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颈肋退化了,但在部分人中(0.5%)还存留有颈肋,有颈肋的人并非都有症状。畸形的颈肋其长短的变化很大,按其形状可分为四类:1.小结节状,在第7颈椎横突的外方突出。2.不完整的颈肋,以纤维束与第一肋骨相连。3.完整的肋骨,以关节面与第一肋骨相连。4.完整的肋骨,以软骨与第一肋骨与胸骨相连。第七颈椎发生的颈肋很易出现症状,颈肋可发生于颈椎第六、第五,但极为少见。颈肋综合征很少发生于30岁以下的人。
大多数颈肋无任何症状,只有当血管,神经受挤压时才表现症状,此病的一般体征为患者肩部多肌肉饱满,锁骨上窝浅,有时可触及隆起的包块或肥厚的斜角肌,此外,根据受累的成分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神经型
(1)手,肩钝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间歇性,当上肢及肩向下牵引,或手拿重物时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常把上肢举起置于头顶之上,受第Ⅷ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减弱,表现在握,捏及细小的动作方面,晚期可见手骨间肌和大小鱼际肌肉萎缩,无腱反射改变,感觉障碍以尺神经分布区为主。
(2)由于交感神经受压,出现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如手下垂时皮肤变色,呈灰蓝色,出汗,水肿,上举后则消失,遇冷手指变苍白,有时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s syndrome)。
(3)颈肋有时可触知,压迫该处可引起局部疼痛并向手臂放射。
2.血管型
较少,间歇性上肢皮肤颜色改变或静脉怒张,严重者发生溃疡或坏疽,伴随疼痛或痛觉障碍,锁骨上窝常能听到杂音是一重要体征,有时双侧均可听到,患侧声大,牵引上肢上述症状加重,前斜角肌试验(Adson试验):取坐位,臂自然下垂,头用力转向病侧并后伸,嘱深吸气并屏气,病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阳性。
3.神经血管型
指神经型与血管型混杂的病例。
中年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此病,进一步行X线检查,有时X线片未发现颈肋的存在,但可能有异常纤维束引起压迫。
颈肋的病因有外伤,肩部负重,骨膜炎,肩下垂,第一肋骨畸形,前斜角肌肥厚,异常纤维束带等。
发病机制
解剖学上,臂丛及锁骨下动脉穿过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第一肋骨上缘所构成的三角形间隙,进入腋部,臂丛的下组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方,二者形成神经血管束,颈肋多见于第7颈椎,有时也见于第6颈椎,其长短不一,一般根据颈肋的形态分为4型:Ⅰ型,颈肋短小,刚超过横突,一般无压迫症状出现,Ⅱ型,颈肋超过横突较多,末端游离并能直接抵触或压迫臂丛,有时由纤维束带与第一肋相连,此纤维带压迫臂丛神经,Ⅲ型,颈肋几乎完整,并以纤维带与第一肋软骨相连,常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Ⅳ型,颈肋完整,并以肋软骨与第一肋软骨连接,亦常致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和静脉受压。
诊断
肩胛带下垂、高位胸骨、第一肋骨高位、低位臂丛与前斜角肌肥厚均能引起与颈肋相似的症状,因为它们都压迫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脉而产生症状。
