜,莴苣、土豆,香菜,苋菜,油菜,西红柿,茄子,紫菜,田螺、荠菜、菠菜、无花果,九层塔、韭菜、红豆(夏季避开白天食用,可晚餐食用)芹菜香菜红萝卜木瓜柠檬柑橘芒果等B-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的食物。
对于经常在室外活动或者从事户外工作的人来说,多吃些西红柿、猕猴桃、橘子、卷心菜、草莓等,甚至橄榄油都可起到防晒、抗晒的作用。
健康教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应避免过多食用泥螺,在食前应将其充分洗净和腌透备食,不饮鲜泥螺汤,不食其内脏,仅食泥螺肉,但食后仍须避免日晒。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铁增高,血沉加快,有些病人尿卟啉检查呈阳性反应。
有时可以发热,头昏,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或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