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较脊髓前中央动脉缺血症候群为少见,且症状轻微,诊断比较困难。
脊髓后动脉如果完全闭塞,主要引起同侧后角,后索软化体征,表现为:
1.感觉障碍
以深感觉受累最多,平面愈高,症状愈明显,主要症状有:
(1)深感觉障碍:严重的震颤觉,位置觉及关节运动觉等深感觉可以完全消失。
(2)浅感觉障碍:可出现节段性浅感觉分离,即触觉存在而痛觉消失。
(3)其他症状:包括感觉性共济失调等均可同时出现。
2.运动
一般多无影响,主要是由于锥体束的血供来自脊髓前动脉及动脉环之故,单纯的脊髓后动脉受累一般影响不大。
3.反射改变
损伤段以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在缺乏选择性动脉造影情况下一般难以确诊,有经验的医师也只能依据病因及临床症状特点推断本病,因此,有手术适应证者,可在手术减压的同时以及对术后疗效的观察加以确诊。
(一)发病原因
由来自椎管后方的暴力,骨折,生长过快的肿瘤压迫,可致本病发生。
(二)发病机制
1.外伤
主要是来自后方的暴力,引起椎板骨折,继之压迫硬膜囊再作用至脊髓后动脉处,使之血供受阻,一般多为一侧,罕有双侧同时受累者。
2.肿瘤
来自椎板处或椎管后方的肿瘤,如生长过快,向前侵及脊髓后动脉时,亦可引起血供受阻。
3.其他
包括蛛网膜下隙的粘连束带,椎管内寄生虫包囊,外伤性血肿以及血管本身疾患等,均可波及脊髓后动脉支。
主要与波及后角的原发性脊髓疾患及局部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事实上,后者亦属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因此,从治疗的角度考虑,意义不大。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西医治疗
1.病例选择
凡有进行性感觉障碍,经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可除外脊髓后角原发性病变者,均应及早施术。
2.施术要领
主要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尽力消除硬膜囊致压物,以恢复硬膜囊张力及波动为基本要求。一般勿需切开硬膜探查脊髓后动脉情况,以防引起意外。
对无手术禁忌证者应争取及早手术探查及减压。
预后
及早手要探查及减压,临床恢复比较满意。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X线,CT,MRI检查可排除骨折及占位性病变。
可出现感染性共济失调。