颈肋好发于40岁以后,女多于男,右侧比左侧多,即使两侧都有也是右侧容易发病。主要症状是疼痛、不舒适、颈部强硬,头偏向病侧可以减少神经、血管的张力而缓解疼痛。肩痛,放射到肘关节、前臂的尺侧、手的四、五指。日间疼痛严重,休息则可缓解。有的出现感觉异常如麻刺感与麻木,当抬起上肢时疼痛消失或减轻,向下牵拉上肢时则疼痛加剧。感觉的变化说明下神经干受牵扯,但严重者三个下神经干均可受牵扯。血管受累的症状为手与手指出现反复的肿胀、寒凉、苍白、发绀与麻刺痛,在极严重的病例可发生手指尖的坏疽。血管受累时常有锁骨下动脉受压、桡动脉暂时性阻滞,锁骨下动脉的销赃骨上部分搏动增加与杂音。其病理变化锁骨下动脉的第三部分呈动脉瘤样扩张,甚至粥样化产生完全的或部分的闭锁。
鉴别诊断
颈肋为胸廓上口综合征组成内容之一,应与下列情况鉴别:
1.肋锁综合征:肋锁试验为阳性,即当肩部受重压,使肩关节向后向下时,由于第一肋骨与锁骨间隙变窄,桡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是鉴别本征的依据。
2.胸小肌综合征:是胸小肌与胸壁挤压神经血管束而引起的综合征,可依据超外展试验阳性,即肩外展,后伸,牵引胸小肌而出现桡动脉搏动消失,而做出诊断。
3.椎间盘脱出症:多发生于壮年,发病较急,常有外伤史,经牵引后,症状可缓解,脊髓造影显示椎间盘组织压迹。
4.颈椎关节病:颈椎X线片显示椎间孔狭窄或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
5.腕管综合征:压迫腕管时,则正中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障碍。
颈肋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如经过3~6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较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具体适应证如下:
①持续性剧烈疼痛者。
②上肢及手的神经征或血管征在发展者。
③锁骨下动脉明显受压而引起手指苍白及青紫的短暂发作,甚至有栓塞现象出现者。
④臂丛神经下束受压出现感觉障碍或手的小鱼际肌肉萎缩者。
手术方法包括:
①颈肋切除术:适合于发育较完全的Ⅲ型和Ⅳ型颈肋。一般经锁骨上路切断前斜角肌及颈肋。
②第一肋骨切除术:适合于Ⅰ、Ⅱ型颈肋伴纤维束带致神经血管受压者。一般经腋窝入路施行。
预后
颈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颈肋中医治疗
包括按摩、理疗、止痛剂,加强提肩胛肌的锻炼,避免手提重物,减少患侧上肢过度外展活动,适当休息。试行1 个月左右,如症状加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应行手术治疗;若后期遗留上肢活动障碍、肌萎缩,应适当给予体育疗法、理疗,最大限度恢复功能。
康复治疗:采取毕博士肌筋膜拉伸锻炼,特别是双手抱颈部由医者拉伸上提,同步深层肌治疗仪和冲击波,超短波结合治疗。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术后康复医学科康复师指导早期康复评估和训练,做颈肩部康复体操,促进颈肩部肌肉早期恢复,减少痉挛。中期针灸推拿,加快颈肩部血液循环。后期自我锻炼,适当做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锻炼加强颈肩部肌肉力量。
2.减少不良习惯,不久坐看电脑,埋头玩耍手机。
检查可发现,颈部基底压痛,颈椎活动受限。旋转颈椎使向健侧倾斜,在颈肋部加压均能引起局部压痛及放射痛。在锁骨上区偶尔可以触及饱满的搏动。扪诊可扪及一个压痛的肿物。在锁骨下动脉部位可闻及一杂音。一般不影响功能活动,当表现出运动的症状时则病变较为严重,可能有力弱、萎缩,与手部内在肌的颤动。尺神经受压时第4、5指可出现感觉过敏现象,肌间肌,不鱼际肌与拇内收肌萎缩;正中神经受影响表现为大鱼际肌萎缩,也可有二头肌、三头肌与桡骨骨膜反射等减低。
X线片所见,颈胸椎处有颈肋,可以看出其大小形状与锁骨及第一肋骨的关系。颈肋综合征也可以是一个起自第七颈椎横突到第一肋骨的纤维束引起的,在照片上不显影,只能借助血管造影法才能证实锁骨下动脉的压迫及其部位。
本病严重者三个下神经干均可受牵扯。血管受累的症状表现为手与手指出现反复的肿胀。寒凉。苍白。发绀与麻刺痛。在极严重的病例可发生手指尖的坏疽。血管受累时常有锁骨下动脉受压。桡动脉暂时性阻滞。锁骨下动脉的销赃骨上部分搏动增加与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